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倍速播放的应用起初源于人们对时间效率的追求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音频和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控制播放速度而不损失太多的音质或画质。一开始,这种功能大多用于教育和训练领域,帮助人们快速吸收大量信息。但随着根据个人偏好、兴趣和行为模式来定制与接收媒体内容现象的兴起,网络视频平台纷纷推出倍速播放功能,旨在帮助用户提升观看效率。如今,它已演变为塑造用户新型观看习惯的一个关键“工具”,成为普通用户所使用的一种流行功能。
在2018年前后,国内网络视频平台纷纷引入倍速功能,逐渐刮起一阵“倍速风”,这些年来呈现出越刮越快的态势,倍速播放这一功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为代表的在线视频平台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纷纷引入倍速播放功能,以满足用户快速消费内容的需求。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利用这一功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浏览和筛选海量视频内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倍速播放逐渐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前窝在沙发里看剧的人们被称为“沙发土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移动端开着弹幕加速追剧,成为“倍速青年”。《新京报》的调查报告显示,接近7成的年轻人习惯性在观看视频时使用倍速播放,由此可见,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用户观看影视作品的重要工具[1]。
正如波兹曼所提出的,“每一种技术既是恩赐也是包袱,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2]。在“加速社会”的今天,倍速观看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内容消费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什么倍速播放在如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它如何影响用户的观看行为和习惯?随着加速播放的广泛使用,视频创作者和媒体平台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倍速播放的现象,探讨上述提出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也随之被重构,如今的社会更加推行弹性的时间结构,这逐渐消弭了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边界,对时间效率的追求开始从工作延伸至个人生活中,人们需要把休闲娱乐的时间高效地管理起来,因此趋向于寻求更迅速、高效的信息获取和消化方法,从而留出更多时间应对其他任务或休闲活动。倍速播放恰好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它允许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视频内容的观看,从而实现对时间的“节约”。例如,观看1小时的电视剧,通过2倍速播放仅需30分钟便可看完,极大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这种追求效率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促使倍速播放功能成为许多视频平台重要的标配[3]。
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对所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筛选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倍速播放就是解题方法之一。这一功能大大缩短了人们浏览内容的时长,使得人们能够迅速从海量信息中锁定所需的那部分。比如,倍速播放使得用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完若干精彩片段,完成信息的筛选,这既降低了个人处理信息的难度,又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效、快速信息消费的需求。
个体对新行为模式的学习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和后果进行观察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个人所处环境和他人行为对其行为与选择尤为重要。若个人发现他人的学习和工作因“倍速”而受益时,就会对该行为进行模仿,以免落后于人。不仅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开通倍速播放功能之后,使用倍速播放功能观看视频和影片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倍速播放是个体对从众心理进行模仿的结果,也是一种新型的时间管理方法,降低了人们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筛选和确定所需信息的门槛,因此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发展形态和路径会影响社会结构与文化,而倍速播放的普及正是技术进步对媒体内容消费模式影响的一个例证。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倍速播放被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在不显著降低音质和画质的前提下使倍速播放成为可能,而且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受。例如,在高倍速播放时,语音仍然清晰可辨,视频画面平滑不卡顿。尼古拉斯·卡尔认为,“每一项技术都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表达,我们通过工具扩展我们的力量,控制周围的环境——控制自然,控制时间,控制彼此”[4]。倍速播放作为一项技术性的调控工具,不仅会改变用户的行为方式,使其感受到对内容的更大掌控权,也使用户形成新的观看习惯,对这一技术产生一定的依赖。而用户可以根据个人观看需求,以倍速播放的方式有选择性地调整视频画面,实现对视频内容和播放速度的灵活重构。
用户心理和行为在倍速播放现象的动因中占据重要地位。倍速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在观看过程中的认知处理压力,因为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呈现,用户需要更快的处理速度。对于经验丰富的用户来说,适度的加速能够提高效率,使他们能够在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同时消化处理信息。这种效果可能是由于在更快的播放速度下,用户减少了对次要信息的关注,更专注于主要内容。因此,倍速播放可以被视为一种通过提高信息呈现速率从而优化个人认知资源的策略。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满足个体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是激励行为的关键。倍速播放作为一种可自定义的媒体内容消费方式,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当前的认知状态调整观看的速度。当用户感觉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信息消费过程,他们可能更愿意使用这一功能并形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用户自动执行的一种行为模式,不需要太多的意识决策过程。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部动机的情况下,个体也可能继续这种行为模式,并使之成为他们日常消费媒体内容的默认方式。这意味着,对于长期使用倍速播放的用户,在不需要快速消费信息的情况下,他们也可能出于习惯而选择这一播放模式。
身处不断加速的社会情境中,“效率至上”已然成为加速社会的流行趋向与必然结果,是加速时代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倍速播放功能不仅深刻地影响人们,还能引发用户审美观念的异化,从而加速社会成员闲暇时间的商品化[5]。
倍速播放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首先,它显著提升了时间效率,这是倍速播放最直接且最受欢迎的好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是宝贵的资源,用户倾向于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节省时间。通过以2倍、3倍甚至更高的速度来观看视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费更多内容,无论是看电视剧、网络课程还是新闻。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希望快速掌握大量信息的用户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倍速播放也引发了人们对观看质量和深度体验的担忧。如果视频的内容质量较差,那么迅速略过,不失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反之,如果视频的内容质量较好,那么看得过于“浮光掠影”,非但不利于理解,还有可能产生不良情绪,看似省时间,其实收获不多,用户逐渐陷入被时间奴役的沼泽。另外,用户可能会错过重要细节,减少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情感投入,特别是在欣赏电影、音乐或文学作品时,节奏、语调都是影响情感和营造氛围的重要元素。倍速播放可能会削弱这些元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品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此外,长期依赖倍速播放可能会导致用户对正常速度的内容失去耐心,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一旦用户习惯了快速消费内容,可能会导致文化和认知模式的转变。例如,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短视频和快速获取信息,而不是长篇文章或深度报道。
首先,倍速播放促使用户从深度观看到快速浏览的观看习惯的转变。虽然用户利用倍速播放容易忽略内容的其他细节和较深层次的意义,但是可以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和精华部分。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信息密集型的内容,如新闻报道、学术讲座等,能够让用户更多地关注如何高效地吸收知识和信息,提高效率。
其次,消费内容的选择面有所拓宽。用户消费内容的体量随着倍速播放功能的普及而显著提升,面对海量信息,用户能够决定哪些内容值得花时间观看,哪些可以匆匆略过。由于用户的控制能力和选择性均得到了提升,其内容消费的主动性也随之提高,进而变得更加愿意进行内容消费。
倍速播放功能的普及给内容生产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影响了创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依赖于节奏、时长和停顿来建立情感与氛围的内容。在音乐、电影和电视剧中,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节奏可能会因为倍速播放而失去效果。内容生产者需要适应用户快速消费内容的习惯,探索新的方式来维护和传递作品的情感与美学价值,考虑如何在加速播放下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这种对效率和适配性的追求可能会限制创作者在叙述和表达上的自由度,迫使他们在创意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以确保即使在“加速社会”的环境下,内容仍能有效传达并产生影响[6]。
倍速播放改变了用户的内容消费模式,这种从深度体验向快速浏览的转变,强化了用户的选择性和控制力,同时对内容创作和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反映了数字时代信息消费的新趋势,对媒体产业和文化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内容的传播和表达会随着倍速播放功能的普及与应用而变得更加快速、高效,碎片化的内容对人们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强,久而久之,人们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会逐渐变弱,并变得不愿意进行深度思考。内容创作者和制作人倾向于生产更多短而精的内容,以达到迎合、吸引受众的目的,如增加视觉和听觉元素的刺激性,或是生产直击要点和精练的内容形式[7]。不仅如此,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预期也会因其对倍速播放依赖性的增强而发生变化,如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观看正常速度的内容,从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倍速播放虽然提升了人们筛选内容的效率,但是也影响了人们对内容的深度体验,容易导致粗制滥造内容的泛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协调效率和深度的关系,进一步推动用户内容消费行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使用意识,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倍速播放功能。比如,当没有足够的时间逐一筛选视频内容时,可以通过倍速播放这项技术进行筛选以节省时间,但是,用户也要尽量避免过度倍速欣赏文艺内容和作品,以免导致情感体验不佳。
其次,平台运营主体或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技术的更迭优化倍速播放功能。比如,开发智能倍速功能,通过结合用户观看历史、习惯和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自动适配最佳的播放速度,实现播放速度与用户需求、视频内容相匹配。不仅如此,也可以增设智能提醒功能,鼓励用户在长时间使用倍速功能后切换为正常观看速度,避免对倍速播放产生过度依赖。
再次,内容生产主体应主动厘清内容消费与倍速播放之间的联系,并及时调整相应的创作策略。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地探索新的创意表达方式,实现在倍速播放下,视觉和听觉元素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确保用户始终专注于内容本身。例如,视频内容可能需要使用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语言,加强核心信息的展现,以及优化视觉和声音元素以保持在快速播放时的清晰度与吸引力[8]。
最后,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要针对倍速播放功能的健康发展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标准,包括内容制作和播放的指导标准。另外,也要鼓励平台与内容生产主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用户的观看体验与内容质量。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倍速播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媒体消费环境朝着更加规范、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深入探讨了倍速播放现象及其对用户体验、内容消费模式和内容生产的多维影响。如今,社会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技术的进步,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倍速播放既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关于深度体验和内容质量的讨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仅需要理解和适应新兴的技术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思考它们对社会、文化和个人心理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