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探析

2024-06-12 13:06李一聪杨俊达徐斯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时代思想大学生

李一聪,杨俊达,徐斯琦

(1.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2.中共乐清市委党校,浙江 乐清 325600)

随着媒介业态与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逐渐步入全媒体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1]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架构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无界化、数字化、多元化、分众化等鲜明标识,大学生思想引领也在这一变革过程中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性

(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选择

当代大学生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勇于接受新兴事物,又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刻,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正在塑形过程中,迫切需要更科学的引导与培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主动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为他们搭建更多能够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发挥所长的“圆梦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赢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2]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仅要发挥好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基本功能,更要承载好塑造灵魂的时代使命。对于高校而言,其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准则。进入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和制约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新特征、新挑战、新要求,借助“四全”媒体优势,持续创新大学生思想引领模式,构建运转高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教育引领更多大学生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时代新人”这一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进入全媒体时代,各类网络载体在传播思想、引导舆论、塑造价值观等方面展现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也为西方“普世价值”“精致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提供了更加开放多元的传播条件,容易导致时代新人的思想防线遭受侵蚀。因此,全媒体时代迫切需要引导大学生在互联网的深刻形塑中树牢理想信念根基,主动投身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面临的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

全媒体时代多元媒体共促共生的全新形态,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在技术层面的壁垒,让“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员媒体”成为现实,高度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受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内容海量碎片化、传播过程裂变化、传播门槛及成本低等因素影响,加之网络平台各方的逐利性等因素,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片段、主观化情绪化的负面言论、轻率的政治判断甚至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思想,经过“美化”“包装”后充斥网络空间。这对于信息甄别意识较弱、判断能力较低的大学生而言,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甚至导致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群体性迷失,造成凝聚共识的现实困境。

(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个人自由话语权的回归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多为自上而下、由个体到群体等单向传播,教育主体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过程中拥有权威地位,掌握着话语主导权。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格局,任何信息都能够通过各种媒介快速、全面地在人与人之间裂变传播、无缝对接。传统媒体“庙堂式”的等级传播结构被消解,全媒体舆论场成为多元观点与个性表达竞相展露的“江湖”[3],催生了更加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时空离距”被无限压缩,全景式的信息交互传播日益成为现实,个人自由话语权得到极大程度的回归。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场域中,大学生思想引领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更为艰巨的挑战。

(三)全媒体时代传统思想引领模式的自身局限

全媒体场域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重塑,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时空环境,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结构、结构性教学矛盾随之产生。传统思想引领模式囿于自身局限,难以妥善解决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应然”取向与全媒体时代的“实然”环境之间的巨大鸿沟,工作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本身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教学主客体间的信息对称程度更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话语主导权不可避免地被降低。进入全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习得所需知识、表达思想观点的重要渠道。全媒体场域下受各类算法推荐机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局限被进一步放大,产生了“信息茧房”效应,进而导致大学生群体加速分化、矛盾激化。传统的理论灌输、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思想引领方式的有效性、针对性受到极大挑战。

三、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实践路径

(一)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优化思想引领的内容供给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深刻理解与践行中,这为大学生思想引领提供了根本内容遵循。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内心的坚定信仰和信念。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涵育家国情怀。爱国是最大的担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育人育才工作全局,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学习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大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宏观视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认知与情感体悟,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全媒体时代的多元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分歧,提高大学生保持政治定力、抵御思想蛊惑、明辨是非曲直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底气,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化的知识传播,更关注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注重形成情感认同。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要把道德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二)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筑牢思想引领的实践阵地

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同样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支撑。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共建,确保二者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是提升全媒体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要把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

主动占领思想引领的网络阵地。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服务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广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广度与深度。强化数据管理与系统维护,优化信息推送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的分类识别,恰当引入人工干预机制,通过“算法过滤+人工审核”双重把关,确保主流价值观念的稳定输出与有效传播。

关注生活世界,增强学生的“在场感”。思想价值观念来源于生活世界,思想引领必须以服务生活实践为旨归,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增强人的“在场感”。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和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使“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统一,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三)健全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思想引领一体化推进

加快构建一体化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几个孤立的点,而应纵成一条线,横成一个面,立成一个体。[4]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角度看,“一个体”重在强调要从整体布局出发,以“一盘棋”意识强化思想引领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一体化的思想引领工作体系。要不断深化领导体制改革,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政治领导,明晰党委领导班子在思想引领工作中的责任及作用,从领导管理体制上为思想引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建设,真正把思想引领贯穿育人育才全过程。

发挥教育共同体协同育人合力。只有强化合作,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家长作为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行为模仿者,要发挥表率作用,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优秀品质。学校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要加快建设一支适应全媒体时代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正确表达观点,帮助大学生学会辩证看待各类网络信息、批判各类错误思想、审视各种文化现象,切实在网络阵地弘扬正能量。

健全思想引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以思想引领目标为依据,借助全媒体信息手段和工具,对思想引领工作所涉及的成果、项目、机构、个人等对象进行评价,建立覆盖全部评价对象的评价体系。要坚持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注重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全过程考核。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权威科学。坚持自评与外部评价相融合,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要加强评估工作的结果反馈,健全问题整改责任制,及时调整引导策略,提升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时代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