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永强
七年级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我郑重地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身体或心理上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定要和老师说明,这样便于以后更好地引导。开完家长会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小王爸爸的电话,那是一个沧桑的声音,他慢慢和我说起小王的情况:小王是他和妻子收养的孩子,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小王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地长大,一直到五年级都很好,学习不好不坏,性格开朗。五年级下学期,同村的几个孩子在学校里说她是父母收养的孩子,别的孩子也起哄。由于以前一点也不知情,她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精神出现了问题,后来就不能上学了。一个学期休学在家,她每天吃药,勉勉强强小学毕了业,成绩很差,脾气也不如以前好。小王爸爸给我打电话除了告诉我小王的特殊情况,还考虑到初中学业负担重,希望老师们在学习上包容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王非常敏感,脾气暴躁且不稳定,因为某个同学惹着她,她会追着人家满教室跑,其实别人只是和她开了个玩笑。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她歇斯底里或者嚎啕大哭,边哭边“控诉”别人对她的不敬。她又很外向。不管男生、女生扎堆,她都往前凑,也不管别人接不接受她。除了情绪不稳定外,她还有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整天跟在自己喜欢的一个女生后面,但那个女生并不喜欢她。和别人说话时,她喜欢极专注地看着别人的眼,脸上是讨好的笑容。
这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又很让人心疼的孩子。
在小王的认知里,被人遗弃和被人收养是可耻的。当她突然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处境时,幼小、敏感的心灵承受不住这样大的打击,自然就崩溃了。她没有办法堵住别人的嘴,同时,为自己的身世感到深深的自卑。她的自卑让她更敏感,让她在感觉到别人的恶意时产生激烈的反应(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的恶意是她假想的),让她渴望别人的善意,因而处处讨好别人。更不乐观的是,有很多学生知道她的情况,有些学生对她并不友好。如果不想办法对小王的成长进行引导,她很可能重蹈小学的覆辙,甚至因为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敏感造成第二次精神崩溃。如果那样,孩子可能就毁了。
要改变小王,只靠她自己绝对不行。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坚强、不畏人言等道理是徒劳的。这时我想到了“场域”理念。“场域”一词源于19 世纪中叶的物理学,后来被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用以阐释人的行为概念模式。概言之,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会受到行为发生时的特定环境的影响,即场域的影响。小王的精神崩溃是因为周围人的言论或者说不友好,要改变小王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小王的“场域”,即小王的成长环境——班级舆论。只有引导班级的学生善待小王,小王才会改变。
除了引导班级的学生善待小王,我还要取得小王的信任,因为对学生心理的直接引导靠其他学生(小王为数不多的朋友)是不行的。善意的同学、值得信任的老师,这就是小王健康成长的良好“场域”。为小王创造良好的“场域”,才能引导她走出阴影,重塑自我。
一、积极主动走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依靠,建立友好“小场域”
正在我考虑怎样自然地接近小王、不动声色地表达我的关切时,机会来了。一天下午放学时,小王焦躁消沉地跟我说:“老师,周一我不想来上学。”当时我很冒失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她立刻更烦躁地说:“我不想说!”我说:“好吧。”周六下午我给小王打电话,问她好点了吗,她说还是不想上学。我问能去她家家访吗,她也拒绝了,我不甘心,又说周日我没事,想约她到学校谈谈,没想到她答应了。
周日上午,小王如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请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水,微笑着看着她说:“很高兴你能来,你说我听,把你想说的话说一说吧。”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很安静,小王慢慢开口了。她说到了小学时同学肆意宣扬她是捡来的孩子,那时的她吃惊、无助、崩溃;她说到了爸爸带她去看神经科医生,吃了药还是睡不着,做梦也听见别人说她是收养的;她说到了自己见不得别人说悄悄话,别人只要一咬耳朵她就觉得别人是在嘲笑她的身世;她说到了对学校、班级的恐惧和渴望,恐惧别人对自己的排挤、歧视,渴望融入自己的班级;她也说到了这次不想到学校的原因——几个女生在QQ 上说她在小学的故事,还用难听的话评价她。
等她说完,已经中午了,我说:“走,我们去吃饭。”我们在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快餐店吃饭。当我把餐巾纸递到她手上时,我看见了小王眼底真诚的谢意。我们边吃边谈,她对我说了很多。原来她的养父母在很大年纪的时候才收养了她,因为他们有个儿子夭折了。她的养父母很爱她,虽然家庭不富裕。这些和我对她年迈的养父的印象重合了。很多时候,我只是静静地听她说着,因为我知道平时没有人听她说这么多,她渴望别人的倾听和了解。除了倾听,我还提醒她:你的养父母很爱你,你很幸运。她很赞同我的话,她是个懂事、知道感恩的孩子。
那一刻,我觉得小王懂事又可爱;那一刻,小王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
二、适时进行班级教育,建立友善“大场域”
有问题,自然会爆发,有时候“主动教育”反而有“灌输说教”之嫌。问题来了,就问题说现象、就现象说思想反而更有说服力。不用我费心教育学生善待小王,一个个教育时机自己就来了。
上面提到几个女生在QQ 上谈论小王。我和几个女生单独谈话,心平气和地问她们为什么谈论小王,她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笑着说:“是不是因为小王很不讨你们喜欢?”几个女孩子默认了,接着就历数小王种种不讨喜之处:喜欢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也不管人家喜不喜欢她;喜欢咋咋呼呼,很聒噪;喜欢到别人家里去玩,有时是直接提出要求;不讲卫生……听她们说完,我说:“你们知道小王为什么这样吗?”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我非常郑重、严肃地说:“你们都是大孩子了,应该知道是非善恶了。有些事,老师有必要告诉你们。”接着我简单说了小王的身世,耐心解释了小王性格形成的原因,也语重心长地告诫几个孩子,她们的行为是在宣扬别人的隐私,甚至涉及了校园欺凌。
我的郑重其事感染了她们。她们的神情慢慢严肃起来,也意识到了这件事对小王的伤害。见她们接受了我的意见,我又启发她们如何与别人相处:我们身边一定有我们不喜欢的人,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人,不要去伤害她,因为我们没有资格伤害任何人。如果实在不喜欢,可以远离她,这是我们的权利。总之,要做与人为善的人,而不是霸道蛮横的人。
几个女孩子删除了QQ 上对小王的恶语,后来她们虽没对小王示好,但也没有再恶意攻击小王。
几个月后,小王又请假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来,也不说什么原因。一天课间,我到教室,一个男生正在小王的座位上翻看一个本子。我把那个男生叫了出来,一番引导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刚才这个男生在翻看小王的日记,日记里有小王对体育委员的爱慕。小王的这次请假也是因为这件事:小王对体育委员的喜欢让大家察觉到了,有同学就开他们的玩笑。小王脸上实在挂不住,就干脆回家了。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接着就上了一节班会课。班会课上,我陈述了刚才那个男生的行为,接着严肃地告诉大家,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然后我认真地对大家说:“我们身边有一些看起来很讨厌的人,大家都不喜欢他(她),甚至攻击他(她),可是你知道这些人的故事吗?你知道这些人不为人知的痛苦吗?或许换作是你,你的表现连他(她)都不如。不要因表面的讨喜不讨喜喜爱或厌恶一个人,而要深入了解他人,要了解他(她)的经历和故事。要心存善意,接纳、宽容别人的不完美,如果实在接纳不了,起码不要去伤害他(她)。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善良和善意,你才能有更多的朋友。一个不善的人和集体是没有前途的……”大家听得很专注,教室里很安静,每个人都在反思。
几天后,小王又回到了班级,没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来学校,也没有人再提她对体育委员的喜欢。
初一下学期的一天,小王着急地向我告状,说几个男生总骂她。我一听火冒三丈,想当然地认为这几个男生欺凌小王。于是,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耐心一问,原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小王平时对他们出言不逊,他们也对小王不客气。他们不存在欺凌,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斗争”。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我感到学生已不再纠结小王的身世,甚至这件事是小王对几个男孩子的挑衅在先。于是我批评了小王,又引导几个男孩子:不要和女生斤斤计较,要有绅士风度,要宽容。一番教育后,各人认错,各回教室。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感到这个班级已经接纳了小王,已经把她当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而不是异类和笑料……
三、重锤猛敲,引导学生重塑自我
改变了小王成长的“场域”,大家充满善意地接受了小王。慢慢地,小王不再乖戾暴躁,又重回了原来的开朗活泼。但我观察发现小王的“讨好”型人格没有变——她对谁都是“虔诚”“热情”的,她甚至察觉不到有些同学对她的冷漠。我觉得应该提醒她改变。创造善意的“场域”是为了正面影响小王的情绪,让小王健康成长,但我不能保证以后别人都善意对她,我要做的是唤醒小王的自主、自我意识,引导她正确看待别人的眼光,培养她的坚强、理智。于是,有了下面我和她的交流。
一次自习课上,我见小王趴在桌上哭得眼睛通红。几天后,我问她为什么(延后处理)。原来一个女生凶她,她不明白自己诚心诚意地对那个女生,人家为什么那么不在乎她。我说:“我知道为什么。”她一脸疑惑。我笑着说:“因为她不喜欢你,甚至她不喜欢你对她的讨好。”小王若有所思,我慢慢跟她讲起她性格中对别人的特别在意甚至是讨好,跟她说起人们对讨好自己的人的天然的反感,跟她说起她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自卑,渴望有更多的朋友。然后我告诉她:你不必自卑,因为你性格、人品没有缺陷,因为你有人爱(你的父母非常爱你),因为你并不比别人缺什么……小王的眼睛越来越亮,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也明白了以后自己的方向。最后我问小王:“你讨好别人,别人就会对你好吗?”她摇摇头。“所以你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大大方方做自己,不用管别人说你什么。再说了,你做得再好,也一定有人不喜欢你,对不对?”小王点点头说:“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可以了,我不会再讨好任何人。”
除了唤醒小王的自主意识,我还注意引导小王的感恩之心。一次放学后,我见小王和好朋友在校园里闲逛,迟迟不走。第二天我批评她说:“这么冷的天,你只顾自己玩儿,却不管爸爸骑着电动车在校门外等你,想想爸爸妈妈怎么疼你的,你不该体谅、心疼他们吗?”后来和小王的交流中,我故意问起爸爸妈妈对她的照顾,她给我讲爸爸带她去散心,妈妈想尽办法给她做好吃的,连姨妈都特别疼她。我说:“所以你要好好的,才能不辜负这些亲人对你的爱和期望。”
此案例中,我从改变小王成长的“场域”入手,给小王创造了一个善意、宽容、轻松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小王不断蜕变成长,走出了阴影,放下了自卑,不再暴躁、敏感,找到了朋友,学会了平和。最重要的是,她有了自主意识,明白了做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的小王乐观、开朗、独立、平静,正在成长为一个阳光、健康的大姑娘。我知道,小王成长的路上还会遇到坎坷、挫折,但在精神上站起来的小王、已经学会坚强的小王,一定能应对坎坷,勇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