王容 陈雯静 李巧莹
一、歌剧《沂蒙山》概述
《沂蒙山》是山东歌舞剧院所创排的民族歌剧,是中国原创歌剧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革命时期沂蒙山区的斗争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歌剧《沂蒙山》的创作背景
《沂蒙山》是由黄定山执导,王晓玲、李文绪编剧,王丽达、王传亮等主演的歌剧,讲述了在山东临沂沂蒙山渊子崖村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动人故事。京剧《红嫂》的创作开沂蒙主题戏剧的先河,奠定了红色主题的情感基调。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也被奉为经典,难以超越。黄定山在创作歌剧《沂蒙山》的过程中多次到沂蒙山采风,在参观大青山突围战、渊子崖村保卫战的旧址,倾听“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的英雄故事后,决定把故事集中到一个普通的沂蒙妇女海棠的身上,尊重历史,但不拘泥于此。
相较于传统歌剧,《沂蒙山》在音乐上有了非常大的创新,核心唱段的质量、数量和类型是以往歌剧中所未有的。歌剧《沂蒙山》除带给观众听觉上的震撼以外,在舞台设计上也有新颖的设计,故事发生在沂蒙山区,所以用“石块”搭建出10米高层峦叠嶂的山体,厚重且质朴。
(二)歌剧《沂蒙山》的剧情简介
《沂蒙山》主要讲述沂蒙山区的父老乡亲在红军的带领下,与日军进行顽强抵抗的故事。1938年,毛泽东同志下令“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迎着风雪挺近山东,山东抗日根据地因此拔地而起,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全剧一共分为6场,通过描写不同角色的遭遇和命运,展现了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歌剧按照意大利歌剧的典型模式展开,时而绵延婉转,时而恢宏磅礴,音乐极具表现张力,并且有戏剧性的冲突。歌剧《沂蒙山》相较于其他大型歌剧而言,在人物形象上的刻画与描绘人物间关系及戏剧性冲突等方面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其不仅展现了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共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的鱼水之情,还着重突显面对国家危亡,父老乡亲们毅然牺牲小我、团结抗战的故事,将红色基因沂蒙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沂蒙山》中女主角海棠的形象塑造
民族歌剧诞生至今,女性形象一直是歌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江姐》中的江姐、《运河谣》中的水红莲、《白毛女》中的喜儿等。在《沂蒙山》中,海棠形象根据剧情不断发展进行展现。歌剧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景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不同唱段中所塑造的海棠的音乐形象也有所不同。
(一)海棠坚韧不拔的个性塑造
歌剧《沂蒙山》中,从唱段《乡亲把苦嚼成甜》到《无情的风雨》都体现海棠面对苦难、面对分离时的坚韧不拔。
林生和众乡亲们报名参军,随部队离开了崖子庄赶往前线,留下海棠和部分乡亲来照顾受伤的八路军。海棠和九龙叔带着大伙儿躲进山洞,将野菜树叶做成饭菜,和乡亲们自发唱起了《乡亲们把苦嚼成甜》,以苦为乐,觉得野菜是不要钱的山珍海味,山泉水一口喝下去赛神仙。之后,敌军以放火烧山洞威胁八路军,九龙叔带着三位村民站了出来,“一诺千金永不变,救命之恩拿命换”,决定以命换命救下八路军。敌军得逞后放火烧山,将海棠和村民们困在山洞中,海棠眼睁睁看着舅舅落入敌人手中,乡亲们也受到伤害,发出了沉重呐喊,唱出了《无情的风雨》,但经历多重打击的海棠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强勇敢面对。
(二)海棠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
沂蒙红嫂是指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沂蒙山》中,海棠正是沂蒙红嫂的代表。歌剧《沂蒙山》第四幕中,九龙叔和三位乡亲牺牲,面对亲人的离世,海棠痛苦万分,但她选择投身加入拥军队伍,领着众乡亲将红枣、煎饼送给前线的战士们作军粮,与乡亲们一同唱起了《拥军忙》。进入初冬,八路军被敌人所困,在保护村民撤退时,身负重伤的夏荷遇到送军粮的海棠,在千钧一发之际,夏荷拜托海棠照顾刚出生的女儿小沂蒙。时光流逝,一转眼过去几年,海棠在山里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看着他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夜深时,海棠不禁想到小沂蒙也即将长大,如果她问起自己的亲生父母,该如何回答是好?海棠想起夏荷是为了保护沂蒙山这片土地而牺牲的,认为沂蒙山的全体人民都可以是小沂蒙的父母。同时,海棠不禁开始怀念和夏荷之间的情谊,唱起了《就在山水间》。海棠心中有大爱,肩上有重任,是具有强大内核、内心坚定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女性形象。
(三)海棠一往情深的情感塑造
从唱段《一双鞋子针儿密》到《等着我,亲爱的人》再到《等上一辈子》,无一不体现着海棠对心爱之人林生的一往情深。海棠和林生成婚后,林生决定参军,两人在家作最后的分别。《一双鞋子针儿密》寓意着一生一世永不分离,随后又到《等着我,亲爱的人》,林生开口唱到的第一句中风和雨极具深意。海棠的对词则是将两人比作星和月,好比两个人像星星和月亮一样会一起出现,相伴相生。《等上一辈子》此曲是演唱中最为揪心的一部分,海棠双手捧着鞋,将内心脆弱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石头开花、星星流泪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寓意着海棠等不到丈夫儿子回来。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海棠和林生都牵挂着对方。通过唱段也可以看出,作为妻子的海棠对林生一往情深,坚贞不渝,在小山村里等着她的一生挚爱
回家。
三、《沂蒙山》中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
歌剧《沂蒙山》整体音乐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作曲家栾凯收集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带有地域性的音乐元素。由于歌剧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临沂,作曲家将竹笛、唢呐、琵琶、坠琴等民族乐器作为乐曲伴奏,使歌剧具有浓厚的山东地方特色。剧目中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完全化入全剧音乐之中,并且反复出现,与原创音乐完美融合,以序曲、间奏等形式贯穿全剧。笔者结合原版剧中王丽达老师的演唱及自身演唱时的心得体会,对《沂蒙山》剧中海棠主要唱段《无情的风雨》《就在山水间》《等上一辈子》等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一)《无情的风雨》
歌剧唱段对表演者的歌唱技术有极高的要求。《无情的风雨》出现在第三幕中,是音乐叙事的高潮。该唱段开头海棠正好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内心痛不欲生。通过这个唱段,观众可以了解到海棠从一个温情脉脉的女性形象转变成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此曲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唱词纯朴简练,并且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反复、排比、比喻等。气息饱满有力、咬字吐字清晰圆润及声音位置维持统一是演唱此曲时的重点。例如,“无情的风雨,就这样冰冷飞落”这一句在情绪上十分低沉,整体音区较低,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中低音区的演唱位置,保持喉头的稳定,更多地落到胸声去唱,展现海棠内心的沉痛及被迫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另外,在演唱此曲时,歌者要力求恰到好处的节奏变化,充分表达情感,并选择合适的表达力度。此外,还应该突出歌曲本身表现出来的情感,可以利用叠音和和声产生更加丰满的合唱效果,灵活变化,让歌曲的旋律更加清晰细腻。
(二)《就在山水间》
《就在山水间》是歌剧《沂蒙山》第五幕中海棠所演唱的选曲,歌曲篇幅较长,音域跨度较大,尤其是咬字行腔上极具风格特色。《就在山水间》在节奏上采用了4/4拍,给人强烈的稳定感,同时通过节奏和速度的变换,巧妙地呈现了歌曲的情感变化。在表达作品时要做到“以腔传词、以声传情”,咬字的清晰规韵、语气的强弱、重音的准确性都十分重要。王丽达老师为了使歌曲更有山东韵味,在演唱时加入了许多的润腔处理。“山高水长路途远,绿水绕着青山转”字尾押“an”韵,要先气息下沉,找到歌唱的正确状态,再进行送气。“字字声声”“要比亲身还要亲”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反复的创作手法,歌者要注意口腔的正确打开方式,找好最佳临界点而稳定状态,从而进行演唱。笔者演唱歌曲《就在山水间》时,会出现咬字与歌唱位置不统一的问题,原因就是咬字与发声的位置没有统一。此外,歌者要在保持共鸣腔体的状态下去咬字,保证音色是统一协调的。王丽达老师在民族歌剧的演唱方面有非常深厚的功底,不管是歌唱的技巧还是气息的运用能力都特别强,同时她也很擅长“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她将剧中海棠热情、豪爽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在舞台上的神情向观众展示了人物淳朴慈爱又勇敢坚强的形象特征,带领观众感悟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等上一辈子》
《等上一辈子》是一首极具表演性质的咏叹调作品,结构形式为上下句,简单明了,像是在一问一答中来叙述故事。歌者在演唱时不仅要做到情绪饱满,而且在声音和咬字上也要明亮清晰,每个字都要做到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海棠在《等上一辈子》中两次唱到林生我等你,用花蕾、星星作为比喻诉说心中的焦急悲伤,石头开花、星星流泪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比喻自己再也见不到丈夫。在诠释这首作品时,歌者首先应该注重情绪上的表达,这首歌曲的整体难度偏大,音域跨度大,以跳进为主。开头就以下行跳进来进入主题,“林生啊我等你”,歌者在演唱这句时不能让情绪断掉,要特别强调“林”“啊”二字,让情绪把两个字带动起来。其次要注重气息,在演唱时要将气息吸深,将每个字都放在气息的支撑上,要让气息流动起来,使最后出来的声音是灵活的。最后要注意共鸣腔体,在演唱时要调整好每个腔体的位置,胸腔一定保持打开状态,每一句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歌唱状态下去演唱。
四、结语
本文以作品《沂蒙山》为文本进行分析,总结《沂蒙山》女主角海棠具有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一往情深三种特质。笔者以海棠人物形象为主要分析视角,探析其形成的戏剧因素及历史时代成因,力图为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表演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省音乐文化创新研究基地)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23年度课程思政一般课题“精准思政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HNJG-20230763)。
责任编辑 时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