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花竹帽工艺及其文化象征蕴涵

2024-06-12 13:53陈韦薇
艺术大观 2024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陈韦薇

摘 要:毛南族花竹帽历史悠久、纹样精致、工艺复杂,是见证了毛南族发展演化的独一无二的“族宝”,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的认真调研,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象征,探索花竹帽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策略,是当代文化领域研究者、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当前保护花竹帽工艺的必要途径。而要实现对毛南族花竹帽的传承与创新,相关工作者必须切实了解花竹帽的工艺、文化、象征,立足当前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多样化的现代手段,通过创新编织纹样、开发周边商品、营建文化氛围、增设传承渠道等方式,改善毛南族花竹帽的传承现状。

关键词: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文化象征;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0-0-03

毛南族是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自治县。毛南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在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与壮族、侗族、水族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毛南族花竹帽用毛南语音译为“顶卡花”,意为“帽底编有花纹”。在传统农耕时代,花竹帽不仅是毛南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工具,而且因其工艺精细复杂,还带有考校年轻人技巧、兼具定情等作用。但随着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花竹帽这一农耕时代的手工艺品逐渐淡出年轻人的生活,技艺传承出现问题。对毛南族花竹帽的工艺流程、文化象征展开调研,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度发掘和保护,更是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关注和喜爱。

一、毛南族花竹帽发展概况

毛南族花竹帽是以毛南山乡特产的金竹、墨竹为材料编织而成的竹帽,因其帽底精致、多样的花纹而闻名,是毛南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毛南族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毛南族花竹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于2011年5月23日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毛南族花竹帽的编制技艺大约形成于明清之际,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嘉庆年间《广西通志》曾有“竹笠极细密,少年妇女戴之”的描述。毛南族花竹帽从取材到制作都十分讲究,需要夏至后立秋前选取修直匀称的金竹和墨竹,然后破竹裁条、破扁篾破薄篾、拱开梳丝,直至分篾细如发丝,再交叉辐射、细密编织。经由毛南族人编制而成的花竹帽不仅精美艳丽,而且结实耐用。花竹帽在毛南族不仅是日常用品,还兼具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的作用。在毛南族的传说故事中,花竹帽代表着族内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崇尚勤劳的朴实价值观。

然而,随着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花竹帽的实用功能逐步减弱,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却没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发掘和保护,这导致花竹帽工艺的传承出现了诸多问题。目前,当地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保护措施,專门组织开办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基地,开展文化交流、推广文化旅游项目等,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要想使花竹帽这一艺术形式始终焕发生机,仍需要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来。

二、毛南族花竹帽的工艺特征

(一)毛南族花竹帽的工艺流程

毛南族花竹帽的编织工艺十分精细和复杂,体现着毛南族人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毛南族花竹帽一直沿袭着古老的繁复步骤,整个流程包括“选篾—制篾—上模—结形—编织—定型—整合—勒边—护顶—涂油—成品”等步骤。

选篾,即选材阶段,需要在夏至后立秋前选取修直匀称、生长两年的金竹和墨竹,保证竹材质地不会过湿或过脆;制篾,包括破竹裁条、破篾梳丝等过程,以获得细如发丝的篾片,用于下一步骤的编织;上模,就是将预先编织成的五角星帽尖套到模具上完成帽顶部分的编织;结形,通过压、紧、拉、锤、洒水等过程使得篾片之间空隙收紧,直至帽顶呈现圆锥形;编织,即帽身的编织过程,包括表层编织、里层编织、收口、帽箍编织等部分;定型过程从编织开始一直贯穿最后成品完成;整合,即将编织出的表层、里层合在一起,用针线缝合帽边;勒边,就是再沿着表里两层边隙进一步固定,形成边沿;护顶,是指用鹅羽毛管将顶部尖处破开,以免在之后使用中发生磨损,减少花竹帽使用寿命,如今花竹帽更多作为装饰品存在,护顶这一步骤已经在实际生产中省去;涂油,是指用桐油炼膏涂刷在竹帽表面,起到防腐防蛀的作用,如今这一步骤也结合当下的生产实际得到改良;成品,在完成以上程序后,花竹帽已经基本制作完成[2]。如果花竹帽不用于生产劳作,则还需要根据其使用场景增加一些流苏、裱花、绒球等装饰物。

(二)毛南族花竹帽的工艺变迁

毛南族花竹帽的工艺变化并不大,仅就编织过程而言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受制于材料、操作环境等,在其中几处做出修改。第一,材料方面。原本的主材——金竹与墨竹,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其中墨竹已经难以支持花竹帽的生产。目前,花竹帽都是用金竹染色代替墨竹进行编织[3]。第二,模具方面。传统花竹帽编织需要的模具包括帽模和支架两个部分,支架并没有发生变化,帽模则更加灵活、轻便。传统花竹帽需要适应生产环境,帽檐相对较大,帽模也更大;竹帽编织更多发生在家中,帽模也更加沉重,不便移动;目前的帽模更加小巧、轻便,能够适应外出展演时使用,编织的竹帽也更加小巧,便于舞台表演和工艺收藏。第三,流程与手法方面。目前的花竹帽编织流程少了“护顶”这一步骤,在“整合”过程中普遍采用绳绑法代替了传统篾片扣压法,在“涂油”步骤中普遍用彩釉工艺代替了传统烟熏法。如今的花竹帽几乎完全脱离了劳作过程,而是作为表演道具、工艺品出现在人们面前。流程、手法的调整,正是对花竹帽功能变化的适应。第四,花纹样式方面。如今的花竹帽图案花纹的样式正在逐渐变少。之前花竹帽编织工艺的传承完全靠口耳相传、亲身实践,但在过去几十年间年轻人纷纷走出村镇、走进城市,并未学习相关技艺。而且花竹帽编织工艺复杂,每一种图案花纹都是经过数十、上百年的摸索才成型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复刻、恢复。因此,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老去,很多花竹帽的纹饰花样也渐渐失传。

不过,随着国家、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部门和研究者已经着手保护和恢复我国具备艺术价值的各项传承工艺,花竹帽的精美必然不会消失。而毛南族花竹帽已经成为毛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其工艺变迁也并不会改变毛南族人民勤劳、质朴的价值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勇敢追求。

三、毛南族花竹帽的文化象征

(一)毛南族花竹帽本身带有的农耕文化

花竹帽最初的功能就是遮阳挡雨,是农耕文化中必要且常见的生产工具。另外,花竹帽上常见的粒纹、三角纹、菱形纹、圆圈纹等,都是毛南族人民通过生产实践观察而来的,这些纹样就是对植物生长、结实过程的描绘,代表了毛南族人对耕种过程的深切感受;花竹帽上的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跃龙门等图样,也体现着农耕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无论是花竹帽本身的功能性,还是其图案内容,都传达出毛南族人民对农耕生活的生动记录、深切热爱。

(二)毛南族花竹帽蕴含的婚姻文化

花竹帽在毛南族内还兼具定情信物的作用,这体现出毛南族独特的婚嫁观念、婚姻文化。以花竹帽定情,这表明毛南族内有自由恋爱的婚嫁习俗,毛南族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花竹帽确定爱意、约定终身。另外,花竹帽在毛南族妇女的社会交际中也尤为重要,精美的“顶卡花”是新娘出嫁的重要嫁妆[4]。花竹帽的精美与否代表着这一家制帽手艺的高低,花竹帽越精美则说明主人家越是心灵手巧。借由花竹帽在男女定情中的作用,就可以看出毛南族崇尚自由、推崇勤劳灵巧的价值观念和婚姻文化。

(三)毛南族花竹帽所代表的精神意蕴

无论是农耕文化、婚姻文化,还是图案纹样中代表着植物、生命、祈愿的图腾文化,花竹帽所反映出的都是毛南族人民所共有的精神意蕴。毛南族人民通过复杂而精细的编织过程,为自己的农耕生活创造出结实耐用的工具;借由细致的编织工作观察,了解不同人的性情与习惯;通过花竹帽表达爱意、传递情谊;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并将感受编织成独特的竹帽图样……花竹帽上蕴含着毛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花竹帽不仅是毛南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四、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毛南族花竹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困境

毛南族花竹帽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幾个方面:第一,编织技艺的传承困难。花竹帽编织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传承方式单一,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兴趣。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老去,很多技术要领、手法技法都将面临失传。第二,市场需求不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不断发展,传统花竹帽的市场缺口并不大,花竹帽制作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也限制了参与传承的人群规模。第三,文化认知不断淡化。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受众较少的民族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很多毛南族年轻人都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认同感,这导致依托于民族文化的花竹帽艺术传承更加困难[5]。

(二)毛南族花竹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探究

1.创新图案设计

毛南族花竹帽因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和精美的图案纹样而闻名。加强花竹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要对花竹帽的花样图案进行传承和创新。花竹帽图案花样,不同于其他平面画作,它是由不同颜色的篾片反复交叠形成的。对花竹帽的图案花样进行创新设计,必须基于篾片的排布特点和编织手法来进行。然而,即便对花竹帽编织极为熟练的传艺老人谭顺美,也只能做到将脑中记得的图案编织出来,做不到创造新图样。事实上,困扰花竹帽编织工艺传承的最大难题就在于花竹帽只有按照既定顺序编织才能形成特定图案,传承人的记忆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图案变形。面对如此问题,花竹帽的图案创新设计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在现有图案的基础上变形、叠加,形成更加复杂、规律的图案;第二,借助计算机工具,按照花竹帽编织过程不同篾片的压叠规律,对设计好的图案进行逐层分解,计算出编织顺序,再由工匠严格按顺序完成编织。

2.开发周边商品

目前,花竹帽已经从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性中脱离出来,主要以工艺品形式出现在展览柜和商品柜中。但从花竹帽相关商品的销售来看,品类和形式都相对单一,多以不同大小、不同纹饰的花竹帽为主。除了传统花竹帽外,相关部门可以以花竹帽为主题开发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如钥匙扣、冰箱贴、主题T恤、联名包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推动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以花竹帽编织工艺为主题,从花竹帽编制流程中抽取几个相对简单的步骤,设置编织体验馆,由消费者亲手制作周边产品。

3.营建文化环境

营建毛南族花竹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环境,需要立足当前实际,从文化宣传、传承教育、商业促进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借助抖音、快手、官方网站、宣传海报、市内宣传栏等,加强对毛南族花竹帽的艺术特色、历史传承、文化价值、编织工艺等内容的宣传,让更多人关注、认识毛南族花竹帽。其次,相关部门需要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毛南族花竹帽传承教育体系。一方面,从学校教育入手,建立自小学至中学,甚至大学的花竹帽艺术文化与工艺传承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从博物馆、艺术馆入手,吸引更多领域的民众、专家参与到花竹帽编织工艺的传承工作中来。最后,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信息化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花竹帽的商业化发展,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内扩大花竹帽的文化影响力,从而加快花竹帽编织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过程。

4.增设传承渠道

目前,毛南族花竹帽的传承还是主要依托当地设置的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基地、围绕传艺老人谭顺美的教授展开。但从成效来看,花竹帽编织工艺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拓宽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传承渠道,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传承人培养机制,通过开办编制工坊、培训班等活动,吸引、选拔和培养出一批对花竹帽编织工艺感兴趣、愿意学且有天赋的传承人。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传承教育体系,为之后的工艺传承输送新鲜血液。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定期组织花竹帽编织工艺的传承人、学习者参加艺术知识和毛南族文化学习,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花竹帽的艺术特色。

五、结束语

毛南族花竹帽工艺精巧、历史悠久,是毛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毛南族花竹帽独特的编织图样展示出毛南族人精巧的编织技艺,也表现出毛南族人在农业劳动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由衷敬畏,表现出毛南族人崇尚自由、勤劳灵巧的精神内涵。但随着农业经济的衰退、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花竹帽的实用价值逐渐被艺术价值所替代,却因其编织工艺的复杂,使其在传承和创新方面面临着巨大困难。面对这一实际,相关部门需要结合花竹帽工艺的实际,通过创新图案纹样、开发周边商品、营建文化环境、增设传承渠道等方式,促进毛南族花竹帽的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丘庭媚,张嘉桓,黄建福.交融与冲突:对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实施的思考——以广西环江县花竹帽编织技艺的田野调查为例[J].大众科技,2021,23(03):131-134+103.

[2]韦景耀.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与发展新思考[J].歌海,2021(02):51-57.

[3]范姣,覃会优.新媒体时代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播策略探究[J].西部皮革,2021,43(01):39-40.

[4]吕洁.毛南族花竹帽纺织工艺及文化功能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5]吕洁,徐昕,吴桂清.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04):18-20+46.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