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奎
摘 要:2022年印制发行的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将百团大战的时间修订为“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但在“相关史实”部分表述百团大战的辉煌战果时只列举了前3个月又15天的战绩,实际上百团大战后期八路军也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由此对教材百团大战“相关史实”中的战果表述部分提出以下建议:明确战果及取得时间;增加捣毁日伪据点数字;附增己方的损失数据等,以使教材的文本表述更加合理完善。
关键词:部编版历史教材 百团大战 战果表述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组织的一次对日主动出击的大会战,在八路军各部兵团的协同作战及沦陷区人民的密切支持下,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关于百团大战取得的辉煌战果,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在“相关史实”部分做了详细介绍,“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2]
在2022年8月印制的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关于百团大战的时间,教材进行了更新,由原来的“1940年下半年”修订为“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修订后的时间表述更符合史实。依据百团大战的发展进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前兩个阶段从1940年8月战斗打响到10月上旬,以八路军主动进攻为主,在华北地区破坏日军的交通线,捣毁日伪军据点;第三个阶段从10月上旬到次年1月战斗结束,以八路军反“扫荡”为主,在晋西南、晋察冀边区、晋西北等地区展开抗战。教材对百团大战时间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百团大战的全貌。
在教材“相关史实”部分对百团大战战果的表述中提到,这些战果是“在百团大战中”取得的,既如此,这些战果的取得时间即指“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但是笔者注意到,教材中表述的百团大战的战果其实仅是百团大战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和蚕食,造成八路军敌后抗战极端困难。为了有效打破日军的“囚笼”,八路军决定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1940年8月,八路军确定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战斗打响。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王政柱向彭德怀、左权报告实际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时,彭德怀、左权当即将战役名称确定为“百团大战”。
1940年12月l0日,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联合发表《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对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共计3个月零15天的战绩进行了总结(配合作战兵团战果不在列),包括歼敌数量、消灭敌伪据点数目、缴获战利品、破坏交通、策反等。这份总结战绩后来相继发表于《新华日报·华北版》《新中华报》《八路军军政杂志》等报刊上。(实际上三份报刊所载百团大战的战果有所出入,在此撇开不论)
部编版历史教材对百团大战战果的叙述同1940年12月10日发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相比,除桥梁和隧道数目不同外,其他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确定,部编版历史教材所述百团大战的战果其实是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取得的战绩。若依据原来教材表述,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则教材表述的百团大战的战果大致是无误的。既然教材已将百团大战的时间由原来的“1940年下半年”调整为“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则“在百团大战中”取得的战果应包括百团大战的全部,而不应仅是前三个月又15天。那么是不是在百团大战最后一个多月中,八路军战果平平不值一提呢?
百团大战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根据地军民针对日军的报复性扫荡而开展的军事斗争。1940年12月10日《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发布时,晋西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业已结束,晋察冀边区、晋西北的反“扫荡”作战仍在继续。据1941年1月26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发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报告指出,“第三阶段(反扫荡)战斗统计,第二期(1940)12.4—(1941)1.4,战斗次数150,毙伤敌伪2000。”[3]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结束较晚,至1941年1月下旬,在晋西北地区扫荡的日军才全部撤回原据点。自1940年12月10日起至1941年1月15日止,在晋西北地区八路军“总共与敌作战二百一十七次”,“敌人伤亡二千五百余,(内有斋藤队长一)敌马伤亡九十余匹。”[4]可见,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晋察冀边区与晋西北的反“扫荡”战斗中,八路军也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在山西省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厅有一幅《百团大战战果统计表》,表中写道“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941年1月24日结束,八路军共作战2174次,歼灭日、伪军50967人。”(注:据笔者推测,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歼灭日伪军数量应是参考《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含毙伤、俘虏、反正、投诚等日伪军数量总和。)可见,采用整体数据更能显示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关于百团大战战果的表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战果及取得时间
毋庸置疑,在百团大战的前三个月又15天里,八路军将士上下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800余次浴血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若强调此阶段的战果,则教材应明确时间,而不是笼统地表述为“在百团大战中”。另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于1940年12月10发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明确记载,“破坏交通的成绩,计破坏铁路九四八里(其中以正太路被我毁灭为最厉害,直到现在刻已三月有余,仍未修复),公路三〇〇四里(内中以冀中冀南区为最厉害),桥梁二一三座,火车站三七个,隧道一一个……”[5]《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作为一手资料,其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与教材中表述的“桥梁和隧道260多个”有一定出入。许多书籍在表述百团大战战果时,经常统称为“破坏桥梁、隧道、车站260余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否误将车站统计在内或是将“车站”二字漏掉,笔者不得而知。因此建议编者对教材中“桥梁和隧道260多个”的表述展开进一步考订。
若教材要展示百团大战的整体战绩,由于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没有像1940年底那样公开发布详细数据,就需要编者查阅原始资料对战绩进行系统统计,在吸收借鉴当前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二、增加捣毁日伪据点数字
百团大战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歼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我各根据地中之敌寇据点”[5]。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也对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表述为:“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1]教材对八路军破坏交通的数字做了详细的表述,但对捣毁日伪军据点的数字却只字未提,这不仅会使学生对百团大战战果的表述产生疑问,且在教材整体文本叙述上也未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其实,从百团大战的整个发展进程及作战重点来看,增加捣毁日伪据点数字十分必要。据点是抗战时期日伪军战斗行动所凭借的地点。据点通常储备各类物资,因此日伪军在据点一般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部署较多的兵力,且日军多个据点间经常协同动作。在百团大战期间,破坏日军交通線多通过夜间破袭,机动灵活性较强;而捣毁日伪军据点,不仅要进行攻防战,有时也必须日间作战,对于八路军而言,捣毁日伪军据点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如在1940年9月晋察冀军区八路军在对日东团堡战斗中,八路军投入一个团约3000余兵力攻打170余日军守备的东团堡村,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八路军才最终全歼日军,取得了东团堡战斗的胜利。关于东团堡战斗中八路军的伤亡人数,官方未做统计,但结果是东团堡战斗结束后,参与战斗的新三团由于损失太大,最终余部编为一个营。
正是在攻打日伪军据点如此艰难的前提下,在百团大战前三个月零15天里,八路军“消灭了敌伪军据点共二九三个……大大的缩小了敌占区,扩大了我占区。”[5]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底日伪军在华北地区八路军作战区域内建立的“总共据点是2291”[6]。八路军捣毁日伪军据点数量占到日伪军据点总量的约12.8%,应该说这一战果是十分可贵的。
三、附增己方的损失数据
教材用数字盘点百团大战的辉煌战果,可以让学生对百团大战取得的成绩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若只摆明战果数据而不提己方的损失数据,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一个认知误区,即中国抗战是正义的,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绩也是理所应当的,进而无法理解抗战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当前学生生活在21世纪,正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邻国日本,但学生对于抗战时期中日的军事、经济实力知之甚少,即便教师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展示,学生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的。在讲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就有不少学生议论道:“小日本自不量力,竟然敢侵略中国。”在讲述正面战场时,由于教材选择的大多是国民党军英勇抗战且取得一定战绩的战例,有的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时,就得出了正面战场在抗战前期取得了重大胜利,后期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最终惨淡溃败的结论。为此,笔者在讲解正面战场时,每讲完一个战例,就不得不附加一句,“尽管中国在抗战中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并没有扭转时局,中国依然丧失了大片领土”,为后面学习共产党奔赴敌后开展抗战做铺垫。试想,若正面战场大多取得了胜利,何来沦陷区的敌后抗战呢?教材重点着墨抗战战果,其实并不能客观展示抗战的完整情况。
因此,教材对百团大战的文本表述中不仅要通过具体数字展示八路军的辉煌战果,而且应客观展示我方的具体损失数据,如军民伤亡、财产损失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杀死一个鬼子要付出多大的牺牲,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中国抗战不是对日速胜,而是坚持抗战了14年。
【注释】
[1] [2] 郭双林、李伟科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03、102页。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总结报告(摘要)》(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23页。
[4]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贺龙元帅丰碑永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文献资料选》,《晋西北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初步总结》(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6页。
[5] 《百团大战总结战绩》,《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年12月15日,第4版。
[6] 军事科学院左权军事文选编辑组:《左权军事文选》,《敌寇在华北之现行军事政策》(一九四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656—6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