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怡?张岩?杨钧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做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现利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并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武陵山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留比较完好的区域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遗消亡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保护非遗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中的第一条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应承担起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重任。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服务中心,应该履行保护职能,积极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强非遗保护,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的内涵及意义
武陵山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包括民間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交流中心,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不仅要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创新非遗的宣传推广模式,加强跨界合作,从而在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武陵山民族地区非遗资源丰富,该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有助于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工作主要涵盖收集整理、理论研究、数字资源建设和宣传推广四个层面。在收集现有非遗资料的同时,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推进非遗保护的数字化进程。数字化保护有利于受众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激发受众对非遗的兴趣,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
收集整理现状
笔者调查了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铜仁学院、怀化学院5所高校图书馆,发现这些高校图书馆对地方特色非遗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收集整理。
1.传统技艺
付志伟针对土家族漆器展开了研究,对其原料、工艺、功能进行了总结,对研究土家族及其民族技艺具有重要价值。任一帆结合张家界本地的旅游资料对武陵源攀岩采摘技艺进行了介绍,这一技艺具有地域性、科学性、观赏性以及珍稀性,有效扩大了其影响力。付志伟还对土家织锦技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土家织锦极具艺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目前土家织锦也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并建设了传习基地。
2.传统歌舞
乐婧婧对土家族茅古斯进行了调查和介绍,土家族茅古斯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戏剧和舞蹈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具有不可替代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价值。肖玉琳结合土家族的历史背景及审美习俗对土家摆手舞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土家摆手舞不仅需要保护,还需要创新。怀化学院的熊娜娜以茶山号子为例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区域保护提出了思考,茶山号子是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传统音乐,是湘西优秀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国家课题立项与成果现状
笔者调查了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大学、铜仁学院、怀化学院、长江师范学院5所高校,总结了这几所高校的图书馆近五年对非遗保护的研究,因篇幅有限,只展示武陵山地区部分高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表1所示)。
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数字化保护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调查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怀化学院、铜仁学院以及长江师范学院5所高校图书馆,发现这些高校图书馆对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刘喜球认为,非遗资源分布零散,亟待建立数据库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宋科莹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土家语数据库建设与土家语语料数字化成为当下热点,可以借助多维影像、现代化数字技术保存土家族的语音语料。曾惠提出要构建非遗知识库,并利用Omeka S系统进行知识库设计,以此增强非遗资源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感。
其次,还有部分研究者致力于推动具体非遗项目的数字化。王尧在蜡染图案元数据设计中采用了校地合作,通过开展蜡染文献资源采访、合作编目等方式推动非遗项目的数字化。
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受地域限制和无物质载体特征的影响,部分非遗濒临失传。在此背景下,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应重视相关数据库的建设。笔者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非遗相关的数据库栏目名称、数据库资源名称、资源展示方式以及数据库是否可以检索及其开放程度等。
宣传推广现状
通过在武陵山民族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搜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等关键词,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如表2所示)。
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策略
现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及时更新,重视收集整理工作
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收集整理工作,用征集的方法了解并收集本地区已有的非遗成果,对原有馆藏资源特别是本地区地方志文献进行挖掘整理。
根据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部分高校圖书馆非遗收集整理现状的调查,只有少部分高校图书馆对非遗的具体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整理记录。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了解和收录非遗项目,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掌握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应关注非遗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数字资源。
加强馆际交流,共同开展理论研究
要想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加强资源建设,还要积极与其他图书馆开展交流合作。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联合建立非遗数据库,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和理论研究,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除此之外,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组织非遗保护学术会议,加强馆际交流,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举办讲座,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主动收集数据,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笔者调查的5所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怀化学院、铜仁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并未建设非遗相关数据库。对此,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据库建设,为相关研究提供助力。
首先,除建设数据库之外,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创设非遗相关网站,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传播非遗知识。建设专业的非遗网站,及时更新非遗相关的新闻、讲座、法律法规等信息,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助力。
其次,很多非遗项目有非正式的出版物,如未经出版社出版的手抄本、地方志、纪实文献等。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拓宽收集非遗信息的渠道,开展实地走访,了解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并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在主动收集非遗资料的同时,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全面、系统的非遗数据库,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发挥优势,开展特色活动
武陵山民族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将这些非遗资源整合起来,还要让这些非遗“走出去”。例如,吉首大学邀请非遗传承人田茂忠现场讲授非遗知识。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更多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受众,让非遗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武陵山民族地区非遗资源丰富,该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资源建设,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责,建立科学、完善的数据库。同时,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应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征编与数字化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BTQ025);吉首大学研究生校级科研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路径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dy2210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