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

2024-06-12 13:0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生

徐 健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尤为重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质量、建设平安校园的有效措施。有效、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校园内出现违规违纪、上当受骗、偷盗财产、校园暴力等现象,有效维护大学校园小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一、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征与安全教育课程开展现状

(一)当下高校“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

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是“00 后”大学生群体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腾飞,“00 后”大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十分丰富的时代,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职业生涯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更加顺从自己的内心,重视自我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实现。

学习方式的自主化是“00 后”大学生群体最突出的学习特点。与“棍棒教育”“打骂教育”不同,“00后”感受到的是父母身体力行的陪伴式教育和情感类教育,亲子关系平等、开放、互动性强,促使“00后”对学习有天然的遵从感,习惯自主学习方式。

娱乐生活的网络化是“00 后”大学生群体最典型的日常模式。出生和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00后”,被风趣地称作“数媒体土著”,从思维方式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娱乐、消费方式,都体现了他们是 “移动互联网一代”。他们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身的观点,爱到“B站”“论坛”“网络手游”“动漫”等网络空间去“聚集”,喜欢尝试网络新鲜事物,但兴趣转移很快。

处世态度的理性化是“00 后”大学生群体最典型的人生哲学。这主要从他们的消费习惯、追星态度等方面得以呈现。“0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超于前几代,由于熟知网络媒体的运营方式,不容易被各类商品营销诱导,因此有个性、有创意、有文化、有情怀的商品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并且善用网络媒体“货比三家”,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合理消费。

(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展现状

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开设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多样性[1]。

1.课程内容老套,形式单一。据调查,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侧重于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求职安全、实验(实训)室安全教育内容等也因专业设置、学习阶段等原因有所涉及,但毒品安全、艾滋病预防、逃生与急救措施等内容明显偏少。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主要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安全教育课程讲授为主,较少使用网络宣传、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研讨、个性化教育等形式[2],不符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

2.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少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遭受学生在突发安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的伤害及损失[3]。部分高校将安全教育仅仅局限在大一新生入学阶段,对高年级群体学生仅以讲座、报告、班会的形式来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会开设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但是课时量少、内容乏味,没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授课内容与校园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教学实效性差。

3.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缺乏特色。在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以专业教师、学校保卫工作人员为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等为辅的教师队伍,但缺少诸如急救与自救的医学领域、火灾逃生与自救的消防领域、网络诈骗的金融领域兼职专家来参与教学 。

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虽然各高校不断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各项举措,但教育的单向性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表现在:把大学生安全教育执行成“入学教育会”“安全宣讲会”“安全讲座”,仅仅单向给学生灌输校园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开展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与自身关系不大,只是学校为了课程安排而设置的无用课程,甚至在思想上抵制安全教育。

二、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涉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知识与防范、安全意识与责任、心理辅导与矫正等本身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当代高校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进而形成全课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最终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将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三观塑造融为一体,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大学安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之志、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动的创新创造精神。

其次,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精神,体现高校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特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按照“大教育、大思政”的设计思路,抓好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公共课程与思政课程“两张皮”问题。

最后,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工作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坚克难、屡战屡胜的制胜法宝。高校作为青年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主战场,是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列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充分融合与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关的思政元素,创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育人格局。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创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体制机制

高校要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的中心目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的建立。

落实主体责任。通过设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课程思政建设机构,实现党政共管、教务牵头、职能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总体布局,创建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交叉地带、空白地带、易忽视地带等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管理,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

优化组织机构。成立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多部门分散式管理转变为高效率综合式育人模式,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分享成功典型案例,探索符合本校校情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路径。

融入总体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要突出德育为先,注重大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努力构建全课程育人的生态,推动建立覆盖整个课程的思政育人模式。

(二)加强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树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新标准

发挥好课程评价这一“指挥棒”,坚持以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和真实的育人实效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思想引导者转变。

严格思政课程建设标准体系。高校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对照清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课标编写、教案与课件制作、教材选用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和内容。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制订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方案、改革措施和实施细化等可行性强的文件,推动各院系切实将课程思政纳入其工作议程中,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成效评价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学校巡视整改、重点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重要内容。

优化教学反馈与激励机制。构建“课程(教研室)-院系-学校”三级教学反馈机制,通过同行、督导、领导的听课反馈,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技巧,提升教师解决学生困惑、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三)抓好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本领

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水平,需要抓好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专家、学术带头人的“领头”作用,鼓励教师身体力行地培养学生,以其自身人格修养与渊博学识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目的。

深化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高校要大力宣传课程思政理念,引导教师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让教师深刻领会到在所授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不是生硬说教,而是要滴水穿石地将思政元素巧妙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组织教师观看课程思政名师示范课,并针对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效。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本领。教师要强化育人意识,科学把握教授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学校要对本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进行征集,创建“课程思政案例库”,遴选育人成效显著、巧妙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通过对“以德为先、言传身教”的典型案例宣传,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本领。

(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势”施教,向学生开展 “国魂、青春、使命”等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在课堂讲授、技能演练、专家讲座等基础上,采用短视频观看、答题闯关换积分等符合 “00后”大学生自主化、网络化学习特点的教育形式。

拓宽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内容要按照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置,要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强调某些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对公共安全、健康管理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结合真实案例开展教育。 将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例融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乐于奉献的信念。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