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奇/ 江苏警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对学界关于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过程、成果和分歧争鸣的科学价值、实践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结构体系、内在矛盾与主要矛盾。该书呈现以下特点:
在方法论方面,该书把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而非以往许多研究中将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片面强调所有制在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决定作用;或是只重视对生产关系结构要素量的分析,缺乏对各要素之间质量互变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作者运用矛盾论的方法,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从横纵两个不同方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阐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结构体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揭示了复杂矛盾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对我国生产关系结构体系整体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起的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该书强调,首先要明确一点,即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作者先是分别从宏观(生产关系性质)、中观(经济行业部门所涉及的生产关系)和微观(企业)层面阐释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具体构成,以及宏观、中观、微观层级生产关系之间的所属关系,使读者能够对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内涵特征有更加系统清晰的理解。其次,除了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来分析,作者还从生产关系运动的连续性和不同运行方向,即横向与纵向角度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作出了阶段性总结,为科学揭示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的内在矛盾和性质规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在具体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相关问题时,秉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坚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能够兼顾生产关系的空间范围、生产关系的运行过程等不同层面,又能够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能够及时关注到不同阶段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特征,从而使本书对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相关问题的阐释辨析显得全面而透彻,让读者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思考推动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结构不断优化完善的实践策略。
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关系结构的理论,首先必须全面了解他们对这一理论的论述,把握其精神实质。该书围绕“关于生产关系的含义”“关于生产关系结构问题”“关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关于国际生产关系结构”等论题展开研究,系统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看法与理论成果。观察这些论题可以发现,这些论题基本覆盖了当前政治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研究所涉及的所有社会形态,并基于历史纵向发展的逻辑逐级深入。通过对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这些论题形成的看法理论的深刻解析,解答了有关生产关系结构研究的思想路线问题、方法论问题、基本任务,深化了读者对如何认识和处理生产关系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结构发展规律及其总趋势的认识,并使其对当代世界生产关系的国际性有深刻的认识。
当然,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研究成果的阐释分析不止于此,除了集中展示他们在“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方面的见解,作者还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等方面进一步发掘其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内涵进行探究解析,明显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价值,它是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基础,而且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根本与核心问题。在该书第九章,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问题的论述为指导,联系以苏维埃俄国和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启发与实践经验教训。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析,要求研究者具备广阔的研究视野,不仅要立足国内经济生产实践,也要重视对国际生产关系形成发展和演进特征的分析,从国际生产关系演变进程的特征分析中总结一般规律,提炼经验教训,从而为生产关系结构理论的完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本书同样遵循这一著述逻辑,作者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对国际生产关系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提炼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第八章作者沿着他们提供的基本思路与方向,运用他们提供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从历史到现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国际生产关系形成、发展、演进及其当代特点进行探讨,拓展了目前政治经济学界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理论认知。更为关键的是,该书能够在把握国际生产关系演进发展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各个阶段的不同结构、不同矛盾、不同特点和不同阶级性质进行分析,立足当下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历史阶段,揭示我国推进国际生产关系及其复杂结构体系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历史与现实意义。
在第十章作者对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的生产关系结构、经济制度结构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在对现阶段生产关系作不同层面、不同方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的准确判断。以此为基础,再从空间范围、运行过程等角度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结构的内在矛盾及其特点,并形成了能够对我国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伟大实践提供有益参考的结论与思考,即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处理好与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的关系,使之更好地发挥在我国生产关系结构中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构中公有的所有制关系的辅助与支撑作用。
综上来看,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一书的论述中展现了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的多维度、立体化、启发性阐释论证,揭示了生产关系结构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前景,以及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