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宇,王 晗,郑茜文,矫利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创新发展,在专业知识的培养基础之上,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因此,本文从教育现状、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生培养所采取的“五育并举”育人思路,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有效法宝,也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有效方法。然而,如何高效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目标,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也是推进“提质培优”和“三全育人”创新培养体系的深化实践。
1.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 ,它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能够达成目标,并能有效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思政元素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2.“提质培优”理念是基于国家“211”重点工程、“985”高等学校创新平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国家认证等方面的实践推进而提出的。该理念从专业发展角度而言,主要针对专业教育培养方面,旨在通过提升专业水平、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3.“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下,在专业知识和各种教育环节中科学融入思政元素,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育人环节中,是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
1.教育现状表明,各地方和地区的非均衡性发展,造成学习过程中学生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不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目前国家对于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高等教育法》提出高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了促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趋势,需要采取个性化培养,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进而满足社会多元性的人才需求。
2.高校学生培养目标
一是知识素质:即学生所学科目的知识技能。高校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技能,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思维素质:即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实践。三是人文素质:即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高校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强化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有社会责任感。四是体育素质: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高校学生培养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和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五是心理素质:即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五育并举”的培养方式。“五育并举”是指教育中实施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发展,上述元素相互补充,不可分割。该培养方式满足时代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实行“五育并举”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满足时代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电子信号分析、处理和系统设计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教学能力,能够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双师型”优秀教师为最终目的,课题研究以中等职业教育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电子线路CAD”课程为例,课题研究时依照学校实施的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的认证申请和自评自建等同步进行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1.充分调研论证,落实“提质培优”。为了推进“提质培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具体而言,课程建设小组查阅资料、多次交流研讨、进行校内外问卷调研和教学案例设计与试验,完成了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与完善。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意义与目的,在开课说明中讲明该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前后衔接情况,并阐明对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的具体作用。
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围绕国际化竞争典型事件,即MATLAB软件遭受国外禁用的现象。课程中增加对国产软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能够反复修改完善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工匠精神。
研究和调研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在常用的讲授法基础上,采取项目案例驱动法,设定围绕知识点的项目实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项目中的应用进行讲解。例如:在讲到制作PCB的外形尺寸设计时候,教育学生需要充分考虑结构方面的要求,做到机电一体化设计。讲解中以假设规划一个计算机主板尺寸为例,需要注意板卡的固定孔的标准性,保障所设计的板卡能够安装到通用的机箱上,教育学生要注意行业标准的作用和意义。详细讲解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觉得学海无涯,感受学习的获得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中项目案例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下设定明确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引导提高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化“三全育人”,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三全育人”的目标,全体本科学生都分配专业导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注意将素质教育引入课程。本科导师平时不仅注重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鼓励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创新的实践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
在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各类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环节占64.78%,实践环节占35.22%。本专业开展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性、职业性与师范性“三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改革实践和探索。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系统联系和衔接。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关注,强化学生对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提升的认识,以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发展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推进“专业+”模式,提升综合素养。“专业+”是指在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辅助各类国学知识、美育讲座、学术研讨和体育活动等专题培养,让学生思维更加广阔,综合素质能力更加完善。
紧密结合专业建设方向:无人机及智能小车;基于液态金属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农业病虫害识别;多光谱驱虫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专业发展方向与学院的学科布局紧密联系,形成教科研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省内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一流专家为学生们拓展科学前沿视野,同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专业技能如芯片焊接技术、嵌入式入门等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本领。利用线上平台,由往届的学长把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交流带进专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21年,申请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第二级认证工作,专业开始按照师范认证要求进行建设,通过定期实地走访考察、电话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邀请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类别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调整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方法等,逐渐建立毕业生反馈对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的闭环。2022年10月份教育部指派认证专家进校对专业指导,“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获得了肯定。
“电子线路CAD”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能够满足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是对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有效探索;调研行业企业所设计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的思政元素和项目案例能够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学习获得感;可以满足职教师资师德熏陶和双师型人才培养的从教能力素质要求。
专业深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实现“三全育人”的真正落地。采取了大一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学业指导;大二学生的技能大赛、学术训练;大三学生的考研、创新创业项目;大四学生的企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指导及入职后的精神智力支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学生培养是一种系统的过程。“三全育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需要大力发展其多元素质和能力,以确保其具有完整的人格。“五育并举”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培养高校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深入探讨了“OBE”教育理念与思政元素融入对新时代专业建设的意义,思考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在实践探究中,重视探索课内外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挖掘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并进行协同实施,旨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探索一条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