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舞蹈美育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和精神追求,并整合课程知识,加强思想沁润,促使学生实现艺术升华,更要建设校园文化,结合平台实践,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通舞蹈知识与现实环境的壁垒,最终达成“三台”美育模式,使学生打好舞蹈专业知识基础,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養。基于此,着重探索高校舞蹈美育“讲台—舞台—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美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舞蹈;美育;“讲台—舞台—平台”
注: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讲台—舞台—平台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23024)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但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存在认知引领与建构脱节,以及思想引导和艺术实践缺失等问题,还需要高校舞蹈教师优化美育质量,结合信息技术,深入挖掘舞蹈美育中的艺术本真。
一、高校舞蹈美育“讲台—舞台—平台”的实践依据
(一)践行二十大报告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提升文化素养,还要强化整体性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其拥有更加艺术且更为本真的精神追求。而将舞蹈教育活动作为实践载体,让学生在舞蹈课程中接受美育,能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也能使美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渗透在高校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打造出“讲台—舞台—平台”教育模式,全方位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满足高校美育工作需要
“讲台—舞台—平台”的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将美术教育深入贯彻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使高校舞蹈教学能够在各个学段中推进美育发展,逐步落实新时代美育工作任务,改进高校美育工作,促使舞蹈教学拓展审美教育课程。此外,舞蹈教学集力量训练、形体训练于一体,能够切实达成强健体魄、美化身心的效果,但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仍集中在教学方法改进以及竞赛训练等内容上,对于美育领域涉及较少,且在美育视角下,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也较为薄弱。因此,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深入挖掘美育元素,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感受、增强美的发现力和美的创造力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
(三)满足舞蹈课程的艺术需求
高校舞蹈教学能够将音乐肢体训练以及审美进行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综合性,也体现出了多种美学特征[3]。因此,打造“讲台—舞台—平台”这一教学模式能够高度突出舞蹈教学的艺术性,进一步体现舞蹈项目的艺术内涵,使课程定位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基本动作练习,而是深入挖掘舞蹈项目的艺术特性,最大程度上发挥高校舞蹈在美育中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满足舞蹈课程的艺术需求。
二、高校舞蹈美育存在的问题
(一)引领与建构脱节
对于高校的舞蹈课程来说,政治上的引领仍旧集中于培养舞蹈演员和中小学舞蹈教师这一人才培养计划上,这就导致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加倾向于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多个舞蹈种类,学会舞蹈编排。这一教学过程缺少舞蹈美育方向引领和专业化的课程模块设计,导致学生只知道舞蹈技巧和舞蹈知识,无法在学习实践中以实际就业为导向加强技能的应用,加之接触的舞蹈资源较为狭窄,导致教学技能的学习占比过重,缺乏舞蹈美育的隐形能力建构。
(二)思想浸润与导向欠缺
高校舞蹈教学究其根本是帮助学生将肢体动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强舞蹈与现实世界的交织和交互,从而通过舞蹈美育促进身体活动,完善审美心理。但目前而言,高校舞蹈教学忽视了其本身的艺术性,更加注重舞蹈的直观性表现,即服装的对比烘托以及舞蹈配乐、舞蹈灯光等外在条件的效果罗列,过于倾向于依托信息技术为舞蹈强行灌输艺术色彩。过于虚晃的表面艺术是技术的僵化载体,而非以本真角度进行体验的艺术活体。由于高校舞蹈美育教学将实践内容局限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奖牌的冲击,因此美育的思考和深度得不到体现。
三、高校舞蹈美育“讲台—舞台—平台”的实践策略
(一)讲台:贯穿教与学的最高原则
1.做好美育课程设计
高校舞蹈教学需要依托讲台完成美育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始终以美育目标为价值引导,合理设置课程维度,从目标、体系、方法、评价这四个维度进行设计,促使学生人格发展,实现综合素养培养,并立足德行引导,帮助学生在特定的目标体系下学习舞蹈课程内容,进而结合评价帮助学生吸收学习成果。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舞蹈的真实意义和本质进行挖掘,分析舞台表演的真正意图,找到舞蹈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避免学生对舞蹈内容产生误解,更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2.注重舞蹈美育中的创造力培养
在舞蹈美育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增强亲身参与感之外,还要根据美育目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创新性的视角启发学生对舞蹈课程内容的思考,从而树立创新目标,明确创新方向,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加强舞蹈技能训练,通过思维拓展,借助肢体动作对舞蹈主题进行创编。其次,教师要对基本舞蹈肢体动作进行示范,促使学生掌握舞蹈元素的表达能力,并通过鼓励和引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舞蹈肢体动作,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累积舞蹈表达经验,为后续的思维拓展打好基础。再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观察其他同学或教师的舞蹈创新过程。并且在学生的创新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舞蹈元素和生活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独立演练。最后,教师要结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舞蹈创新结果进行点评,并且要适当拓宽评价主体,以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模式,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和交流能力。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舞蹈编创是否完整、舞蹈配乐是否合适、舞蹈服饰是否符合整体氛围、舞蹈语言和肢体动作是否具有感染力等等,从而全方位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进行集中考察。为了延伸课堂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舞蹈汇报演出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其他舞蹈节目的过程中丰富自身舞蹈体验,获得经验累积。
3.探索舞蹈交叉课程的开发
教师要加强舞蹈交叉课程的探索与开发,进一步延伸美育范畴,将舞蹈技能拓展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当中,从而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舞蹈知识储备。
(二)舞台:贯穿教与学的基本方式
1.探索基于舞蹈美育的校本实践方案
舞台代表了学校或院系为学生提供审美展示机会的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包含了具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社团文化活动、艺术节文化活动以及学术文化活动等等,还包含了具有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如课程演出等,这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4]。例如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课堂教学,与学校社团和艺术团共同打造主题舞蹈表演活动。活动需由学校团委组织发起,由不同学院共同参与,并且要标明参与舞台表演的学生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主题进行舞蹈编排和节目创新。活动要适当放宽对原创舞蹈作品的审查要求,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舞台表演,真正感受舞蹈的创新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和舞蹈创造能力,使其在表演和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锻炼和提升。当然这也需要舞蹈团加强示范引领,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舞蹈审美活动。
2.提升舞蹈团成员的美育影响力
高校需要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利用舞蹈团成员进行学院对接,并借助社团文化活动等给予学生更加细致化的指导。例如,高职院校要重视舞蹈特长生和非特长生舞蹈潜能的发掘,使其共同为舞蹈团贡献力量,除了要成立校级舞蹈团和下级舞蹈团之外,还要通过示范和引领,进一步延伸舞蹈教学的美育影响力[5]。
3.提升舞蹈美育的实践能力
对于高校舞蹈美育来说,项目组的成员大部分是舞蹈教师,他们会按照组别进行分时段教学,从而参与学校舞蹈活动的指导和编排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帮助学生发挥舞蹈优势,就需要教师通过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接受美育,并联合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在舞蹈活动参与中掌握主题发展历程,关注舞蹈内涵,借此实现价值引领,提升舞蹈美育的实践能力。
(三)平台:贯穿教与学的能力培养
1.开展舞蹈美育鉴赏课程
为了整合社会舞蹈教学资源,高校舞蹈美育教学需要结合平台力量。高校可以联系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教学提供优质的美育资源,并通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使项目组发挥自身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培训活动,在相关实践教学基地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审美素养。具体来说,高校舞蹈美育需要以鉴赏课程的开展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主流价值观,设置舞蹈美育鉴赏课程。例如,高校可以借助公开课和新媒体模式,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舞蹈单元,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体验,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美育资源了解舞蹈艺术。另外,高校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以往舞蹈节上的优秀舞蹈作品,促使学生分析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舞蹈编排人员向学生传授经验,使学生在鉴赏课程中获得舞蹈美的熏陶。
2.开展舞蹈美育实践游学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舞蹈专业学生,借助平台进行舞蹈技能应用,并提供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立意,明晰舞蹈主题,了解舞蹈结构,并对相应的舞蹈技术、方法以及优秀的舞蹈剧目进行综合感悟,从而加强地域文化认同,借助游学活动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6]。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旅游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从而使学生依托平台接触到更多的舞蹈资源,使实践教学平台发挥美育作用。
3.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的拓展需要高校发挥地方业务优势,搭建实践平台,并且平台建设应不少于三家。例如,高校可以舞蹈展演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感,淡化比赛色彩,并通过舞蹈节等形式呈现。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常规剧目展示,并结合专题演出和公开讲述模式,优化舞蹈单元设置,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舞蹈艺术,并从实践角度交流舞蹈艺术。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美育来说,搭建“讲台—舞台—平台”教育实践模式,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准自身的舞蹈定位,还能够通过平台的实践参与展示美育功能,创新舞蹈思维,促进文化传承,实现身心健康,更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实现文化认同,并通过“三台”之间的密切联系,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美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4-0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
11.htm?ivk_sa=1021577j&wd=&eqid=d1ed62ea00047da9000000
036458b2c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1-1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
85.htm.
[3]罗红路.高校公共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挑戰: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J].当代电影,2023(9):183.
[4]冯伦.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美育实践路径探究[J].体育世界,2023(8):74-76.
[5]许晶,刘伟东.高校舞蹈美育“讲台-舞台-平台”模式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6):132-135.
[6]欧伟.高校舞蹈表演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构建与表演理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8):116.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