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红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确认识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如何畅通教师发展渠道、优化心理人才队伍?如何根据不同学段的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怎样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如何协同家庭和社会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就上述问题邀请一线校长共同探讨。
议题一
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向小东:近年来,我校将育人目标“弘品少年”之“品”具化为16个字,即“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学习高效”。我们认为,推动心理预警阵地整体前移,实现及早介入及时帮扶才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要义。为此,我校狠抓心育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优化,全力打造全员型心育队伍。
班主任是心育工作的主力军。我校强化省级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拓宽班主任心理教育视角,同时在学校内部导师和外聘高校专家指导下进行真实案例研讨,强化实践能力。下一步,将在高校专家理论支撑下,对重点案例进行系统研判,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的“易感模型”。
德育导师的帮扶机制。2002年,长兴县在全国首创“德育导师制”,通过结对帮扶,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推动德育导师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
全师资心育能力提升。为打造“全员性、全科型、全程式”的心育队伍,我校开展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ABC证考证工作。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近98%,已拥有B证2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A证专职1人且正在快速提升中。
全学科心育活动渗透。运动是预防心理问题最好的疫苗。对心理偏差学生最长效的帮扶就是挖掘他们的兴趣点、闪光点,转移关注焦点,激发发展欲望。长兴教育基于人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推出的“天体行动”(每天一节体育课)以及“体育+阅读、书写、表达”的“1+3”活动,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另外,我们坚持通过“园艺心理疗法”,让学生躬耕花园,亲近自然,同时依靠学校“四大基地”与县政协教育界别联心站“心依靠”品牌的联动建设,全力打造“三维生命(生理生命、心理生命、精神生命)之垒”。
心理委员队伍的“内宣外报”。完整的心育队伍不仅包括师资力量,还有学生心理委员的加入,以实现同伴宣讲,同时前置心理预警。
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各部门全面协调并一致性指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护航网格化。从市心理护航热线的普及到县心理工作专班的指导,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级联动到重点学生个体帮扶,从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建设到县“和美”心理团队服务点单,我校皆积极联动与协作。
张雅勤:我校全面树立“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幸福”办学理念,践行“立德育心 护航成长”工作原则,以“四念四促进”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学生成才成长。
念好“顶”字诀。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南昌市城北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南昌市城北学校年度工作方案》。心育中心组成员中有5名校级领导,从顶层上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把脉规范化发展。同时,坚持以制度统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层层压实制度责任,落实规范发展。
念好“保”字诀。我校建立一支以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4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体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为基本力量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就近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服务提供人员保障。
2016年,我校以申报南昌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为契机,着力推动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设有个辅室、团辅室、沙盘室、放松室、心育教师办公室、心理书籍阅览区等,为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工作提供场所保障。
我校与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业实践基地签约,共同做好本科生和研究生来校实习工作的同时,深化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师心理专业支持合作、共谋深远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保障。
念好“训”字诀。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专、兼、全”为建设目标,开展国、省、市、区四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学研究研训、名师引领带训、教师实践自训等培训机制,多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建设,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念好“新”字诀。我校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成长发展的平台,引领教师创新开展心育工作。七彩阳光心理社、心旅驿站、智慧父母成长营、心理情景剧展演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纷至沓来;我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被聘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校外导师、江西省社区家庭教育师资库注册讲师、南昌市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张瑜: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仅靠一位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队伍聚合辐射效应,最终形成全员心育体系是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路径。
重视队伍建设,校长垂直领导,组建核心团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由校长担任组长,校心理专职教师做副组长,吸纳学校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在學校德育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发挥“智囊团”与“工作站”的作用。
重视教师成长,实践与研讨相结合,提升心育能力。我校创新性地开展“每周一记”活动,通过周记了解学生内心需求,解答学生内心困惑,通过研讨摸索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对学生周记内容的思考和心理高危个案的总结过程中,我校提出一套具有实操性的“心理五字口诀”,指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日常心育工作的开展。每月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开展心理高危学生个案研讨,通过分析案例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出9个厌学典型案例,并探索出9套针对典型案例的干预模式,让班主任的高危摸排和干预更具操作性。我校还会不定时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读书会、心理团辅课集体磨课等活动,将实践与研讨相结合,在研讨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内化并加以运用。
重视全员协同推进心育,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打造校本培训课程。我校不定期外派团队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心理培训、讲座,心理专职教师也会及时将优质培训资源推送给团队教师。学习结束后,团队教师会召开研讨会交流研讨,将培训内容凝练为校本培训课程供全体教师研修,打造校本培训课程,提升全校教师心育水平。
重视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我校搭建平台,推送优秀教研成果报送各类比赛,如各类心理微课大赛、心理教案评比、心理高危案例评比、精品课程评比等。此外,我校内部也会组织各类微课、教案、案例评比,对获奖的教师授予荣誉证书,激发教师们的教科研热情。
议题二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林松: 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心理辅导站,2012年更名为“‘语过心和心理辅导站”,被认定为苍南县唯一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也是省示范化心理健康辅导站。
我校特别关注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为此明确以下三大学习目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自我心理潜能;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精心打造心理辅导站。学校教学用房非常紧张,但依然确保心理辅导站的用房需要。心理辅导站设在综合楼五楼,有温心园(沙盘室)、憩心园(放松室)、暖心园(心理辅导接待室)以及两个心理教室。这些功能室里配置有心理测评软件、团辅课桌椅、音乐放松椅、沙盘等设施,配置高端,设施齐全。
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学校现在有3个专职的心理教师,他们主要在高一开设心理课,课程主题包括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考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等,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掌握情绪调适方法等。在关键时刻,还会安排心理教师给高二、高三上课,比如高考临近,会安排教师给高三的学生上考前减压的心理团辅课。
全面推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解决高中生心理障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会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视角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于可能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会及时做好转介就医工作,夯实家校合作、医校合作机制,为患病学生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扎实办好心理健康报。学校《心灵之和》心理健康报创刊于2012年,基本上是每月一期,一个学期大概4~5期,至今已出到第108期。每期刊物印发以后,要确保每个班级至少10份。心理健康报的内容包括心情故事、心理困扰解答、情绪管理、心理求助方式等。心理健康报从最初的黑白版面到现在的彩色版面,一直在不断改善,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校园里的师生。
细致开展心理活动月。学校会在每年的5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活动月的内容非常丰富,有送给学长学姐的高考祝福、心理电影赏析、心理黑板报大比拼等活动。比如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微笑日,刚好在心理活动月里,我们便拍下师生微笑的画面,挂在宣传栏上,让师生感受微笑的感染力,传递愉悦与友善。
李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我校坚持“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开展“五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德育心、智慧心、体强心、美润心、劳健心”为目标,培养拥有完满生活力量的活力少年。“五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仅带给学生们丰富的体验,更在实践中教会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自我调适、人际交往和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在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促进“四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养。我校根据不同学段的需求,不仅全员覆盖,而且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学技能培训、学生全员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普及教育、七类儿童全员重点帮扶。
伙伴效应,关注心理“晴雨”。每个班配有两名心理委员,即“微微小使者”,由本班学生经过评选担任,关注并及时反馈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这样“小手拉小手”的方式,使学生们感受来自朋辈的关怀帮助。
为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我校探索丰富的实践形式,利用每年的“3·15”契机开展“心理打假”活动,与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签约,设立“党建领航,微微心理3·15行动”专栏,跟踪辅导交流等活动,定期给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
以家长、学生、教师为代表组成的“紫薇花”志愿团队,每周开展“爸爸妈妈讲故事”“亲子小剧场”等活动,是我校又一个亮丽的家校共育平台。多种活动的开展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共育,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长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落实“三方+”心理健康联动机制。在学校的牵头组织下,家校社联动,携手织密“防护网”, 共同呵护孩子心理健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下,我校在信息技术组的配合下,师生参与心理测评率达到100%。对心理预警的学生,老师联合家长进行疏导干预,及时有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从全体覆盖到分层指导,从群体关注到个体研究,我校整合资源,打破“家校医”中间壁垒,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贯穿家庭、学校和医院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联合社会力量,“家校医”协同,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
议题三
如何尽快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姚晓飞: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地处偏远农村,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占比约20%,家庭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基于现状,我校积极构建“三三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辟琅琊初中特色心育之路。
三步筛查。运用学生心理信息表和MHT找出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开学初新生填写心理信息表,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和排摸。学校心理辅导室组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机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认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运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找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在抑郁症诊断的辅助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PHQ-9有9个问题,得分在15分以上者就需要特别关注。
通过个别访谈找到真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前两轮心理量表筛查的基础上,有心理情绪问题的学生一般就会被发现。这部分学生需要心理专职教师一对一面谈,做进一步筛查。
三类危机。根据三步筛查识别三类危机学生,启动相应的危机干预方案。一类危机学生指在心理普查或平时发现的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制定干预方案;二类危机学生指在心理普查或平时发现的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由心理教师连同班主任、家长制定干预方案,报学校心理辅导室备案;三类危机学生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判斷如果超出学校危机干预能力与范畴,约谈家长进行多方会谈并转介专业心理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录入省平台,定期了解、辅助咨询、动态管理监测。
三重支持。家庭支持,提升家长养育力。依托“琅峰水韵”家长课堂,开设家教指导课;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家长训练营,实操实练,提升亲子沟通技巧;组建家长互助会,挖掘内部资源,促进家长经验交流;依托网络平台,优化家教资源库;推送心理求助热线,搭建家教咨询平台。
学校支持,提升教师辅导力。教师全员持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上岗,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危机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编写班主任心理工作手册,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个案研讨,开展从识别学生心理危机到危机干预流程再到学生心理建设的系统培训。
社会支持,积极整合借助外力。借助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筛查;借助区心理教研室,开展个案研讨复盘;借助区心理专家团队,开展送教送培;借助省平台资源,普及心育知识;借助社会团体,加强帮扶;借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专科医院,畅通转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