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

2024-05-15 06:50:00
统计与决策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秦 柳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合肥 230051)

0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并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有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趋势与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1—4]。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张占斌和王学凯(2022)[5]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性、主动性、全面性、协调性等特征;李涛(2022)[6]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实践特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守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调整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借鉴性的统一。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孙照红(2021)[7]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四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中国国情;于安龙(2022)[8]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了立足国情与与时俱进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同步推进、人民主体与以人为本并举并重、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等实践经验。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宋艳华(2021)[9]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至上法则、一元霸权格局、独占通吃逻辑;段妍(2022)[10]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超越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模式,打破了新兴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董德福和齐培全(2022)[11]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新兴国家追求现代化提供了新范本、新参考,为重构新的现代化世界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出发,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5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1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和本质要求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维度的现代化,而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全面推进的并联式现代化。

(1)经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追求的不再是过去建立在高消耗、高排放基础上的粗放式高速增长,而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2)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3)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举措。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成为人们的新诉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社会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社会事业发展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着力解决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只有发展为了人民,才能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就要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等多维度出发。关于现代化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著名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专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就提出了现代化的11项评价指标和标准。崔大树(2002)[12]从经济发展、社会与科技进步、生活质量等方面选取20个指标,建立了一个区域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测度模型。宋林飞(2012)[13]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选取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及其目标值。郭迎锋和张永军(2019)[14]选取15 个指标,构建了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这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内涵,涉及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领域和指标,对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述分析,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这5个方面选取29 个关键性的具体指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维度、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多指标评价方法有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包括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指数加权法等,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客观评价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其中,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其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同时新的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本文选取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5]:

(1)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得到标准化矩阵Z,其元素为:

(2)计算标准化矩阵Z的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rij(i,j=1,2,…,p)为原始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rij=rji。

(4)计算主成分载荷,反映主成分与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5)计算主成分得分。Fi=a1i X1+a2i X2+…+api XP(i=1,2,…,m),即对m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评价值,权数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6)指标得分标准化处理。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对主成分得分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Zj为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Zj∊[]0.2,1 ;Xi为指标值,Ximax为该类指标的最大值,Ximin为该类指标的最小值。

3 实证分析

3.1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总体评价

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演变规律,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2020 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数据主要来自2013—2021 年《中国统计年鉴》。在评价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年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见图1)以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5个一级指标的得分(见图2)。

图1 2012—2020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

图2 2012—2020年一级指标得分

由图1和图2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还是5 个一级指标得分,均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经济发展得分、社会进步得分和人民生活得分都有所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 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9 年的3.62%上升到4.2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9年的28935.75元下降到27758.31 元,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由2019年的11.66%下降到9.58%,外贸依存度和人均财政收入也都较2019 年有所回落。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无法阻挡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科技创新得分比2019年增加0.2121,增长26.9%,从图2也可看出,科技创新上升的势头更猛。这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正在快速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2 31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评价

为进一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本文对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的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各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见图3)和5个一级指标得分(见下页表2)。

图3 各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

表2 各省份一级指标得分和排名

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来看,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大致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排在全国前8位;重庆、湖北、安徽、湖南、江西、辽宁、陕西、河北、四川、吉林、河南、海南、内蒙古、广西、宁夏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依次排在第9至第23位;黑龙江、云南、贵州、山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排在最后8位。

从经济发展得分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排在前3 位,青海、新疆、甘肃排在最后3 位。北京经济发展得分最高的原因是,2020年其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排在第1位,万元GDP能耗全国最低,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依存度都排在第2位。甘肃的经济发展得分之所以最低,是因为其人均GDP最少,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排在倒数第2位,外贸依存度较低。

从科技创新得分来看,北京、浙江、江苏位居前3 位,内蒙古、新疆、西藏位居最后3 位。北京的科技创新得分排在首位,主要原因是其R&D经费投入强度、万人专利授权数、软件业务收入占GDP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在全国均是最高的,而且比其他省份高出较多。比如,2020年北京R&D经费投入强度是6.44%,比上海(R&D经费投入强度排在第2位)高出2.27个百分点。西藏的科技创新得分排在最后一位,原因在于其R&D经费投入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万人专利授权数、软件业务收入占GDP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都是最低的。

从生态文明得分来看,排在前3 位的是重庆、贵州和甘肃,排在最后3位的是河南、河北、山西。重庆得分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其森林覆盖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都较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化肥施用量较少。山西得分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其森林覆盖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都较低。

从社会进步得分来看,北京、上海和浙江位列前3位,海南、广西、云南位列最后3 位。北京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最多,城镇化率、人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均位列第2 位,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是其社会进步得分最高的重要原因。云南的城镇化率、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均位列倒数第2位,人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都较少,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导致其社会进步得分最低。

从人民生活得分来看,排在前3 位的是上海、北京和浙江,排在最后3 位的是贵州、甘肃和黑龙江。上海得分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均居第1 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不高。黑龙江得分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都是最低的。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20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和2020年31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增长趋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我国区域之间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差距还较大,有些省份的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协调推进各地现代化。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区域现代化有先有后,这是普遍规律。我国既要遵循这种规律,鼓励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引领和带动全国现代化,也要促进区域现代化协调发展。要加大对我国中西部落后区域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推动东部、中部和西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推动要素流动和循环,促进产业发展深度对接、生态文明深度联建、公共服务深度协同[16]。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或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形成人口集中与经济集聚相匹配的发展格局,在二者同步集聚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现代化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要解决和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比如,北京虽然现代化水平较高,但生态文明领域得分较低,是其短板。2020年,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75.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只有46.5%,单位面积农作物化肥施用量高达0.621吨/公顷,在全国仅低于海南(0.629吨/公顷),这些指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省份要在锻长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各领域协调、均衡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是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收入公平分配等都离不开政府。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失灵,比如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仅靠市场无法保证良好生态环境的供给,需要政府制定严格的制度来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猜你喜欢
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