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笑,李 倩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5 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与竞争机制的引入,传统垄断经营模式下的电力企业在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优化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对于指导电力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战略目标以及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在电力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除了包括传统的财务预算(例如成本预算、投资收益预算、折旧预算等)外,还涉及多个特定业务领域的详细预算编制。例如,购售电预算反映了电力销售与采购的成本与收益预测;基建项目预算涵盖了发电厂建设、输变电设施更新改造等资本支出;生产技改、大修预算则用于规划维护生产设备及技术升级的成本投入;智能电网专项预算、信息化预算对应了现代电力系统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安排;此外还由股权投资、职工薪酬、捐赠支出等多个专项预算组成。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生产、传输和分配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资源需求量大且时效性强。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尤其强调对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例如,预算需要考虑电力设备的投资回报周期、能源消耗成本、环保政策影响等因素,从而指导企业在不同项目间的资金流向。
综合预算是将各业务预算整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形成包含利润预算、EVA预算(经济附加值)、资产负债预算以及资本性收支及融资预算在内的完整预算体系。通过综合预算,电力企业可清晰地把握全年的资金流量、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下的资本运作与财务决策。
1)部分电力企业主要管理层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认识淡薄,无法精心做好铺排和组织动员,预算目标制定主观性较差,并将其预算等同于财务计划,忽视了其作为战略执行工具和资源配置机制的核心作用[2]。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渗透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限制了预算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部门间的协同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部分员工出于自我保护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出现上报需求虚高或低估的现象。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业务量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预算数据往往缺乏准确性,使得预算目标与实际运营情况产生较大偏差。预算数据的不准确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还可能造成项目进度延误、成本失控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部分电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并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预算执行结果与员工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联系不够紧密,考核制度未能严格执行,导致预算指标失去了约束力和激励效果,使预算控制形同虚设。未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难以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也难以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来及时调整策略和优化资源配置。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削弱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阻碍了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经济效益下滑。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是提高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适应市场化改革趋势、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在电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着从单一财务规划向全方位资源统筹转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动态性和战略性,以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1)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传统垄断地位被打破,电力企业需要直面来自不同市场主体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在预算编制时更加关注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态势分析,灵活调整产品定价策略和销售计划,确保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预算,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或开发新的能源服务项目。
2)市场化环境下,电价受到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的影响,不再完全由政府调控。因此,电力企业须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意味着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更精准地核算各项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无效投资和浪费。具体表现为强化采购成本预算、运行维护成本预算以及营销成本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3)面对市场化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供需风险以及政策法规变动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包括在预算编制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并将其纳入预算考量范围,以便于实时监控风险指标,及时调整预算方案。此外,还需要构建多维度的风险评估体系,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风险管理。
4)在市场化改革下,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前瞻性的预算计划,既要保证短期经营绩效,又要兼顾长期战略实施。这就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具备较高的战略敏感性和执行弹性,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快速变化,适时调整预算结构和分配重点。
4.1.1 强化预算管理培训与宣传
通过定期举办内部培训课程、研讨会等形式,向全体员工普及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强调预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是关乎整个企业战略实施和业务运营的核心工具。同时,运用公司内刊、公告栏、电子屏幕、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预算文化氛围[3]。
4.1.2 自上而下的引导与示范
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是一项财务工作,更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支持工作。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积极参与预算制定过程,明确预算对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各级管理层及员工认识到参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作用,形成从最高层到基层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4.1.3 全员参与预算编制
鼓励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规划,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和合理的预算需求。通过跨部门协作和沟通,确保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使各部门更深入理解预算对于自身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4.1.4 持续跟踪与反馈
在整个预算周期内,保持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跟踪与分析,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报告会议,使员工了解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种透明化、互动性的沟通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预算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4.2.1 改进预算预测方法
采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和技术手段,例如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工具等,对电力企业的市场需求、成本费用、投资收益等进行精准预测。同时,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等因素,动态调整预算预测模型,确保预算目标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
4.2.2 建立标准成本体系
构建一套科学的标准成本核算系统,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精细化分析,设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分配标准等,为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标准成本体系,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减少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实行季度、月度甚至周度的滚动预算更新,根据市场及业务运营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增强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2.3 优化预算编制流程
高层管理者根据公司战略制定总体预算目标和框架,各部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细化预算需求,再经过汇总、协调和审批,形成整体预算方案。鼓励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以确保预算计划覆盖全部经营活动,避免资源错配和信息孤岛现象。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核委员会,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严格审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要求其修正并重新提交,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准确性。
4.3.1 引入信息化技术
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ERP系统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实现预算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预算编制和监控的效率及准确性。通过系统自动预警功能,实时监测预算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偏差即可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并采取纠正措施。
4.3.2 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实施月度、季度甚至更短周期的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对实际经营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反馈,便于管理层随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做出快速决策。
4.3.3 完善预算偏差分析体系
当预算出现偏差时,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包括内部管理问题、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差制定相应的纠偏策略。例如,对于因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的成本超支,可优化资源配置或改进生产工艺;对于市场需求波动引发的收入预测误差,则需要调整销售策略或产品定价。
4.3.4 灵活调整预算方案
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电价变动、市场竞争态势等外部环境变化,基于这些变化适时调整预算方案,保持预算与实际情况的紧密贴合。例如,若新出台的环保政策增加了发电成本,应及时调整相关预算项目,以反映真实成本压力;若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导致某项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则应重新评估该业务的投资计划和收益预期。
4.4.1 构建全面预算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将全面预算指标纳入员工及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包括预算完成率、成本控制效果、资金使用效率等关键指标。通过量化预算目标并将其与个人或团队的业绩直接关联,使全体员工明确了解自身在实现预算目标中的责任和贡献。
4.4.2 设定合理的目标值与权重分配
根据不同部门、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设置具有挑战性又可达成的预算目标,并在绩效考核中赋予相应的权重。例如,对于生产部门,更侧重于成本节约和生产效率;而对于市场销售部门,则重点关注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预算完成情况。
4.4.3 建立预算绩效反馈机制
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及时向各部门和个人提供预算完成进度和偏差信息,帮助他们发现并改进问题。此外,将预算完成情况作为调整员工薪酬、奖金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定明确且公正的奖惩制度。对于超额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可以给予额外的经济奖励或其他形式的激励;反之,若未能达到预算要求,则相应减少奖金或影响职位晋升机会。
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化环境下,须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和完善,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严格的预算执行、动态的预算调整以及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战略目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电力市场环境的持续演变,电力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与实践路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