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悦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元素和高校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融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先分析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然后探讨在高校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动漫是国内近年来的新兴行业,被誉为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动漫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数量大幅提高,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课程开展,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作为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动画制作流程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主要讲授角色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角色造型能力和角色原创能力。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很多学者开始进行多维度的教学研究,有关于课程教学设计路径的探索,也有关于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还有将高校动画角色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宗旨都在于如何更好地让动画角色设计课程发挥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引领学生更好地设计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动画角色,从而完成动画角色从无到有的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多学习传统文化,了解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实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领悟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国粹。不同年代和不同时期文化的演变造就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多样性。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如中国书法、京戏脸谱、武术、皮影等,还有祥云图案、龙凤纹样、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太极图等纹样图画文化元素,以及长城、园林、古塔、庙宇、黄土、民宅等建筑文化元素,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元素的魅力。将这些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动画设计中,不仅可以通过动画媒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这些元素丰富动画短片或电影的内核,让传统文化和动画互相成就。
以1981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九色鹿》为例,其创作灵感来自中国的宝贵艺术——敦煌莫高窟第257 窟本生画《鹿王本生图》。这部作品在美术设计上很好地保持了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弘扬和传承了丰富的本土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配乐上使用了中国独特的戏曲音乐和民乐。作品整体用动画艺术的手法、生动的形式描绘和传播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品在角色设计上保留了敦煌壁画中主要的角色特征和色彩搭配。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动画造型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个性,引导学生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和艺术感染力。
2023 年1 月18 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2022 年12 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至此,2022 年度在国家电影局备案的国产电影项目都已公示,其中动画电影53 部。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类安全系数比较高的题材,更加受到重视。53 个项目中,传统文化题材占了15 部,包括《长安三万里》《热血二郎神》《少年雷震子》《林默》《降龙英雄》《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探案录》《二郎神之神犬哮天》《济公之临安除魔》《君心,我心》等。中国神话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活”的基因,也是民族文化的“根”。神话人物之所以能世代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爱听故事,还因为神话人物或神话故事中所传递的独特的品质和文化精神。相关人员若在创作动画角色时没有思路,也可以通过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这样不仅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创作灵感,还可以在新时代发展的眼光下将人物性格和爱好塑造得更加饱满,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当在动画角色设计课堂中需要对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日漫、迪士尼动画中的角色,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电影兴趣点出发,从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影片中的角色设计观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角色的衣着、发型、道具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动画角色的世界观,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
例如,2022 年最新上映的动画电影《新封神榜:杨戬》就取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动画电影中构建了全新的“封神宇宙”世界观,将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境和未来世界的蒸汽朋克、赛博朋克进行结合,还对古代文学作品曹植的《洛神赋》进行了改编,并和敦煌壁画的飞天舞结合,让“洛神赋”飞天舞最终在大银幕上完美呈现。可见,以中国神话故事为原型进行设计,并完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让动画本身更有期待感,提高动漫人物的辨识度,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灵感。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动画电影和短片的受众越来越多,而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也承担着相应的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责任。20 世纪6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中国的动画片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走向衰落。从千禧年至今,在政府的领导下,动漫产业又开始迅速发展。
2023 年7 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讲述的是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回忆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电影上映之后掀起了关于古典诗词文化和以李白为首的唐代历史名人的讨论。有的观众受到故事中人物感召而跟着背诵古诗,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元素,又能为动画注入生命,同样也能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生代人群中得到传播和传承。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要在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载体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融入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目标与正确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所受到的国外泛娱乐化信息过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加上信息化时代来临,新一代青年生长环境不同,观看动画方式也不同,如“90 后”观看动画片大多从电视上、碟片上观看,电视台播放什么动画就看什么动画,选择权很少;“00 后”观看动画几乎都是电视点播和网络播放,可以只选自己感兴趣的,导致忽略了很多中国优秀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九色鹿》等。
要想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带领学生临摹其中的动画角色,或作为项目或作业选题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角色设计案例,并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及时进行动画形象规范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下慢慢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美感来浸润学生的心灵,通过一起创作作品和点评修改学生作品把传统文化认知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等融入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在高校课堂上,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上应用较为广泛。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进入中后期,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动画角色IP 设计,设计任务也体现出对课程的回顾和整体练习。在实际角色IP 设计练习中,学生会向教师咨询是否有合适的角色推荐,这时教师应抓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角色IP 设计的成功案例,并向学生讲述其文化内涵。当对其中的文化元素感兴趣时,学生设计出的动画角色就会包含传统文化元素。此时,学生设计的动画角色就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一位学生的角色设计设定是一个掌管事务的卡通仙女形象。在教师列举一系列守护者后,学生决定把角色设定为敦煌莫高窟的传承人及守护者,其动态和角色发饰、服装都参照了敦煌莫高窟里飞天仙女的服装特色,并和现代妆容结合。此时,该角色IP 设计就汲取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养分,设定的动画IP 角色也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大多是颜色明亮的纯色,虽然都是固定搭配,但高饱和度的对比色搭配起来会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我们想让观众理解自己创作的角色和该文化元素相关时,我们也可以模仿其元素的颜色搭配。
例如,一位学生对古代文物唐三彩蓝釉白斑马的配色很感兴趣,他的动画角色设定的配色是通过提取文物上最亮丽的三种颜色作为角色的颜色搭配。这让整个角色在色彩上有种眼前一亮的效果,也赋予了角色隐形的力量,在丰富动画角色色彩的同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一点。在学期初期的教学设计规划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所要传授的知识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软件技能、绘画技巧和角色设计的相关内容外,也要在课堂展示中、在教师范画示范中,润物无声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递。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设计的融合,能让大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审美素养,使学生的作品表达出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