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分析高校学报发展的现实困境,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稿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人才短缺、数字化水平不高、边缘化现象严重、稿件时效性不强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高校学报走出困境,实现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高校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报面临的现实困境
高校学报是指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报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稿源质量得不到保障。首先,高校学报的稿源渠道亟待拓宽。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将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将论文发表数量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和晋升的必备条件,因此,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为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其次,高校学报虽然数量众多,但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高校学报数量较少。因此,高校学报,尤其是普通高校学报的优质稿源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第二,人才短缺。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学报的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发展缓慢。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一种,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其先是相关学术领域的学者,然后才是编辑。然而当前,高校学报编辑的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其被定位为教辅人员,在职称评审、成果认定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许多高校学报的人员编制未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同时,由于职业晋升空间狭窄,待遇普遍较差,经常出现高校学报编辑离职转岗的情况,“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不到位,编校质量得不到保障,高校学报发展异常艰难。
第三,数字化水平不高。由于高校学报受重视程度不足,高校的人力、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发展严重受限。当前,许多高校学报只开通了投审稿邮箱,缺少线上宣传渠道,导致与读者的交流沟通不畅。部分高校学报开设了投审稿网站,但网站形式和内容同质化严重,且实际审稿、编校工作仍以线下操作为主;还有部分高校学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形式大于内容,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不多。多数高校学报都是综合性期刊,虽然栏目多,但专业性较差,对学者的吸引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不够。
第四,边缘化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也发生了改变,部分高校学报与高校发展脱节,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处于边缘化位置。高校学报由高校主办,学报的发展规划、决策方向、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办公设施等都由主办高校审批和决定。同时,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等都有别于其他学术期刊,高校应积极探索学报的创新发展道路,创新管理模式,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五,稿件时效性不强。高校学报在审稿环节多采用“三审+外审”的方式,外审专家的匿名性、义务性等特点导致其审稿积极性不高,外审时间和审稿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高校学报多为双月刊,因此,文章的时效性、学术价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对于作者而言,这无疑会影响其后续投稿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策略
高校学报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和转化学术成果的重要阵地,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科研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报只有调整思路,勇于创新,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突破现实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导向原则。首先,高校学报必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关注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科研成果。再次,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注重学术成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最后,高校学报还应将导向原则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推动导向原则的落实,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二,创新选题。确定高质量的选题是推动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的基础。高校学报要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突破自身局限性,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与国内外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策划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学术性和应用价值的选题,鼓励跨学科或单学科多视角研究,积极收集高质量的稿件,重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确保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能够引领科研方向,设置特色专题、专栏或专刊,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为推动学科发展提供助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加强人才建设。人才是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学报人才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内部人才和外部人才。高校学报应加强人才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内部人才指的是高校学报编辑。高校学报编辑是促进学报创新发展的具体执行者和第一责任人,编辑的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高校学报的发展水平。高校学报编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有较强的政治把关能力,确保高校学报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其次,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报编辑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职业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定级、学术认定等方面为学报编辑提供切实保障,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提升学报编辑的职业荣誉感,激发学报编辑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新性,为高校学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高校学报编辑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坚持创新原则,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推动高校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
外部人才指的是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不仅是高校学报的服务对象,也是其智力支撑,其研究成果的创新价值是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学报编委会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基础人才库,向专家学者约稿是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高校学报要加强与编委专家、审稿专家和专业学者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为学报发展献计献策。最后,青年学者富有创新精神,使命感强,责任心强,是促进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创设论坛、专栏等,培养青年才俊,为自身的创新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第四,创新传播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给高校学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首先,高校学报要与时俱进,更新办刊理念,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其次,提高办刊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增强学术成果的时效性,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推动学报创新发展。
第五,创新管理制度。高校学报一般都由高校主办,大部分高校学报的具体办刊方向和办刊方式由高校确定和管理。新时代下,高校学报管理制度亟须创新。首先,高校应下放具体办刊权,激发学报创新活力。其次,构建人才管理体系,明确各类编辑岗位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确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再次,完善编辑流程和管理体系,在“三审三校”的基础上,根据稿件类型适当增加稿件审次和校次,各环节要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确保学报稿件在学术性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创新价值,促进新时代下高校学报的创新发展。最后,一所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往往不止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各期刊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办大事。学术性较强的前置性事务可以由各刊独立承担,如约稿、审稿、编校等,出版、发行、宣传等工作则可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节约成本,促进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
第六,加强合作。当前,高校学报普遍在资源方面缺乏保障,既得不到本校优质学术资源的支持,也得不到校外学术资源的助力,导致其发展缓慢。因此,高校学报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享优质资源,共同策划选题,做到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这是高校学报集群整体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七,推进国际化。新时代下,高校学报肩负着服务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历史和时代使命。高校学报应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取得与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组建国际编委会,建设高校学报国际化投审稿系统和门户网站,使高校学报约稿、投稿、审稿、编校、宣传、发行等与国际社会对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设置国际化专题研究、专栏和专刊,关注前沿性理论和课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方案、新概念、新规范等。再次,高校学报编辑是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主体,学报编辑要掌握国际化的理念、标准、流程、规范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充分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学报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最后,随着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主张、中国质量、中国模式等的认同也不断强化。高校学报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促进学术繁荣与发展的重要职责。高校学报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学术规律考验的精品力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下,高校学报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学报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的导向原则,关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加强人才建设,创新传播方式,加强合作,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