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台阶

2024-06-10 00:38李水莲
剧影月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胡氏水袖身段

李水莲

“梅、程、荀、尚”四大名旦是公认的京剧大师,他们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改变了以前生行居先的传统,在互相竞争中改革创新,推动了又一个京剧巅峰时期的到来。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仅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他们三人虽风格大相径庭,但巧合的是却都各自留下了一段“疯戏”:梅兰芳的《宇宙锋》、程砚秋的《荒山泪》和尚小云的《失子惊疯》。《失子惊疯》是全本《乾坤福寿镜》中的一折,经尚小云先生改编后,圈内一致认为是尚小云先生的代表剧目。剧中女主角是个悲情人物,她先是被人暗算,怀孕在身被迫出逃。大难之后她才发现新生婴儿在这场劫难中丢失,心急如焚,悲痛致疯。为了表现胡氏大起大落的感情变化,尚小云先生设计了很多强烈的戏曲舞蹈动作。由于尚小云先生有扎实的武生功底,因而以文戏武唱的风格塑造了胡氏这一横遭困苦颠连的古代妇女形象,使得这出戏的表演至今仍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京剧折子戏《失子惊疯》是青衣唱、做并重的戏,表演难度很高,因而很多演员都非常喜欢这出戏。1987年,我携《失子惊疯》参加首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荣获青衣组优秀表演奖。同届荣获优秀表演奖的李胜素、王蓉蓉等后来都成长为京剧界的领军人物,我却因为1995年徐州市京剧团并入徐州艺校,几乎失去了登上舞台的机会。当年27岁的我正是艺术上相对成熟的当演之年,被迫离开自己深爱的舞台,远离熟悉的灯光、胡琴、锣鼓,舍弃近20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掌握的京剧表演技艺,那种失落感和心中的痛苦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活生生地就像演出了一场人生的《失子惊疯》。

我参演首届青京赛的《失子惊疯》,授艺恩师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梁国英老师。梁国英老师的《失子惊疯》是京剧名旦芙蓉草(赵桐珊)先生亲授的。梁老师不仅艺术造诣高深,对学生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她选中我教授这出戏,是有其考量的。我本行应工青衣,因为年幼时就在父亲的剧团练功,青衣刀馬兼学,在同学中条件还算不错,所以梁老师感觉我比较适合排演《失子惊疯》。梁老师非常懂得教学,在教授《失子惊疯》之前,先让我熟悉《乾坤福寿镜》的全剧本,读完剧本后,她给我重点讲授《失子惊疯》的表演要点。她反复跟我强调一个概念: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唱念都是为了演得像自己所演的角色,不是只把动作做出来就算完成任务(我现在明白老师是要我以情带动,不要为动而动,是要运用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我当时也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意思。后来一段段的戏排下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老师这一遍遍重复中的深刻含义。《失子惊疯》在表演、唱腔等方面独具特色,排练此剧对学习运用四工五法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特别是巧妙运用水袖技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失子惊疯》的表演中,关于手的运用重点在水袖。水袖,是戏曲服装中的一种装饰。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艺术家的实践,不断创新、发展、探索,日积月累,成为表现人物、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其较为抽象的表演程式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戏剧情节与人物感情活动中,既是内心的外化,又是形体表演的延伸,成为观众眼中极为直观的观赏看点。现今它已成为塑造戏曲舞台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技巧与表现手段之一,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失子惊疯》一剧中,水袖功的表演十分吃重,它是揭示胡氏失子后内心剧烈震动到急惊成疯的重要表现手段。尚小云先生曾把他的水袖功总结成12个字:抓、抛、背、甩、抖、挑、撩、弹、扬、颠、摆、转。

如:抓袖。水袖下垂,突然上提,双腕下压,双手抓水袖。这个动作是老生、花脸常用的表演技巧。旦角的水袖比老生、花脸的水袖要长一些,抓袖的动作则要重一些,常用来表现情绪变化强烈的样子。如胡氏念白“你不用管我”时,运用了抓袖加反小五花,转身圆场到后中场,对寿春抛袖。然后再抓袖加正小五花,转身圆场到前台口,再次向寿春抛袖。这两次抓袖和抛袖表示胡氏对寿春劝阻的不耐烦。此时运用的抓袖、小五花和抛袖,再加以面部表情,充分体现出了胡氏此刻烦躁的情绪变化。

其实,戏曲表演过程中的水袖花很少被单独运用,要根据人物的不同处境和情感变化,把各种不同的水袖加以不同的组合,将一幅幅生活画面准确生动地展现出来。如胡氏在唱到“望空中五色云瑞气来显”时用的水袖花,就表现出一个疯子在看到空中的五色云彩感觉很好玩,然后正着看、倒着看,演员在台上展示出的水袖技巧和此时她的内心的疯态非常贴切。每演到这里,总有很强的剧场效果。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表情和眼神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失子惊疯》的表演在眼神处理方面非常讲究。胡氏由一个正常人到精神失常疯癫的“急”“惊”“痴”“疯”过程,通过演员在眼神、表情、造型、身段、水袖的表演,将一个疯妇形象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里重点是要紧紧抓住疯妇的眼睛。在《惊疯》这折戏中,胡氏的眼神变化是渐进而有层次的。由正常人的急、怕、悲,到疯女人的呆、傻、痴,都要用心去体会。比如胡氏念“哎呀,那他……往哪里去了?”眼神就是有急、怕、悲不同层次的表情变化,体现出胡氏此时情绪的剧烈波动。再如胡氏唱“心儿内一阵阵恰似油煎”到“哈……”狂笑,其眼神是从正常人往疯子的转变过程,是先由伤心、悲痛,再到绝望、疯癫,有明显不同。

《失子惊疯》还有别具特色的身段与戏曲技巧。剧中人物胡氏作为青衣行当,在戏中突破了形体的束缚,与大多青衣戏只是捂着肚子唱形成强烈对比。此外,恰当使用的技巧动作也能给人物表演增色。身段与技巧的使用不失动作的流畅与艺术造型的美感,而且吻合剧情。例如,在出场逃亡中的“跌坐”,在寻儿不得疯癫后的“下腰”等。全剧胡氏还有很多与丫鬟寿春的身段配合以及二人身段表演的动作造型,使得这出戏的观赏性更强。

该剧的步伐运用也极为丰富,除圆场、台步等外,倒步、疯步、拖步等步伐都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与精神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胡氏在得知儿子丢失后情绪失控苦笑“哈哈……”时使用的倒脚疯步,表现了其情绪失常、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等。

《失子惊疯》是一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更是一出深显演员功力、对演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剧目。特别是胡氏惊疯后的手眼身法步及唱念做舞紧密配合,水袖动作优美繁复,身段步伐变化多样。想要演好《失子惊疯》,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表演基础,同时需要深刻地体会剧中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与神态,而且要拿捏好身段与技巧表演的火候,做到“神形兼备”,才可演出剧中人物的真实形象。惊、急、疯都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常的精神状态,表演者需要把握好人物的精神基点——“母爱”,以人物的神态与心境来理解每一个舞台动作的含义,才能表演得不失美感与精彩。《失子惊疯》中胡氏独特完美的艺术呈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一直都是同行和观众眼中的角儿。我所在的剧团撤并后,我从一个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演员成了一个传道授艺的艺教老师。做艺教老师近三十年来,看到曾经的同学们还在舞台上塑造着一个个角色,我的心中还是比较失落的。但是,每当了解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演出获奖、职称进步,又由衷地感到自豪。想自己当年还是省戏校在校学生时,何德何能何其有幸摘取全国性重要艺术奖项?我的表演能力、取得的成绩,不都是老师们无私奉献、倾囊相授的成果吗?从省戏校毕业后进入剧团,虽然我又获得了不少全国和全省的表演奖项,但是《失子惊疯》是我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台阶,是梁国英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用他们的双手托举我踏上台阶,才能够摘取到青京赛优秀表演奖这一粒闪亮的珍珠。感恩我的老师们!谨以此文怀念我敬爱的梁国英老师。

猜你喜欢
胡氏水袖身段
“胡氏三杰”对中国科技教育的贡献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郭永红运用胡氏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水袖
“胡氏三姐弟”的黑与恶
《审音鉴古录》身段谱管窥
从昆曲身段谱说到明清时期《牡丹亭·游园惊梦》演出
放下身段,才有快乐
天祀园的身段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