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
“猫头鹰”是我们村老崔的外号。因为她惯于天不亮就起来活动,而且长年不洗头也不洗澡,头发乱糟糟的,加上嘴尖,看上去跟猫头鹰有几分相像,于是有人背地里叫她“猫头鹰”,后来这外号就慢慢流传开了。周围跟她外号差不多“级别”的还有几个,比如村东头的老朱头儿号称“野马虎”。这个外号是老朱头儿自封的,按说人们不会轻易给自己起个动物名当外号——“野马虎”是此地传说中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动物——但老朱头儿某天晚上遭遇了外村的小偷,对方叫嚣说自己是“野猫子”。老朱头儿遇强则强,反击说:“你若是野猫子,我就是野马虎!”“野猫子”听闻,只好仓皇而去。自从老朱头儿得了外号“野马虎”,我们村夜里小偷就少了些,他因此也算得上是“镇村神兽”了。
老崔原本住在村北的老宅院,后来儿子结了婚,儿媳妇不同意跟公婆住在一起,否则就要离婚,老崔为了孙子,只好花钱买了村南一户人家的几间旧房来住。她的丈夫瘦小干瘪,没什么话语权,家里大事小事都是老崔说了算。老崔当了丈夫的头儿,自然也时常要为家庭事务头疼。有时我怀疑她丈夫是故意示弱以逃避责任,毕竟没多少资金还要操持各项家庭事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崔天不亮就起来活动,往高处说,算得上是勤奋治家,毕竟她只在自家院里或地里劳作。不过她有个男性化的粗大嗓门儿,而且是个急脾气,一着急就骂骂咧咧,所以难免有些扰民。自从她搬到村南,周围邻居的大公鸡都失业了,她因此也算得上是“牝鸡司晨”了。为了贴补家用,她赶集买了几只小羊,圈在院子的一角,打算养大了卖掉。农闲的时候,她安排丈夫出去放羊;农忙的时候,羊饿得发昏,顺着矮墙爬到房顶吃屋后的树叶,吃光了自家的几棵树还没饱,便没脸没皮地过了“楚河汉界”,继续去吃邻居家的树叶。邻居撵羊,羊只好去了邻居的邻居家,直到没了可去之地,才返回自家。邻居质问老崔,老崔把过错推给羊,大骂羊不要脸,或者大骂丈夫不要脸,连几只羊都看不好。羊吃饱了装作没听见,丈夫作为替罪羊也装作没听见,于是常常不了了之,但因此邻里关系闹得有些紧张。有一天,老崔的一只羊从邻居房顶上摔下来断了腿,咩咩地惨叫。老崔把羊抱回家,足足骂了三天,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颇有含沙射影之功效。邻居憋不住了,只好过来道歉,还赔了点儿治疗费,老崔这才罢休。
老崔平时走在路上虎虎生风,一边走一边还小声自言自语,自带清场功能,方圆几米内没人近身。不过她是个爽利人,远远看见有人,就边走边挥手高声打招呼——仅限于打招呼,从不多说什么。虽然老崔样貌不喜人,风评也不太好,但奇怪的是我内心里对她并不反感。按照村里纵横交错的辈分,她喊我“大妹子”,我喊她“嫂嫂”。有时在街上迎面遇上,她冲我摆一摆手,说声“大妹子”, 不待我喊她一声就风风火火地继续走了,倒显得我占了她便宜似的。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路口聚了一堆人——大多数人在看热闹,少数人在劝架:“别打啦,别打啦!再打就要出人命啦!”看热闹的圈子不断变换形状,随着圈子中心两个人的厮打滚动,时圆时方,时而呈奇形怪状。一个尖厉的女声和一个粗硬的女声混杂在一起,互相对骂,不堪入耳。过了一会儿,那尖厉的女声哭喊起来,边哭边骂“死猫头鹰”,似乎落了下风。有一个看客脚步不稳摔倒了,看客圈撕裂开一个大口子,我看见老崔骑在一个女人身上,拳头像铁锤一样砸下去,砸得那女人嗷嗷叫。不过老崔的脸也被挠花了,还流着血,头发更乱了,也更像猫头鹰了。我不由想起课堂上刚背过的名人名言——“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敌人”被打晕前终于等到了解救者——老崔的儿子火烧火燎地跑过来,拼命把老崔拽开,把身下的人抱走了。原来那“敌人”是老崔的儿媳妇。老崔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骂骂咧咧。有大胆的本家上前把老崔扶起来,歪歪扭扭地送回家去了。据说老崔的儿媳妇私自克扣了给老崔两口子的粮食,老崔上门理论,儿子没在家,婆媳两人很快从嘴仗升级到了肉搏战。儿媳妇输了理,被打得半月没下炕。老崔不但挽回了面子,儿子还多赔了些粮食。又据说那儿媳妇没出嫁前就是有名的“泼辣户”,可惜遇到了老崔这个硬茬子。老崔一戰成名,为村里受儿媳妇气的婆婆们扬了威,自此颇收获了些人缘。通过暗中观察,我很早就隐约知道,婆媳关系是这个星球上最难缠的关系,能够处理好的委实不多。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争夺一个男人,一个握着这个男人的前半生,一个捏着这个男人的后半生,这场争夺战的残酷性可想而知。
老崔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去县医院确诊后,身体迅速地衰败下去,很少在街上出现了。据说她命令儿子一分钱也不要多给医院,她听天由命,省下来的钱留给孙子上学用。她家的几只羊也卖了,邻居的生活清静了不少。老崔快去世那阵子,屋后树上总有几只猫头鹰在叫,于是大家知道她要走了。儿媳妇在老崔出殡那天哭得震天动地,但有细心的“观众”指出,她一滴眼泪也没有,属于不走心的干号。老崔高大的儿子佝偻着背,默默地淌眼泪。老崔的丈夫则傻呆呆的,似乎被抽去了主心骨。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