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京霞
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等字,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方法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并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体会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对读书方法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朱熹创办的学院要招生了,你们想成为朱熹学院的一员吗?学院招生标准为:博览群书;熟读精思;自信大方。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吗?大家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
不过呢,现在咱们有一个机会,老师这里有一组读书名言,老师说名言的上半句,如果谁能快速对出下半句,谁就可以获得一张朱熹学院的邀请函。想要吗?那做好准备,开始!
师:读书破万卷。
生:下笔如有神。
师:书山有路勤为径。
生: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来点儿难的。发奋识遍天下字。
生:立志读尽人间书。
师:立身以立学为先。
生:立学以读书为本。
师:好,咱们班的同学知道这么多至理名言,太厉害了,现在你们都可以获得一张朱熹学院的邀请函了,祝贺大家。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任务二:感学院“读書之韵”
活动一:了解朱子,进入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论语》中的六则,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古人谈读书》(生读课题)。
师:这是古代圣贤在跟我们谈读书呀,充满崇敬地再读(生读课题),让我们带着敬意一起学习朱熹谈读书。关于朱熹大家有哪些了解?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朱熹资料。
师:是的,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集大成者,他编写的《童蒙须知》是古代社会影响极为广泛的启蒙读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古文,就选自《童蒙须知》。
教师指定学生读课文。
活动二:初读古文,读出韵味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书中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这些都是古文中特有的词语,叫作语气词,如果能把它们读好,相信大家读课文会读得更有味道。看——
(播放古人读书视频)
师:好,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一般古人说话都会用上语气词。
师:那你从古人读书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古人读得很有节奏。
师:那你能有节奏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教师范读: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全班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注意到了节奏。但读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声断气不断”,听老师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谁再来读读?
学生朗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一字一句,越来越有味道了,注意语气词再延长些,感觉会更好。
★任务三:知学院“读书之理”
活动一:再读古文,读出意味
师:我们不仅要读对、读顺,还要读懂它的意思。现在,大家结合注释,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圈起来。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圈住“余”字的同学很多。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最后一句不太理解。
生2:“岂”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画得最多的“余”字,不少同学把“余”和“尝”圈在一起当成一个词,其实不是的,它们是两个词语,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3:“余”是“我”的意思。
师:记得“余”在古文中是“我”的意思。除了“余”字,古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有“我”的意思呢?
(无人回答)
师:其实很多字都有“我”的意思,如“愚”“孤”“予”“吾”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不同的字也代表“我”。
师:好了,“尝”字也有很多同学圈了起来。
生8:“尝”字是“经常”的意思。
师:你的理解是“经常”的意思。我们来看看在字典中是如何解释“尝”这个字的。
在字典中有4种意思,你觉得哪一种意思是最符合的?
生9:第三个,应该是“曾经”的意思。
师:对,是“曾经”的意思。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字的意思跟我们现在是不同的。古人用“尝”代表“曾经”,我们要注意积累,这也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同样有很多同学问到这句“你既到矣,眼口岂不到手?”老师先来问“岂”是什么意思?
生10:“岂”是“怎么”的意思。
师:生10认为是怎么。
生11:我认为是“难道”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11:因为我把意思带进去,心既然到了,难道眼口不能到吗?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11:反问句。
师:是的,这就是一个反问句。那“岂”的意思就是——
全班:难道。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全班读最后一句。
师:这些难懂的词语、句子我们都理解了,那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生12逐句翻译。生13、生14补充。
师:太厉害了,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文章。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再来读古文就会更加有韵味了。谁来读?
教师指生配乐读全文(高山流水音乐)
活动二:三读古文,读出品位
师:大家看这是一生都在读书、教书的朱熹对我们后辈语重心长的教导呀,真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这篇文言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大家能找到这句话吗?
生:第一句。
师:是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作者强调读书要有“三到”,哪三到?
生:心到,眼到,口到。
师:三到之中,哪个到最重要?
生:心到。
师:是的,心到最重要。你看作者接着说了心不到的后果(课件出示),朱熹认为,心不在此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师:是呀,同学们,大家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吗?
预设:心在此,则眼看仔细,心眼专一,则仔细诵读,决能记,记亦能久也。
师:这位同学把朱熹反面的论述改成了正面的论述,改得如此严谨,简直就是小小朱熹。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也再次提到了心到的重要性,我们一起来读:三到之中……
★任务四:悟学院“读书之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中心句梳理出了文中的信息,这就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新方法——找中心句。
师:三到之中,作者这般强调心到的重要性,用我们现在的话,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生边读边想)
师:是呀,读思结合是为心到,作者在《童蒙须知》中这样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同学们,大家能把这段话换成两个词吗?
生:熟读、精思。
师:了不起,抓住了熟读、精思梳理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读书方法。关于读书方法,朱熹还有这样的精要论述:“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朱熹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到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略。
师:读的时候声音还要响亮。刚才我们一起概括了这段话的内容,也梳理了作者所表达的信息。同学们,这些信息不正是作者对读书三到的具体阐述吗?
师:学完了朱熹的读书三到,同学们想一想你做到三到了吗?如果做到了,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如果没做到,以后又要怎么做呢?结合你的实际来说。
学生说……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朱熹对我们的教诲,也明白了读书三到的重要性。
师:在上节课《论语》一文中,我们学习了借助注释和反复朗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又学到了理解文章内容的新方法——围绕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师: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就请同學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用上朱熹的读书三到,小组合作学习拓展阅读单上的古文,完成任务后,任选一个任务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合作学习。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组学得特别带劲儿,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找到了本文的中心句,曾国藩谈读书和朱熹谈读书一样,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师:你们真是善于思考、善于梳理信息,两篇文章都是围绕第一句话进行阐述,向我们介绍了读书方法或步骤。
师:你们组呢?
生:我们读书时要有志向,读书要认真,要有恒心。
师:很棒,这篇文章给了你深刻的启发。
师:无一日不读书,这是曾国藩对读书要有恒心的诠释,也是孔子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践行,更是朱熹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余尝谓”(师指课件,生读古文),让我们把这段话铭记于心,记住朱熹的教导,“余尝谓”起。
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往今来,凡集大成者无不对读书极其重视,也留下了字字珠玑的读书感悟。出示,生读:
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明)
2.至乐莫如读书——《增广贤文》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西汉)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对大家的考查,发现大家都是博览群书、熟读精思、自信大方的孩子,都符合朱熹学院的招生标准,恭喜大家成为朱熹学院的一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圣贤的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二小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