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
摘 要: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氏家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其中包括超前的家庭阅读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以颜氏家书中所涉及的家庭阅读教育的时机、意义、方法和原则为切入点,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价值,以期对当代家庭进行阅读教育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家庭阅读教育;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24-03
*2022年度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2022YJSJG010。
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立法层面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家庭教育的重心之一。《颜氏家训》是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为“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所撰写的我国现存的内容最为详备的一部家庭教育读本,全书七卷二十篇,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家庭阅读教育的内容,散见于《勉学》《教子》《书证》《文章》《涉务》等篇目中,总结提炼其家庭阅读教育理念,对当代家长进行家庭阅读教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家庭阅读教育的时机:及早培养与终身学习相结合
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及早施教甚至从胎教入手来教育子女。他在《教子》篇中提到中国古代君王早已实施胎教之法,“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他主张寻常人家最晚也应当在孩子能够看懂他人脸色、辨别他人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在《勉学》篇中颜之推解释了他主张及早施教的原因:“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即他认为儿童年幼时心思纯正,受外界干扰少,因而精神更专注,记忆力更好,并用自己幼年背诵《灵光殿赋》和二十岁后所背经书的遗忘速度对比印证此理。可见,颜之推已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推演出了教育需要抓住关键期这一教学原则。
难能可贵的是,颜之推不仅注意到了教育的关键期,还主张终身学习。他在《勉学》篇中用魏武帝、袁遗、曾子、荀子、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众多到了大龄才发奋读书并最终成功的先贤案例说明“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道理,告诫子孙后代,只要肯发奋读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这与现今社会追求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家庭阅读教育的意义:约束行迹与安身立命相统一
在《勉学》篇中,顏之推举例反复告诫子孙后代读书的意义与作用。
从即时意义来看,他主张读书能启发心智,开阔视野,并约束自我行为。对于那些存在不忠不孝、奢靡吝啬、暴虐懦弱等缺点的人,读书能使其以史为鉴,效仿古人上奉君主、下孝父母、恭谨简朴、重义轻财、宽仁大度、强毅正直。“纵不能淳,去泰去甚”,认为即使不能使社会风气全然淳正,也至少能澄清一部分极端弊病。
从长远意义来看,颜之推极力批判梁朝社会中以贵族子弟为代表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社会风气,也鄙夷如今学子读书仅为四处炫耀、谋求仕进的不纯动机。他警示子孙依赖家族父兄并非长久之计,应勤勉好学,熟读六经、百家,“积财万千,不如薄伎在身”,而掌握读书这门最易学习且最有价值的技艺在身,方为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至善之道。
(三)家庭阅读教育的方法
1.勤勉笃学
颜之推一生勤勉笃学,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他也十分重视培养子孙专心学问、勤勉好学的习惯。面对客人用读书人多穷困的案例诘问“读书有什么值得推崇”,颜之推用雕刻金玉与木石的比喻予以反驳。另外,颜之推对于“天才和普通人”这一对关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颜氏认为这世间固然有出类拔萃的天才,他们即使不读书也拥有媲美孙武、吴起的军事才能,不学习也拥有管仲、子产般的谋略素养。“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而大部分普通人明知无法达到天才的程度,若还不勤勉读书,就和自暴自弃的愚人无异了。并以苏秦、文党、孙康、车胤、朱詹等众多勤勉好学终成大业的古人案例勉励子孙,认为成功一定是勤奋的汗水浇灌的。
2.博览专精
在阅读内容方面,颜之推主张“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即既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博览群书,又要细致钻研,弄清其中的专精要义,将二者结合起来便为上乘。颜之推用“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邺下谚语对那些虽广泛阅读,但浮于表面,不懂其中要义的读书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由此可见,颜之推是十分推崇深入肌理的深度阅读的。
3.互动切磋
从《尚书》《礼记》出发,颜之推反对读书时闭门造车,认为学子之间应相互交流切磋。个人的见识和视野毕竟是有限的,正如《论语》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读书时应多与其他读书人探讨交流,避免闹出类似将“堂堂乎张,京兆田郎”理解为“张京兆和田郎都是相貌堂堂”的笑话。
4.重视文字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文字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颜之推主张重视文字基础。他不仅在《勉学》篇中列举了部分自己考证字词的案例,在《书证》篇中更是具体列举了他对经、史典籍以及各种字书、韵书的考证四十七条。颜之推考证字词十分谨慎,且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一方面重视从《说文解字》《字林》《广雅》《古今字诂》等典籍中引用文献,另一方面还会实地考察,根据方言口语和碑刻文物等实物进行推演考据,真正做到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四)家庭阅读教育的原则
1.敢于质疑,溯本求源
颜之推为人治学十分审慎,在教导子女读书时他也推崇大胆质疑、溯本求源。《文章》篇言:“夫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他告诫子孙勇于质疑权威,即便是博学之士撰写考据的文章也不能一味尽信。《音辞》篇告诫儿女不得妄言,“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语音这种阅读基础应在孩童时就加以矫正,如果孩子妄言那便是父母教导的缺位。此外,未经考证的物品也不能随意称谓。《勉学》篇又主张谈话、作文都要讲求真实例证:“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切不可道听途说,不加以论证。
2.联系实际,经世致用
南朝后期,士族子弟不学无术、脱离实际的习气已浸染了整个社会风气,颜之推在《涉务》篇尖锐地批评了这类行迹,号召子孙后代不要重走只知高谈阔论而疏于实务的老路。“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耳”,颜之推认为读书人要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去治理丧国乱民的国情、去制止战争攻伐的残暴、去理清耕种庄稼的工序、去体会底层劳役的艰苦……他还在《勉学》篇借“春华秋实”的比喻说明阅读学习如同种树,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就是收获学习的果实。总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颜氏主张君子应从书本走出,走向实践的广阔天地。
(一)及早培养,勤勉笃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当代父母应科学教养,重视子女良好阅读习惯的及早养成。
父母应通过学习专业早教知识了解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及早在适当的发展阶段给予孩子恰当的阅读教育。如在0-3岁的阅读启蒙期,父母应注重通过“游戏性亲子阅读”用布书、色卡、绘本等亲子互动阅读工具循序渐进地将书籍文字引入孩子的世界;3-6岁的阅读兴趣培养阶段,则重点通过互动性亲子阅读引导孩子从单向输入到复述内容再到发表体会,配合识字教学帮助孩子打好的阅读基础;6-9岁的自主阅读阶段,要启发引导,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分享,聆听孩子自主的阅读感受;9-12岁是自由流畅阅读阶段,也即黄金阅读期,此时的孩子已经初步建立兴趣和期待,这一时期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涉猎广泛的阅读题材以满足其不断扩张的阅读需求,自我阅读习惯也应在这一时期慢慢成型[1]。对于多孩家庭,父母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孩子的人格气质与智力发育速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的阅读教育,如对于胆汁质的孩子,父母应在阅读习惯上严格要求,日常生活中耐心鼓励;而对于抑郁质的孩子,要格外注意保护其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
父母也应教育孩子勤勉笃学,切不可半途而废。阅读习惯会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生根,却也极容易因短暂停歇而迅速瓦解。由于年龄小,心性不定,孩子阅读时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所打扰,父母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热情,鼓励孩子广泛涉猎各种题材的书籍直至养成自己的阅读体系。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到周或月的阅读计划,并提出相对应的奖惩条约,逐步帮助孩子实现从“因计划而读”到“因习惯(爱好)而读”的转变,通过勤勉阅读从书籍中获取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度过漫长的人生旅途的宝贵能量。
(二)重视字词,小心求证
斯霞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学科学习的质量”。[2]父母在教育儿童进行阅读的初期应以识字起始,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配合有趣的讲解动画帮助孩子走好阅读的第一步。当孩子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时便基本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脱离父母进行自主阅读并不代表能够放松对字词的重视。相反,父母应告诫孩子常读常新,坚持通过阅读以巩固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并将认、读、写巧妙结合起来以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父母也应教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小心求证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即“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盲目迷信书籍和权威人士,阅读本就是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固然是好,但若能有自己的见解提出,甚至与作者进行切磋才更为可贵。小心求证则是对于阅读中遇到的字、词、典故、案例等要保持疑问,尤其是在交流谈话或作文引用时,最好能够溯本求源找寻出处以验证其真实性和正确度,在阅读中时刻保持对知识审慎的态度。
(三)博览专精,紧贴实际
康有为有言,“惟专乃可致精,惟涉猎乃能致博,二者不可偏废”[3],父母应鼓励孩子阅读时广泛涉猎,但同时对实用类或感兴趣的书籍深读细品。一方面,父母应为孩子选择类型丰富的书目,鼓励孩子开拓视野,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和知识。家长应摒弃对应试书籍的单一的、功利性的追逐,适当放手尊重孩子兴趣,珍惜并保护孩子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感兴趣、或是能切实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书籍应进行细读。父母可为孩子介绍摘抄、背诵、仿写、画思维导图、写书评、同类书籍延伸性阅读等方法帮助孩子深入阅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的外延莫不如此。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促进阅读,用阅读解决生活问题。如利用孩子喜欢看电视的特点,在观看《西游记》电视节目后有意识为孩子引入《西游记》的纸质书籍,进行亲子共读;又如假期旅游参观秦始皇陵旅游景点时,可请孩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为父母讲解历史故事。将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勾连,二者便能最大限度地相互促进,避免“书呆子”式的空疏学风。
(四)亲子共讀,互动交流
俗语道,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引导者、监督者,也应是阅读互动的参与者。父母长辈应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沉下心来,拒绝各类短视频,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阅读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自律表率。如家庭成员可以定期选择一本书籍进行亲子共读,与孩子共同朗读其中的精彩章句,并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所思所感,对于孩子的感悟分享,可以引导、切磋,但绝不能武断否定,以免挫伤孩子阅读积极性。总之,简单的参与便能够为孩子创建一个平等、舒适、健康的家庭阅读氛围。
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内部互动,家长可以定期带领孩子参与到社区、图书馆、书店读书沙龙等社会性活动中,在扩展孩子视野的同时,也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立场与声音。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不仅能够丰富阅读形式、提升趣味性,也能为孩子打开一扇开放、愉悦的阅读世界的大门。
(责任编辑:黄艳华)
[1]田琴艳.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J].山西教育(管理),2023(08):15-16.
[2]崔峦,陈先云主编.斯霞,霍懋征,袁瑢.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80.
[3]康有为著,姜义华、张荣华校.《康有为全集第二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