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2024-06-11 00:03姚佳泽
艺术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姚佳泽

自20 世纪初期,艺术歌曲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我国作曲家充分吸收了西方优秀的创作技巧与中国本土的音乐元素,并结合中国优秀诗歌作为歌词,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桥》是中国作曲家陆在易于1981 年创作的,它以简洁、美妙的曲调和优美的词句感动了大众,对中国艺术歌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发现关于《桥》的研究很单一,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这首曲子的歌唱技巧。在本文中,笔者不仅对《桥》做了歌唱方面的研究,还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歌词、旋律调性和声、钢琴伴奏等方面对这首曲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艺术歌曲《桥》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艺术歌曲专指19 世纪的德奥歌曲形式,是一种区别于抒情歌曲的新型体裁。它最初受法国歌谣曲的影响,伴随着浪漫主义文化特别是诗歌兴盛开来。艺术歌曲的特点包括选词严格、注重词曲的完美结合、重视钢琴伴奏以及重视渲染歌曲意境等。

中国艺术歌曲的出现可以追溯至20 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时期。清政府设立新式学堂并且开设乐歌课及创作乐歌作品,清末大批学子留学日本、欧美学习音乐,由此奠定了艺术歌曲出现的基础。到了20 世纪20 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农歌咏活动应运而生,大批如北大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乐会、上海国立音乐院等音乐社团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相继成立,培养出了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等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一批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如《问》《我住长江头》《教我如何不想他》《南飞之雁语》《杨花》《晚歌》等也相继问世。到了20 世纪30 到4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此期间诞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及优秀艺术歌曲,如黄自、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等优秀作曲家和《玫瑰三愿》《春思曲》《枫桥夜泊》《红豆词》《采桑曲》《恋歌》《春晚》等优秀中国艺术歌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艺术歌曲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大批的杰出音乐家创作的大批优秀中国艺术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被人们广泛传唱。

陆在易,又名梓钧,中国著名作曲家,1943 年生于浙江余姚。1955 年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指点,考入该院附属初中,后因成绩优异,升入大学部作曲系。1967 年,他从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 年调入上海京剧院,参加过十余部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1981 年,调入上海乐团,担任专职作曲、指挥、艺术指导,并长期兼任《上海歌声》的编辑,1997 年,担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陆在易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届顾问及国家一级作曲家。陆在易的歌曲情感丰富,内涵深刻,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歌唱属性与抒情气质。陆在易是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一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尤其在艺术歌曲方面,其撰写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彩云与鲜花》等作品被广为传唱。他的作品《桥》《家》《盼》获得了首届国家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作品《我爱这土地》获得了第二届金钟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陆在易所写的艺术歌曲实质上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如作品《桥》是一首借鉴了欧洲经典艺术歌曲的标准格式和审美特色,并以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特点为基础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二、艺术歌曲《桥》的创作特点

(一)从歌词上看

艺术歌曲自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艺术歌曲能否被人传唱主要取决于歌词是否优美和旋律是否典雅。一首好的旋律,就应该对应好的歌词,就如德国作曲家舒伯特曾采用歌德诗词作为歌词;中国作曲家黄自曾采用韦瀚章的诗词作为歌词;德国作曲家舒曼采用沙米索和海涅的诗词作为歌词,因而艺术歌曲歌词具有较强的高雅性和优美性。作者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歌词中除了注重人情味外,还以“乡愁”为联结。这是一首符合大众美学特征的歌曲,也是一首具有艺术性的歌曲。

艺术歌曲《桥》的歌词以“水乡的小桥”开篇,给人一种朦胧的画面,歌词描绘了江南水乡柔和优美的画卷,点明了水乡小桥的特点。“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二桥连水港,条条玉带映碧波”,后三句歌词抒发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而那条石板路,则诉说着一种江南的柔情。歌词的第二段主要讲述江南水乡的人们处在类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中,远离都市的繁华喧嚣。“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描绘了姑娘和老汉和谐相处、悠然自得的画面。此曲通过简单的歌词,不仅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还讲述了浓郁的乡愁和不懈的追求,也就是恋乡之情、故土之情、追梦之情。

(二)从歌曲和声及结构上看

艺术歌曲《桥》是一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在调式上使用了我国传统的七声音乐调式,在表演上主要使用G 调或F 调进行演唱,全曲开始速度为中板。此曲在结构上分为前奏、第一主题、间奏、第二主题和尾声几部分,符合中国民族作品的起承转合。

前11 小节为此曲的引子。整个前奏开门见山,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连续性柱式分解和弦和琶音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江南水乡画面,让人产生对景物与画面的联想。全曲通过11 小节的前奏逐渐引出全曲的主题和动机。

第12 到29 小节为全曲的第一主题和间奏。第一主题以描述静止的景色为主,开始一个长音引出全曲的情绪。在速度上从柔板转到中板,在节奏上采用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的交替性节奏。短短的部分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旋律,节奏形态千变万化,这也对应歌曲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第一主题在26 小节第一拍结束,调性结束在G 宫调上,结尾时做了减慢。26 到30 小节为4 小节间奏回到原速,把旋律交给左手,右手为分解和弦,最后将第二主题引出。

第30 到50 小节是全曲的第二主题与尾声。从30 小节起,在音型与情绪上与第一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对照,从前面的静止转向动态塑造,一直采用四分之二拍,速度为中板。前8 小节一直采用右手流动的分解和弦,他用这样的节拍来描述江南的风情,一直到第38 个小节,才将整个音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46 小节的反复,结束于G 宫调上,更增强乐曲的线性感觉,又一次渲染了思乡氛围,使思乡情感更为强烈。最后的尾声继续采用了前面的分解和弦,采用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满终止,直至整首曲子完成,最后的主和弦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三)从钢琴伴奏上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曾说:“人的声音,也是一种乐器。”不同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形成交响效果,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非常重视钢琴伴奏。中国艺术歌曲中对钢琴曲的演奏也十分注重,因此,对艺术歌曲的演唱一般都是采用钢琴伴奏。在音乐中,钢琴伴奏是一种音乐,与演唱同在,有时还会成为音乐的主体。一首好的钢琴伴奏能够将歌唱部分衬托得更加突出。钢琴伴奏和歌唱相互推动,密不可分。

陆在易创作了《桥》的钢琴伴奏,并将其与演唱相融合,自成一首别具一格的艺术歌曲。在前奏中使用持续的分解柱式和弦会逐步进入主题,江南的景象也会在流动的节奏中缓缓呈现,描绘了江南水乡到处都是青砖红瓦和浓浓的烟火气息的画面。此钢琴伴奏的创作目的是希望歌手迅速找到音准与旋律,更快进入歌曲氛围中。在第一主题中,为了创造一种静止的气氛,大部分都会用到三和弦,在间奏时,右手会用到一个分解和弦,这样才能为后期创造一种流畅的艺术颜色打下足够的基础。间奏中的左手旋律也是为第一主题进行总结,左右手的互相配合是为了提示演唱者进行情绪的变化以及全曲高潮的预示。第二主题钢琴伴奏开始采用分解和弦,两处高潮部分采用柱式复调化伴奏,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尾声部分,右手部分连续采用三连音分解和弦,具有拉长曲调的意图,使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整个作品中,伴奏与主旋律和歌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钢琴伴奏可以给歌手一个清晰的气口,同时也烘托了第二主题的动态意境,带给听者无限的遐想。

(四)从歌曲旋律上看

陆在易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并且具有时代精神。在旋律的创作上,一般以民族民间歌曲为基础,而在音调旋律的选用上更是十分考究,旋律生动优美,有极强的抒情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桥》的作曲技巧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此曲所谱写的曲调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歌唱价值。从旋律上看,这首曲子采用了中国特有的民族特性,创作上采用了中国五声音阶和同宫调式交替,具体如e 羽调和G 宫调交替,使乐曲具有流动性,具有民族化的风格。在旋律的创作手法上,多使用江南民歌的曲调主题和动机。一般大规模发展的歌曲,特别注重旋律的流畅,经常用倚音来修饰,比如《桥》中倚音的修饰较多,有七个倚音,曲子更加委婉、圆润、柔美,唱腔也显得比较圆润。这些装饰音对创作艺术歌曲有重要的影响。

三、艺术歌曲《桥》的演唱分析

(一)从技术上处理

在演唱《桥》的过程中,气息和高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呼吸。演唱一首好的曲子,呼吸要下沉,也就是所谓的“气入丹田”。当然,一口气下沉只是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对这一口气的掌握。对一口气的准确利用,可以让演唱者的歌声更加顺畅。要想练习歌曲,首先要练习“气”。所以,在唱歌时,演唱者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呼吸方法,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呼吸技巧,如此才能把一首歌唱好。在演唱《桥》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注意每一处的表情记号和节奏,通过谱面上作者的意图来合理调整气息。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声音控制是极其重要的,需要根据作者标注的表情记号来及时调整声音。此外,对中文的咬字也是演唱《桥》非常重要的因素,要非常注重字头。

(二)从音乐上处理

歌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意蕴和情感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其第一要务,也是其终极目的。这也就意味着,演唱者的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将自己代入进去,才能更好地展现情绪。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角色,然后将自己的情绪与角色融合在一起,与歌曲的内容相结合,去感受和体会作品中角色的情绪趋势,深入角色的内心深处,最终对作品进行诠释。人物代入的方式能够增强演唱者对作品的认知,帮助演唱者洞察歌曲中人物的心灵,让演唱者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丰富自己的感情,进而提升自己的表现力。

演唱者要进入自己的角色,就需要对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桥》是音乐家陆在易于1981 年创作的艺术歌曲。当他唱起这首《桥》时,他就像是一个流浪者,离开家乡多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乡熟悉的风景,看到了家乡的平静,就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我愿意做一座间桥。”基于此,我们也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创作者的创作动机,特别是创作者的大爱。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地演唱好《桥》这首艺术歌曲,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外,还必须从音乐的和声结构、钢琴伴奏、演唱技巧、调式调性等几个角度深入地进行剖析。演唱者在唱歌时,要注意中文的发音和呼吸的正确使用,唱歌时要把当时的情景融入进去,这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