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助力小学生语文课业“减负”的策略探析

2024-06-10 10:15:40王春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减负家校共育

王春萍

摘 要:国家大力推行“双减”政策后,小学语文教师将家校共育融入教学中,旨在双方合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以家校共育模式的融入,进一步完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作业布置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基于此,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助力小学生语文课业“减负”的策略展开探析。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校共育;小学生语文课业“减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40-03

*本文系2022年度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QYKTLX[2022]437。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教师应当以“双减”政策要求为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和作业内容,从多层次、多种类、多角度选择合适的语文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的参与度,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助力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一、拓宽交流平台,完善家校共育模式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明确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性,可以借助微信等形式做好沟通交流,与家长相互指出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学习状态或学习问题,以此完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布置作业内容,并通知家长参与课堂授课的时间。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在线上平台中明确“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切实完善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要求,让家长明确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任务。通过此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宽家长对“双减”政策下课业内容的要求,还能为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双重助力,进而稳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家长交流群,让双方相互分享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还可以借助网络设备发布课后作业或相关知识资源,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和家长及时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定期分享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或课堂上的表现等,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还可以与教师一同完善语文教学方案。第三,教师可以将教育改革政策,如“双减”政策、家校共育模式的内容和重要性等发布在交流群中,让家长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自身对学生引导重要性等,让学生能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导和帮助下,确定今后的学习方法和方向,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结合家校共育,完善语文教学模式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探究思维

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学科学习效果,在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学生需要預习的微课资源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知识展示平台,如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整理的文章知识点,并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疑惑提出来,在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交流中深层次分析文章内容。通过此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观念,树立信息化学习素养,还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针对《少年闰土》这一文章内容,首先,教师应鼓励每一个亲子团队完成这一文章知识的学习工作,主要是让学生和家长配合完成文章讲述和网络资源的分享工作,此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其次,在亲子展示完成后,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该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性问题:该课文主要讲什么呢?主旨是什么呢?作者对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和家长一同深度分析文章内容,完成问题的思考和互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家长能将自己的问题思考和文章分析技巧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最后,在亲子之间完成问题探究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表述答案,并由家长对答案作出补充,此过程能点燃课堂教学氛围,在家长的配合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应当做到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联合家长完成多元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与家长配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此外,针对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应联合家长挑选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建立家庭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和阅读材料,亲身示范,推动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此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中,都能够调动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宽学习视野,在不断学习和广泛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腊八粥》这一文章内容,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分享“腊八粥”背后的文化知识和制作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展示家长对学生的指导价值,让家长密切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多元化班级活动,如阅读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朗读这一文章;表演活动后,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演绎某一文化庆祝方式,如春节的拜年、端午节的划龙舟等;并由家长和学生一同完成节日文化情感的写作创作。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亲子活动,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腊八粥”的制作,将完整的制作流程拍摄下来,以文字形式将制作材料分享在交流群。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自身所肩负的文化传承责任,进而以积极良好的态度投入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结合家校共育,完善课后作业布置

(一)紧密联系学生家长,落实实践作业布置

在“双减”政策和家校共育模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作业进行实践创新,可以布置阅读类、写作类、开放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其中释放自身情感,应用所学语文知识完成多项作业内容。家长则在其中担任监督和作业反馈的角色,就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与教师做好交流。而教师还应学会联系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挖掘、搜集和整理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生活化元素。通过此作业内容的布置,不仅能帮助学生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了解语文学科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文章内容的记忆,进而更好地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例如《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的教学,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类的实践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完成“亲情”类读物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优质语句或者素材,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进一步带动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第二,教师可以布置写作类的实践作业,依据“双减”要求字数不应过多,让学生应用该文章的写作结构,搜集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以自身对父母的情感展开读后感创作,并将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不仅拉近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进一步启发学生写作思维。第三,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在家中为父母做一顿饭或洗一次脚,并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孝敬”父母。这些家长参与的作业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

(二)紧密联系学生家长,落实分层作业布置

基于“双减”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完整掌握知识点,语文教师应当在贯彻“家校共育”理念的基础上,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个人档案的补充,依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划分,并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内容。而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还应联合家长完成巩固作业的布置,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态度,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内容。通过此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实现班级每个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还能让学生巩固语文学科知识,进而稳步提升“双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文章的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结合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个人档案合理划分层次,以“作业内容和形式是否有助于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是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三方面维度,创新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出发,合理设计分层课后作业。如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需要完成字词摘抄和记忆作业;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需要完成文本内容流利朗读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完成创新作业,依据文本结构随机写作。最后,教师可以让家长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辅导,让家长以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针配合学校教育工作。而针对作业完成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适时拓展难度较高的练习题,由家长监督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完成时间,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结合家校共育,完善课业教学总结

针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助力小学生课业“减负”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更关注课业教学总结环节,可以和家长一起总结教学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和家长一起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出综合性评价。双方应耐心指出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还应和家长一起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除了反思自身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外,还应对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方向做好规划。通过此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让家长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家校共育下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进而共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为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以家校共育模式和“双减”政策内容的引入,不断探索新的语文课程教学措施,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完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稳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汤平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增效的策略[J].学园,2024,17(02):34-36.

[2]王文强.“双减”背景下小學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2):95-97.

[3]叶三萍.“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减负增效”的具体化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3,(48):60-63.

[4]徐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3,(48):37-41.

[5]刘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3,(33):26-28.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减负家校共育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探究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