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设现代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做好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传播、推广是基层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现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群众文化传播推广之策,满足广大群众对社会文化活动的需求,以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大群众文化建设力度已成为提升我国民众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受世界文化融合影响,群众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基层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与群众文化的联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该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对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思想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地基层文化部门需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知识等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基层文化站作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做好基层人民群众的宣传、组织、示范、引导工作是其主要职能之一。这也表明,基层文化站为群众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
为基层文化发展引领方向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部分,其需要充分与我国社会发展目标高度统一,才能够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等战略在基层的有效实施,使人民群众能够从群众文化中提升对上述战略的认识。因此,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基层文化的发展引领方向。
为群众服务
群众文化服务立足于社区、乡镇、村集体等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国文化工作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基层文化工作者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参与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是为满足我国广大群众文化需求而进行的服务。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传播方式及内容形式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群众文化传播主力军,这使新时代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向移动化、社交化和智能化发展。群众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发表观点、交流心得,这种互动性使群众从传统的观众角色,即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目前,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众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传播途径之一。在短视频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制作和分享短视频,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在过去,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传统的媒体,群众很难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而在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也使得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也能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活动和现代活动相结合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尚元素的特性。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群众文化的创编和规划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借鉴,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国庆节、儿童节等重大庆典活动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且这些围绕这些内容创编的活动也深受我国基层广大群众的喜爱。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群众能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千年文化,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而在现代活动的角度看,群众文化活动也能够体现群众的时尚观、审美能力,如“星空音乐会”“跨年烟花会”等,吸引当地年轻人参与其中,并以新颖的活动形式让更多年轻人走出家门,感受社会的变化。
部门主办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在新时代,政府文化部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扶持和推动其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力量也纷纷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共同为繁荣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在组织机制方面,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如网络、电视、报纸等,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选择,这些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包括了各类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大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助力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有序的特点,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有许多文化志愿者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各项文化活动,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现场增添了温馨的气氛。
当前,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文化建设工作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戏曲、相声、音乐剧等,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丰富了现代文化生活。这些演出活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同时,城乡街道办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各具特色,这些活动充分考虑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如广场舞、秧歌、民俗表演等,既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又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这些活动,群众在享受文化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此外,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在基层文化推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基层,文化志愿者将文化艺术带入社区、乡村,使艺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基层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传播推广策略
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培训制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尤为重要。为了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就要从建立完善群众文化培训方面着手,发挥基层文化馆的教育职能,将群众文化培训提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层面,有助于加强群众社会文化建设传播推广。
一是明确培训目标。群众文化培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更要贴近大众生活,促进群众间的文化交流。通过推动群众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为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培训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培训教育工作,文化馆需要建立健全文化培训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以确保群众文化培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在开展群众文化培训教育时,文化馆应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特色培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打造健全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大众性、公益性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基层部门需要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一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提高社会各类主体的参加度,如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以达到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因此,政府部门组织基层群众活动时,需要以定期举办、丰富多彩为原则,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文化活动,并提供各类资源和支持。而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应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是在鼓励社会自愿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可鼓励有能力的志愿者参与活动的资源配置、服务供给、主体策划等重要环节,让其能够深入群众文化活动各环节,文化志愿者的参与能够提升文化活动的服务质量,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是基层需要完善媒体平台的参与机制。一方面,借助文化馆、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扩大活动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建立多元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广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广机制,不仅有助于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运作,更能进一步释放其文化活力,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众多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中精选出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的特色化项目,使其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继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作出表率。这些优秀项目可以作为其他活动的参照和引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品质的提升。
二是运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包括出版物、新媒体、展览会、推广会等,让优秀群众文化活动走进更多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通过广泛传播,改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升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水平。
三是利用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力度,并发挥影展、艺术展等活动的优势,实现群众文化跨界合作,让更多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这样,既扩大活动影响力,也能提升活动品牌价值。
四是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推广机制的持续优化和改革。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推广格局。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投入
为满足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满足群众在时代发展中的精神文化需求。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实践出发,积极与社会力量进行沟通合作,从多方面不断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场馆、活动场地等,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馆,以此满足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赞助,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社区、乡镇等区域的群众文化工作覆盖率。
2.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相关部门需要将群众文化建设资金进行详细规划,从投入标准、增长指标、短期目标、长期规划等方面,制订完善的规划方案,以此保证群众文化的长远发展。同时,缩小城乡区域间的群众文化差异,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对乡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构建城乡帮扶联动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从而缩小群众文化的差异性。拓宽原有的资金投入融资渠道,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鼓励社会机构、企业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中,以此实现当地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建立系统的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的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维护群众文化活动秩序、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单位可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立足于“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全民阅读”,协调多方资源,开展具有时代价值、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展现党的光辉历史,让群众了解党带领群众不断奋斗、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事迹。同时,基于这些活动,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让人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地方定期举办或组织群众参加全国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全民广场舞比赛,扩大基层群众文化的辐射范围,以组织、评比等方式,推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强化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鼓励文化服务创新,调动组织人员的创造热情,实现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效能。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文化活动举办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更多人民群众受益。
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推动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文化氛围愈加开放、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部门需要牢记使命,紧抓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投入力度,从而不断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乐至县童家镇便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