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涵养唯物史观方法例谈

2024-06-11 01:49承德县第一中学申建立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劳作时序

○ 承德县第一中学 申建立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理论工具,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3 种方法涵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1.案例分析法。历史是由无数个事件、人物和情节组成的,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有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结合历史实例,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被更生动地展示出来。案例越典型,其所体现的基本规律与原理也就越清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事件本身,还要注重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以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 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条件,如“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数代秦王广纳贤才、励精图治等使得秦国日益强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再分析事件发展的过程,如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对东方六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在历史事件的剖析和解读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领会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2.图示演绎法。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时序演变图、数轴图、因果关系图等图表以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时,学生通过整合本单元知识,梳理出以古代、近代、现代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为线索的时序演变图:生产工具从手工工具到机器生产,再到人工智能;劳作方式从家庭式、作坊式到工厂制再到集约型,人类文明从农耕文明演变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时序演变图形象地诠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便于学生涵养时空思维、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3.比较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异同点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方法。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之间的异同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例如,古代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平坦,江河纵横,耕地资源丰富,农耕经济发达;古代希腊三面环海,少平原,多山地,优良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海上贸易兴盛。通过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地理地形图,学生能认识到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中,教师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涵养唯物史观,应避免认识误区,不要将唯物史观简单化、机械化。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考,进而建立对世界和社会的正确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劳作时序
基于时序Sentinel-2数据的马铃薯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Sentinel-2时序NDVI的麦冬识别研究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春暖劳作花相伴
一种毫米波放大器时序直流电源的设计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阅读理解Ⅲ
DPBUS时序及其设定方法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