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的影视化改编

2024-06-11 00:03刘娇娇
艺术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郑家戏院机位

□刘娇娇 杨 晨

当前,作品改编已不算罕见,如何跨媒介创作同一部作品,并且合理地表达原作的精髓是改编工作长期研究的问题。《客从何处来》是作家黄宁的原创作品,主要讲述归国华侨郑家明在战乱年代的生活经历,他经由共产党人的精神感化从浪荡世家子转变为光荣的党员。作品《客从何处来》由30万字的长篇小说改编为3 万字的戏剧剧本,经由多次排练,最终呈现在舞台之上,并经多台机器录制、剪辑后实现影视化转变。本文重点分析作品《客从何处来》及其戏剧、影视转化的过程。

一、《客从何处来》作品介绍

话剧《客从何处来》根据黄宁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原著为福建省文学院签约项目、福建省文学院长篇小说精品工程首批资助项目、福建省文联推进实施“优秀中长篇小说创作工程”重点项目、厦门市2019 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话剧《客从何处来》以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为时代背景,扎根厦门本土历史文化,涉及闽南风俗,从南洋华侨主人公的独特角度切入,串联起福建事变、厦门建市以及厦门早期市政开发等历史事件。讲述了南洋第三代华侨郑家明在南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却因为远在厦门的父亲郑堂秋病逝,不得已重回祖籍地,接手郑堂秋遗留的戏院生意,但他在厦门见证了日本侵略,并由此引发了与共产党、国民党、民族资本家以及日本商人等群体之间的故事,最终在革命伴侣章慧的引导下加入共产党,报效祖国。

话剧《客从何处来》揭示了主人公在民族存亡之际所选择的正确道路,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小说始终围绕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的命题,反映了民族危亡时刻城乡大众的挣扎与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追寻拯救之路的壮阔之举。以民国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繁多,但作品围绕的中心地大多是北京、上海,以厦门为创作中心地的作品鲜少,因此该作品的传播有利于记录厦门历史,传播闽南红色文化,体现了福建华侨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对民族进步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从小说到戏剧的转变

笔者基于大量文献与影像资料将30 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为3 万字的戏剧剧本。剧本经多次改编,对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叙事情节与场景做出调整,以期使作品更符合戏剧文本的创作,更符合当代文艺创作指导方向,便于校园红色舞台剧的筹办。

(一)主题鲜明,表达爱国救国

《客从何处来》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也是透过个人经历映射社会的时代史。戏剧主要集中讲述郑家明返厦后的生活经历,对郑家明的家族内斗情节省去很多笔墨。起初郑家明玩世不恭,对章慧的先进思想不屑一顾。随着剧情的发展,他认真经营戏院,戏院生意却不断被日本人打压。他救下舞女小晴后,还是目睹小晴被日本人杀害,这使他的思想逐渐觉醒。在亲手杀了日本浪人陈三甲后,他开始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国难当前,每个人都不该置身事外。他主动加入抗日队伍,用自己的力量救助国家。作品以郑家明的视角出发,由他个人的故事串联起那个时代里其他人的故事,勾勒出整个时代的面貌。

(二)情节与场景展现概括集中

原著的叙事场景主要集中在厦门、南洋和上海三地,南洋部分讲述了与郑家明个人背景相关的故事,上海部分讲述了章慧从富家小姐转变为进步青年的故事,厦门部分讲述了郑家明接手戏院后,在章慧的思想指引下对抗日本人的故事。戏剧的叙事场景几乎都放置在厦门,在戏院的布景内展开,故事场景与叙事情节集中。

原著的情节线索有四条,一是郑家明与父亲、家族的故事,二是与好友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三是与商人陈家在戏院利益划分上的纠纷,四是戏院占地牵扯出的与日本人的诸多矛盾。改编后的情节删繁就简,故事节奏更快。

改编后的戏剧剧本由序幕、正剧五幕与尾声组成。序幕讲述在南洋过着奢侈生活的浪荡公子哥郑家明在祖父的训斥下,无奈归国见生命垂危的父亲。第一幕讲述郑家明回国后在父亲好友章启智的帮助下操办完成了父亲的葬礼,但不愿接手戏院,被戏院合伙人陈锋威胁,在章启智的劝导下最终接手戏院。第二幕讲述想侵占戏院土地的日本人钟和夫与陈三甲使用阴谋针对戏院。郑家明在章启智的女儿章慧的带领下,加入大罢工,进步思想开始萌芽。第三幕讲述郑家明好友黄玉郎在向陈锋之妹陈美告白失败后,因爱生恨加入了钟和夫的队伍。郑家明与章慧救了可怜的舞女小晴,小晴与章家下人苏环球相爱,最终却被陈三甲等人害死,因此郑家明、苏环球二人反杀陈三甲并逃亡。第四幕讲述郑家明流亡南洋,与章慧互诉情衷。第五幕讲述郑家明返回厦门,与章慧、陈锋等人设计杀掉钟和夫。尾声为郑家明、郑堂秋、郑光元祖孙三代通过独白讲述个人经历所衍生的家国情怀。

(三)人物删减融合再创作

原著中人物数量繁多,关系交错,为了戏剧的呈现,在改编过程中删除了部分人物。例如,郑家明家族关系庞大复杂,其祖父郑光元有二子二女,郑家伯父有一子一女。郑家明的伯父、堂兄与郑家明关系恶劣,在郑家明抗日过程中,二人由于家族生意的利益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郑家明的堂妹因为逃婚从南洋来到厦门投奔他,在他与章慧的帮助下前往上海,与陈锋的弟弟相爱,并开始专注于电影事业,结尾欺骗日本人钟和夫的电影便是由他们二人创作的。改编后的剧本将四个角色都进行了删除,删减了上海、南洋的戏份,集中讲述厦门的故事。

除了删减人物,部分角色也进行了融合。例如,原著中章启智的手下有孙管家和苏环球一老一少两人,在改编后将两个角色合一,删减了章启智的个人戏份,将章启智手下辅助郑家明的戏份集中到苏环球一人身上,并增加了其与舞女小晴的爱情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在郑家明与苏环球杀死陈三甲后,陈三甲的弟弟从台湾来厦,投奔钟和夫,准备为哥哥报仇。改编后删去了该角色,将后面为钟和夫做事的情节都集中到叛变的黄玉郎身上,在增加角色戏份的同时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观。

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还特别注意人物的对照组。郑家明是浪荡的公子哥,受过中西式教育,在见证了普通民众经受的困苦后幡然醒悟。陈锋是受过精英教育的富商之子,头脑清晰,做事理智,但当国难来临时,起初他只是冷漠旁观,在利益受损后才奋起反击。他的抗日不是为了民众,只是为了自己不被压迫。黄玉郎是郑家明的好兄弟,他的父亲是台湾的抗日先驱,然而在追求陈美的过程中越来越自卑,再加上家庭环境日益窘迫,最终轻而易举地被日本人策反,投靠了日本人。在这样的人物对比中,更体现出郑家明这一角色的纯粹与成长。

三、从戏剧到电影

电影诞生之初借鉴了非常多的戏剧理论,最初的表现形式也是戏剧舞台影视化的记录与影像化的呈现。在电视兴起与火爆初期,电影为了夺回观众,借助兴起的歌舞剧,通过拍摄百老汇剧目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低迷的电影市场。将经典的戏剧作品进行录制,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可以拓宽受众,宣传经典作品,同时也可以另一种方式打开市场,获得收益。如近年来的莎士比亚戏剧影像展,将舞台剧录制成高清影像播放,打破了地域及时空界限。其将舞台剧带出剧场,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在影院近距离地欣赏世界一流戏剧的演出实况。据了解,从2015 年中英文化交流年开始,戏剧影像放映越来越受观众喜爱。而近年来的一系列综艺,如《一本好书》《国家宝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等也以“戏剧+影视+综艺”的创新方式出圈。作品《客从何处来》借鉴前人的经验,将戏剧作品用影视化的方式呈现,试图对戏剧作品的表现与传播做出新的尝试。

(一)舞台布景

有别于电影的聚焦,戏剧舞台是零焦点,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提示与演员带有夸张性的表演。舞台布景租用了民国风格的古木家具,使用相同风格的图片作为LED 屏背景。同时,根据剧情内容的需要,LED 屏播放提前剪辑好的视频辅助剧情。

在服装与小件道具上,整个幕后组进行多次筛选,服装除了反映年代感,还要求衬托角色,体现角色特征。以女主角章慧为例,出场时,她是刚从上海回来的进步女学生,身穿黄棕色小洋裙,温暖亲人,有宠她爱她的父亲,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她坚定自己的信仰,整个人都像太阳一样明媚动人。当在厦门完成地下工作时,她身穿浅紫色套装裙,此时她与男主角郑家明相恋,也成功救下了受苦受难的舞女小晴。她的服装体现了她此时有别于之前学生身份的单纯,更显成熟稳重,同时在情感角度也更体现她的温柔恬静。第四幕进入男女主角身处两个时空的信件对话,从第四幕开始,时间快速推进,剧情省去对配角经历的大量笔墨,通过台词,让章慧向郑家明交代好友陈美、父亲章启智的凄惨结局。从第四幕开始,章慧身穿白色旗袍,头发扎起,她在接连经历同志牺牲、好友与父亲被日本人迫害而死后,褪去了曾经的天真稚嫩,对信念更加坚定,整个人也从表层的痛苦转变为内心的坚毅。

在舞台零焦点的情况下,使用灯光聚焦,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正式录制时,主要使用三种灯光形式。一是场灯,在群像时使用,便于全景机位的录制,记录多个角色以及敌对派别剑拔弩张的冲突。二是追光灯,在角色需要移动并进行情感对白或内心独白时使用。三是定点灯,在角色之间进行情感对白或表现不同时空的分隔时使用。

(二)现场录制

现场录制时主要采用四个机位拍摄,三个固定机位分别是全景、中景和近景,一台流动机位进行特写的细节捕捉。将戏剧作品用影视录制的方式记录时,首先要顾及全景机位,根据全景框定的舞台范围,要求演员在限定空间内进行表演。其次要根据固定好的全景机位设置中景、近景的固定镜头,在录制过程中要及时捕捉角色的运动,记录角色演出的精彩内容。最后,特写的流动机位要避开全景机位的捕捉,同角色一起在舞台上运动,难度较高。

戏剧演员和影视剧演员在表演风格和技巧上有所不同。戏剧演员往往需要更大幅度的表情或动作,使剧场内所有观众都可以看见表演。而在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导演需要与演员合作,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影视剧的表演要求,并在摄像机前展现出更细腻、自然的表演。因此,在大全景镜头中的演员保留戏剧表演效果,而在近景、特写时,演员则更加注重表情神态的传达。

(三)后期剪辑

使用影视录制方式记录戏剧作品的容错率高,通过后期剪辑避免了演出的部分瑕疵,能有效保留演出中的精彩部分,并且可以通过剪辑选择景别与角度,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创作者想传达的内容上。在室内布景的局限下,也可以加入室外环境实拍,以增加故事背景的真实性。

同时,现场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后期录制弥补部分不足。比如,开头部分可以在戏剧的开场音响后增添《客从何处来》的剧目名称,在声音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多条声轨替换原声等。

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现状,研究当代戏剧影视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戏剧和影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更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影视行业的进步也会促使戏剧不断革新,对于戏剧的继承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将校园红色舞台剧《客从何处来》进行影视化呈现,在小说戏剧化、戏剧影视化的层面做出创新改编,记录厦门民国历史故事,颂扬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精神。

猜你喜欢
郑家戏院机位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25 发掘简报
#你会分享爬楼机位吗?#
雨中郑家的向日葵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机位容量因其数量影响的仿真运行及量化关系研究
郑家佐输水箱涵浅埋暗挖施工方案
试论郑家大屋解说词的英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