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萍
一、教材分析
“How many?”是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以“数量”为中心,设计了有趣的故事和问题,story time是一个单元的核心板块,它借助生动、有趣的插图和贴近生活的情节,呈现出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核心主题,对语言材料形成整体感知,在具象化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story time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在“How many?”单元中,story time板块中的故事场景是Mike的家里,LiuTao、YangLing前来做客,并对Mike收藏的玩具汽车和Helen收藏的贴纸等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几人围绕这些物品进行对话,引申出关于物品数量的词汇和句式。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thirteen,fourteen,fifteen等词汇,以及How many...;Do you have ... ;Can I...及其回答sure/yes.同时,本课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他们提供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对英语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说英语,有着较强的自我表达动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听和看,还要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和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英语与同学、教师交流,打造出互动性、开放性的英语课堂,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故事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要抓好story time板块,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同时,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观看,还要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喜好的英语课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场景中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引出故事
教材中story time以故事为载体,插画丰富,情节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如果教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突兀,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的情境。因此,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铺垫,如提问、话题讨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大致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故事情境。在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一个问题:“Do you like having friends over?”学生纷纷举手作答,绝大部分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表示自己喜欢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接着,我创设了一个朋友来做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向朋友介绍家中的什么物品,有的学生想要介绍自己收藏的洋娃娃,有的学生想要介绍自己购买的漫画书等。学生热烈地讨论了起来,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时候,我引出故事内容:“今天,LiuTao和YangLing去Mike家做客了,你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发散思维,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猜想Mike可能会和朋友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玩具,或者看漫画书等,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对话:
S1:Welcome to my home,Mike.
S2:Thank you.Your home is beautiful.
S1:Look,this is my dog.
S2:Oh,its so cute.
S1:Do you want to watch TV?
S2:Yes,I do.
提出故事的主题后,我没有直接带领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而是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对story time板块内容的好奇心,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学习,整体理解
语言知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文本材料、提升表达能力的必要基础。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各个词汇、短语的意思。然而,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英语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和准确的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逐个讲解单词的意思,而是带领学生走进story time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整体理解。
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Mike和Helen的插图,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根据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Mike and Helen are talking about the toys with their friends at home.”接著,我播放教材中配套的动画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故事的场景和内容。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画,我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全神贯注地看和听,很快投入到动画的情境中去,提升了自身的语感,同时对故事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动画播放结束后,我为学生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本中的story time部分,把不理解的词汇、句子画出来,并通过查词汇表、查字典、与同学讨论、询问教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攻克阅读中的障碍。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学习13~19的英文单词时遇到了困难,认为这些单词太长,记忆起来很费力。这时候,我引导学生回想3~9的英文单词,并让他们思考新旧词汇之间的联系,如数字“4”的英文为four,“14”的英文为fourteen;“7”的英文为seven,“17”的英文为seventeen,即在原来的单词后面加上了“teen”,先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结构的一般规律,再讲解thirteen,fifteen等单词的特殊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记住了相关词汇,奠定了语言知识基础。
阅读结束后,我再次播放配套动画视频,但关闭声音,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配音,并梳理学生配音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发音不标准、表达不流畅、吐字不清晰等,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三)问题引导,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且具有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难以对课本内容形成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形成更加牢固的长期记忆。我围绕story time板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How many toy cars does Mike have?How many toy cars does Mike have?How many stickers does Helen have?”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并从中找出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Mike接下来会对LiuTao说什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讨论,对这个故事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答。
S1:Do you like toy cars?We can play together.
S2: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music?
S3:If you like a toy car,I can give you one.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作答。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提升了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语言逻辑思维。在设计本课问题时,我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向内挖掘,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二是向外拓展,进一步丰富英语课堂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生讨论,个性表达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人们用于沟通的工具,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被动地看和听,很容易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多留出自一些自主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他们感受英语表达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经过刚才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较为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的语言知识,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假如同学去你家里玩,你们会怎样交流?”指导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讨论,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用英语交谈,但不能照搬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真实的想法。一组学生的对话如下:
S1: Welcome to my home.
S1: Please sit down. Ill get a glass of water for you.
S2: Thank you.
S1:Do you want to see my toys?
S2:Yes,I do.Lets play together.
英语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所以我将story time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的联想,让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许多学生想要描述一些事物,但又不知道对应的英文单词是什么,所以纷纷向我询问,我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如芭比娃娃的英文是Barbie doll,漫画书的英文是Comic book,糖果的英文是candy。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开口表达,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式,还积累了许多课本没学过的单词。
(五)情景表演,深入体会
相比于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带给学生直观、深刻的体验,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故事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最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活动,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分别扮演story time中的Mike、LiuTao、YangLing等角色,尽可能标准、流畅、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还要加上合适的语气和肢体动作,把这个故事生动地演绎出来。其他学生则要认真观看表演,找出小演员们出错的地方,并予以纠正。
在表演過程中,由于紧张、对故事记忆不牢固等原因,有的学生出现了忘词的情况,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这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Helen, why dont you show Lingyang your stickers?”帮助学生回忆课本中的故事内容,确保表演顺利地推进。通过表演活动,学生对story time中的故事情节、语言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感受到了英语交流的乐趣。
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表演,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为所有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于是,我布置了一份课后作业,让学生自由结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表演练习,并建议家长把孩子们的表演过程录制下来,发到班级群中,教师和家长一起观看和评价,欣赏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同时,我也将家长的评语整理出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赞赏和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
四、教学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很多小学生的眼中,英语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话题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缓解了学生的畏难心理,然后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
在本堂课中,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分析story time中的对话内容,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通过提问的方式,为他们指引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抓住story time中的关键信息,加深了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三)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留出了大量“说英语”的时间,在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和猜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和对话训练,最后开展情景表演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变得会说、敢说、爱说,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