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4-06-10 12:00卢海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医教医科医学院校

马 丽,卢海霞

(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模式,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的原动力,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路径[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适应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医学院校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的影响,使教学有效对接行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而推动产教融合、建立协同育人共同体,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本科层次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不可完全借鉴高职高专的模式[3]。因此,笔者对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重要意义,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进行阐述,为建立符合新时代医学院校特点的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参考。

1 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重要意义

1.1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新时代新挑战,我国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结构、培养质量、医药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不足。为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2018 年9 月,“新医科”的概念被提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指出,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2019 年10 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和企业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4]。2020 年9 月,《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把新医科建设作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行动路径。可见,为满足社会及行业需求,医学院校只有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增量[5-6]。

1.2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产学协作与产教融合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1]。人口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对维护人民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大规模应用为特征的推动下,医学正向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医学教育也需要改革[7]。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8],新医科人才培养是核心。医学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培养目标是新医科培养医学生的指导纲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新医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教学理念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其教学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对于推动“三全育人”意义重大,是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2],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必然要求。

2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师资队伍建设未充分引入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机制

教师对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理解不深入,未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意识[9]。教师团队意识不强,教师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极大地阻碍了学科间、专业间的相互融合[10]。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注重理论培训,缺乏产教融合及实践技能培训。教师开展的科学研究多为基础研究,缺少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未与临床、市场、实践结合以更好地服务社会[9]。此外,对于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的落实情况也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2.2 教学模式未充分融入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理念

面对新时代、新环境、新机遇,高等医学教育不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积极探索适合的发展路径。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模式下,从健康中国、新医科的要求来看,医学教育改革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虽然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被关注,但教学内容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并不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没有从医学专业特点入手,与行业领域结合不够紧密,未打通融合路径。在实践方面存在重形式、内涵不足的情况,开放性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医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或比较浅的实践层面,未能与职业特点有机结合。同时,忽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且评价方式单一。大部分医学院校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综合素质的评价,对职业精神、慎独精神、创新能力等关注较少。

2.3 资源平台未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社会性、服务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才培养需要专门的实验场所、临床教学基地、实验设备、医疗器械等硬件[11]。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的扩招潮流下迅速膨胀,如何将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逐步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院(学院)院(医院)合一等。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人力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临床教师不能全程参与学生培养,专职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以及重复管理、资源共享渠道不畅、资源浪费等问题,未围绕医学生的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成果转化等相关内容进行智库建设与整合。

3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3.1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的优化

3.1.1 完善师资培训制度 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新文件、新政策、新精神的学习,助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基地互建、互培、互聘。鼓励医学院校专职教师到实习基地进修或挂职,并将其与教师年终工作量挂钩,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有所体现;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资格考试(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制订产教融合的教师培训、访学和学术交流计划,开展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鼓励教师转型,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将学术前沿、最新发展动向及未来趋势等融入教学内容。

3.1.2 完善师资管理机制 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邀请医疗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计划,参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带教、临床见习带教、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建立教学全环节管理与考评机制。成立产教融合教学工作组(由学校和企业成员组成)设计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的教学保障制度[12]。制订产教融合下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完善实践导师遴选、培训、考核制度。结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与行业要求,促进学校与企业、行业、机构深入合作,发挥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督导作用。

3.2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教学模式的优化

3.2.1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教学内容应更科学、系统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及创新,紧密结合学科前沿与医学发展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立足医学院校学生特征,积极探索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应基于教学大纲、行业需求、学校定位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职业岗位(群)要求。通过理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行业需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一批学科交叉的融合课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智+”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教学手段,通过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和深入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内生动力[13]。各专业可结合自身特色开设专题教学模块,将专业特点、未来职业发展等融入其中。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师应深挖思政元素,发掘医学课程亮点,在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背景下,持续深入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课程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2.2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实践教学应对标行业需求 政府、行业、医院等共同参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11],这是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合作双赢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视域下医学院校需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实践教学是理论向应用转化的重要环节,要培养新医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才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应有机统一。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通过临床实训实践、学科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实践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设计训练项目[13]。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教学场地转移到真实工作场景,以专业的实践内容、灵活的实践形式,借助不同实践载体,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3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教学评价应更多维 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专业设置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制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教学模式及手段改革、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3]。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实践教学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延伸到医院、社区、实训基地等,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及参与人员等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评价体系也应更加科学,如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除专业教师、行业导师外,可将用人单位、实践部门纳入评价主体范围[12,14]。从理论、实践、应用3 个维度,凝练特色课程、集中优势课程,打造一批行业产业急需、具有医学行业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专业。

3.3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化

3.3.1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建立全环节的行业导师制度,发挥行业优势,将学校作为理论与实践、科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开发医学专业线上教学资源,确定线下学习内容,重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行业文化的专业思想,邀请知名学者、行业楷模、青年人才等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感悟书本上学不到的情感、触摸不到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3.2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高质量建设合作平台 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施医教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和平台。医学院校也应增强各部门内驱力,协同创建产教融合模式,学校和企业要有主人翁精神,整合人力资源优势,用好医疗行业合作平台,做好优势专业,加强学科建设。除与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外,还可与校外一些技术领先、医疗文化气息浓厚、发展空间大、科研实力强的机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把实训、实践基地打造成教书育人、“三全育人”的基地,培育学生爱国、爱岗、爱专业的职业素养,敬业、医者仁心、肩负使命的担当精神,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拓宽合作渠道,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创业实验室、就业单位联盟等。医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根据各个领域最新技术及时改造校内实训基地,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等,尽量提供最符合当下实际的实训条件,保障实践教学条件[4]。同时,要建立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保障机制[15]。

3.3.3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下创新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至关重要。因此,要深入思考如何改革合作模式、创新合作内容,从单一合作向学科群合作转变,从独立环节的合作向全方位深度合作转变,从学校为主体、企业配合的模式向校企双方都是人才培养主体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明确自身优势,建成一批区域化、共享型的产学研合作、医教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根据各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开办企业冠名学院,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16]。

4 结语

2020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走产业与教育融合之路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将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未来建设师资队伍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的必要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保障制度、教学模式、资源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加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精准把握人才需求,以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改革,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医教医科医学院校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