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随后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新型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石
新型技术与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数据等要素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与数据资产化、知识与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将传统的、粗放的生产与增长方式转变为智能的、集约的、绿色的、高技术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旧的生产要素跃升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基于新质生产要素,不断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打造活跃的绿色产业、科创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生态,推动新质生产力整体跃上新台阶。
二、产权市场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依托产权市场畅通新型要素资源流转,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堵点卡点,可以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能力以及全面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市场体系改革、优化市场体系结构和实现市场运行的提质增效,进而推动形成统一大市场。
首先,在资产盘活与设备更新换代、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等领域,产权市场蕴藏丰富的新质生产力形成空间。产权市场具有资本集聚和产权流转功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一起,共同成为企业存量盘活、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和治理水平提升的“助推器”。通过市场能力建设、治理机制创新,服务绿色、知识产权以及数据等新型要素培育,推动数据要素、技术与绿色要素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新型要素市场生态。
其次,通过打造高标准产权市场体系,推动形成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产权市场在构建全要素、全资源市场的过程中,加快引入创新资源,加强数据交易、碳市场建设以及知识产权运营,推动传统生产要素跃升为新型要素。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加速要素跨区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健全市场化的定价、信息传递等功能,拓展跨区域、跨境要素服务,在更深层面、更广范围内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见图1)
三、产权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建议
(一)积极创设“科创专板”,服务央地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产权市场应进一步引导更多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促进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优先发展。
一是创设“科创专板”,支持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积极参股、控股高新技术龙头产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创新力。结合国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特色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产权市场依托其完善的规则制度体系、项目资源和市场投资人集聚功能、价值发现功能和信息披露功能等,提供全产业链的衍生服务和增值服务,有效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二是优化央地国企产股权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延伸打通资本市场服务链条和通道。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众多VC、PE进场。产权市场通过信息共享、服务互通、机制互认等方式,为企业“引战改制”提供服务,助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最终向科创板、创业板、专精特新专板输送新质生产力新鲜血液。
三是服务央地国企需求,建立良性运营体系。产权市场引导优质资本资源聚焦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提升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并购重组、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发挥资金融通和投融资中介传统作用,促进国内国际资源要素的充分流转和高效配置。
(二)深化“双碳”服务,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
产权市场要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交易市场,提升“双碳”服务能级。
一是提升碳市场能力建设、碳管理服务、碳中和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为企业、园区(社区)以及城市的零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碳普惠机制建设,加快对碳核算、碳资讯、碳资产管理等领域相关机构的培育,有力支持碳相關产业发展。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加快形成多层次碳金融市场。推进碳配额回购、碳信托集合计划、碳基金、标准化碳质押业务等碳金融服务创新;推出碳掉期、碳远期等衍生品交易,探索开展碳汇交易、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融资、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融资、低碳账户、碳交易财务顾问等产品及服务。建立完善的碳核算评估体系,优化碳数据运营业务。
三是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结合普惠金融产品,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入推动低碳技术进步、引导减碳产业发展、探索负碳领域革新,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基础,成立全球气候投融资中心,鼓励设立全球气候基金或绿色基金,引导国内国际资金更好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打造全球绿色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四是围绕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加强建立碳市场生态。参与绿色工厂、零碳园区、低碳城市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圈。深化央地国企绿色生产力转型服务,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深耕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碳市场发展建设优势,提供绿色转型咨询及培训等相关服务。
五是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绿色金融与科创金融发展。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绿色信息归集、统一加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广泛认可度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绿色技术指标的推广与应用。构建新型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有利于打破政银企“绿色数据鸿沟”,实现绿色技术、节能减排与绿色金融有效挂钩,促进提升绿色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和市场化程度,推动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
(三)拓展知识产权估值与交易,助力新兴技术和产业创新
产权市场要聚焦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需求,搭建“知识+资本”融合平台,提升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的能级和影响力,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一是拓展知识产权估值与交易。探索多样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具和金融服务手段,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重点聚焦新型产业体系,围绕科创属性评价、专利价值提升、侵权风险防范、市场资源协同等方面优化科创企业服务模式和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流程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如知识产权信息集散、交易撮合、交易鉴证、资金结算、備案登记等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服务、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和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二是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企业知识产权提供咨询、评估、经纪、交易、信息、代理等服务。制定技术转移服务制度,建立信用与评价机制。积极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提升科创企业资本化运作水平,通过质押融资、作价入股、证券化、构建专利池等市场化方式,挖掘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开展海外股权投资,支撑国际业务拓展。围绕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加强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校、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评估评级等机构合作,将知识产权创造、运营要素资源及金融资源汇聚融合,探索建立开放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体系和健全知识产权金融全链条服务体系。
(四)推动数据资产化,释放新型数据要素价值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10000亿规模,社会机构数据资产及其衍生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30万亿①,这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空间。数据资产化不仅推动形成新的数据产业,激发数据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而且通过数据赋能各行业提升信息融通能力,有效发挥知识经济效能,乃至塑造全新的经济增长业态。
一是加快探索产权市场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实践路径。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源于数据要素独特的性质,从数据到数据要素经济效益实现还需要经历数据权益确定、数据产品化、数据服务商业价值转化等形式实现价值释放,也就是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数据资产化几个阶段。当前,企业数据资源亟待盘活,但数据权益界定仍不清晰,产权市场应加快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商业场景和市场应用途径,拓宽数据要素资产化的路径,全面释放数据资产商业价值。
二是产权市场要持续挖掘数据价值,打通数据、业务、场景等信息,实现产品服务数智化、场景化,加速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的创新。基于金融科技所带来的产业机遇,产权市场可积极推动产融联动发展,将国有产权业务与非公业务嵌入数据资产化流程。建设高标准的数字化交易平台不仅能推动国有产权业务和创新业务的融合发展,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和精准投资决策,还能够为产权和要素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五)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优势,搭建科创型企业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作为产权市场的重要平台,区域股权市场应该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的功能定位,加快构建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新型市场服务体系,为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提供新型金融工具的支撑。
一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的培育。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加快补齐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加快发展。区域股权市场可不断优化制度,整合政策、中介服务、专业指导等资源建立数据库,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切实提升重点产业专板的融资便利性。基于当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要求,区域股权市场可加快建立促进产业链对接、产业升级的科创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发挥政策合力、集聚各类要素支撑。
二是探索与证券资本市场共建孵化基地,打造新型转板对接模式。通过“大数据画像系统+政府背书+传统IPO”的模式搭建企业进入科创板上市的绿色通道。为拟上市科创企业提供上市培训、咨询等服务以及精准的资本市场政策解读和上市路径规划。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促进科创发展与私募基金实现双向对接,引导科创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实施孵化培育。联动金融机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聚焦重点产业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类“优先股”投资、可转债投资等多种灵活方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创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业务在“专精特新”专板探索创新。
三是基于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成果,推动创新资本接续循环。证监会先后于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批复同意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是畅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循环通道的一项重大业务创新。探索推动私募基金资金市场化方式退出,让市场活起来,让资金转起来,资本可接续投资,将形成良性循环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区块链+股权市场”创新应用,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区域股权市场通过搭建大数据应用智能风控体系,实现公共数据与市场金融数据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增强市场潜在风险预警能力。整合用户全息数据并进行多维度评测,形成企业精准画像。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溯源存证、隐私保护、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等特性,“区块链+股权市场”将以科技赋能金融发展,并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业务创新场景,在数据沉淀积累和业务交叉互通中,提高市场规范效率,降低股权市场信任成本,满足市场互联互通、穿透管理的要求,迈出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的新步伐。
(贾彦,上海交易集团研究院院长)
注释:
① 《全国统一数据大市场下创新数据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思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305/t20230508_135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