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胡玛尔·哈力甫,董丽欣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民族认同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近年来全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民族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思想、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在思想意识和行为行动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存在着语言差异、情感认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把握教育管理方法和技巧,积极创新思政工作。当前,我国各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因此,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寻求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已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追求,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国家整体观念。[1]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2]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3]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4]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层层深入,有机衔接,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践行力,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交融,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大批优秀少数民族人才成为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造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并把这份自信和自觉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是由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要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5]少数民族学生通常有自己的民族习俗,加上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和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更愿意与本民族学生交流交往,这种状态一旦形成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信息闭塞”。因此,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引导,辅导员不但要经常开主题班会,实时将学习和就业的相关信息传达给每个学生,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让学生多参加文艺活动、实践活动以及学工部、团委、学院组织的大小型主题活动。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适应、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做坚定的信仰者、积极的传播者和模范的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题班会、座谈会、主题活动、形势政策教育等多种方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课活动、民族政策宣讲活动等,让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了解我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而是所有负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兼职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准确把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完整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打造学工部、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完善学院辅导员—学工部少数民族辅导员—内派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协调配合,定期交流沟通,齐心协力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掌握国家民族政策、学生资助政策、学业管理帮扶、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培训,系统掌握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确保能够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充分利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让辅导员入驻社区,深入学生群体。
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联谊会、文化讲座等活动,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服饰、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例如: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开展民族舞蹈和音乐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通过举办校园文化美食节,让师生参与和品尝少数民族美食,了解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增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活动、学习宣传实践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辅导员可以不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座谈会、茶话会、谈心谈话等,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对党的信仰和忠诚,激发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纽带,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节日活动、文化品牌创建活动等,使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推动全方位育人,增强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与情感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培育符合当代要求的合格大学生。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工作中,精准占领网络思政新阵地,广泛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使互联网更好地提升思政的时效性。以官方网站为主导,充分利用网络思政平台,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及时性,依托易班、今日校园、学工在线等网络阵地,运用网络推送、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现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历史等,赓续民族精神,营造民族一家亲的网络育人环境。使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政教育能够实现高度统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
在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同时,搭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团结进步的校园活动,创建高质量校园文化,为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拓宽教育渠道,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主流意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