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青,刘丽舟,刘文军,许小红*
(1.成都医学院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500)
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期,医药行业因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实施,更是处于快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急需大量行业专业人才[1]。但是行业内企业招聘难,学生就业难,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等问题还普遍存在[2]。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3]。2019 年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4]。一系列政策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自2001 年开办药学等专业以来,借助四川省丰富的制药行业资源,长期坚持面向行业、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办学方向,多年来与省内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成都医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探讨在新时期有效落实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医药院校产教融合的实施和优化提供借鉴及参考。
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教育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等,一些高校和企业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这种模式的推广。
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可能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如实习费用、科研项目投入、知识产权划分等,利益分配不合理会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积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对刚性,教学人员的聘用、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监督管理等都要符合相关规定。行业企业要时时面对来自市场的经济压力,双方体制的差异导致合作积极性不高,需要一定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倾斜。
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方式,采用更灵活、实用的教育方法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人才。而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驱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难点。
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产业趋势要求课程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以保持学生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这需要非常密切的产业与教育机构合作,确保教材和课程能反映行业最新的发展和趋势,而如何保持这种常态是挑战之一。
产教深度融合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与产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而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招聘和培养兼具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的师资队伍也是面临的挑战。
随着“一致性评价、药品集采政策”等一系列国家医药政策的实施,制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剧烈转型发展期,人才需求变化明显,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研发技术岗需求增加明显;药品生产自动化、连续性程度不断提高,质量控制精细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操作技术人员水平、层次要求不断提高;药品销售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市场营销人员需求明显减少;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零加成实施,药品保障、调剂人员减少,药学临床应用需求增加。总之,制药行业人才需求多样性增强,人员素质要求提高,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基于以上形势与要求,未来药学教育要及时与行业密切接轨,让行业从“需求方”逐渐向“合作方”转变,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平台建设、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配合产业的发展才是唯一的发展道路。
一是实施分类分层式产教融合。制药行业企业种类很多,如制药研发与创新类、制药生产与质量控制类、制药市场与销售类、制药监管与合规类、制药供应链与物流类等,应采用灵活的方式与各种类型的企业合作。例如与制药生产与质量控制类、制药市场与销售类等企业,合作开展专科、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主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与制药研发与创新类企业开展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
二是开展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应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设计,强调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包括将工作场景、案例研究和项目作业融入课程中,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
三是实施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产业导师或教育与产业合作的导师,帮助他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是提供各种实习和实践机会。与产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经验,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职业网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五是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和创新中心,提供最新的设备和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这些中心可以成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六是开展持续的产业对话。教育机构定期与产业界进行对话,了解其需求和趋势,这有助于及时调整课程和培养计划。
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以全方位保障校企合作及构建长效机制,这对于促进产教融合、培养优秀人才以及推动产业创新至关重要。校企双方确定相应的负责人,成立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对校企合作中的具体事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师资互聘制度、项目资金分配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等,促进校企建立长期合作共赢模式。
自2016 年起,经过对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充分调研,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较大的修订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药物制剂专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半年调整为一年,学生将在企业实习一年时间,并在企业带教教师和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该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早日走向就业岗位,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打下良好基础。校内培养期间的课程体系也做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将课程分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增设分方向创新课程模块、岗前实训课程等。其中分方向创新课程模块和岗前实训课程主要邀请医药产业各岗位资深行业专家到校授课。其次,在充分征求相关岗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及时更新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板块,适当删减不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知识点。再次,大幅度提高实验课的比例,例如专业实验课和基础实验课单独成课,单独考核,要求实验课总学时达550 学时以上或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不低于0.8 等。最后,为打破课程之间的知识壁垒,使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贯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例如:综合性实验“氨茶碱的制备与药效学实验”,涉及原料药定性、定量检测,制剂成型,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评价,将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知识贯穿起来;设计性实验“青蒿设计性实验”整个实验项目从药材前处理,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鉴别,中间体制备,制剂成型,质量检测到药效评价等,包括整个药品研发流程。以上措施,使学校教学的知识体系不断与企业需求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清晰。
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企业深入参与日常教学及改革。首先,与企业专家联合开设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模块课程,例如本科课程“GMP 条款解读”“药品销售实务”“药品注册与申报”等,药学专硕课程“药学信息与医药知识产权”“药学研究概论与实例”“小分子化学药物设计策略”“药品质量管理”等,授课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其次,定期邀请各行业专家进校作讲座,例如主题可为“QbD 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药品生产制造中的GMP 管理”“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新医改政策下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制药行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涉及制药行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行业的变化和需求。最后,与企业资深人士合作收集行业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医药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有很多经典的案例非常具有学习价值。收集的案例包括“生产偏差控制实例”“银杏叶制剂地震带来的启示”“生物大分子药物肺部给药制剂研发失败案例”“多烯磷脂酰胆碱微胞注射液补充申请案例”“剂型改良型新药的选题与设计思路”“经方桔梗汤标准煎液的研究与建立”“一例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患者的病例分析案例”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院专业教学的特色,并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其中有9 份教学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教学案例,有7 份已经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库,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也多次在各场合介绍案例教学经验,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实践资源不足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大大拓展相关资源。我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结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中心实验室下设分析测试平台、药物新剂型研究与制剂开发平台、药物合成研究平台、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开发研究平台、药理学研究平台,总面积达两千余平方米。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实景实践场地。以科伦药业为例,作为国内输液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行业高端制造和新型材料双重特点,拥有多元化的研发生产技术,这些优势都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伦药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多种见习、实习机会,例如周末见习参观、寒暑假见习实习、毕业实习等,岗位包括生产管理岗、质量分析岗、质量控制岗、研究开发岗、物流岗、药物警戒监控等。2022 年我院与四川科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都医学院大学生校外药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立项,该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为实习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我院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主要培养基础实践能力,包括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即各种化学反应、化学分析测试方法、药物制备方法、药效评价方法等,主要实习场所是院内实验平台,同时前往企业进行参观见习,了解行业现状。大三阶段进行中级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进一步培养学生药剂、药理、药化方面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开始培养实验设计意识,接触较为复杂的课题项目等,主要实习场所是院内实验平台,暑期或寒假等到企业参加较长时间的岗位实习,参与校内外项目课题。大四阶段主要进行高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实习场所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参与研究型课题项目,鼓励学生去解决实际生产研究中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我院学生在历届全国实验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在“挑战杯”“创青春”及“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也屡获佳绩,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校企合作带动技术创新,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到不同企业需求,主要在以下3 方面与不同企业展开科研合作。
一是以带教本科毕业论文为纽带,解决企业技术小问题。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其他药学类专业实习半年,其间根据企业需求设计毕业课题,如:“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对PMT 片含量均匀度的影响”“WPN 有关物质的方法开发及方法验证”“奥美沙坦酯片的处方研究”等。论文带教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以企业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校内导师参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和企业内部预答辩环节的论文把关,同时校内外导师依托课题开展相关合作。
二是以药学专硕培养为契机,依托项目开展技术合作。与学硕不同,药学专硕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药学专硕学生在学校学习半年,剩下两年半时间实习,其中至少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学院与科伦药业、倍特药业等多家大型企业联合培养药学专硕,双方协商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可以是学校现有技术成果输入企业,或者基于双方研究兴趣协商课题,根据项目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和进展程度,对技术合理分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缩短技术积累周期,分担企业研发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目前我院与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注册申报、临床研究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三是搭建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技术合作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校企联合攻关一方面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校企联合技术攻关能加快校内科研成果积累,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目前我院与企业在药物中间体、药品高端制剂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
首先,我院在实习带教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实习见习的顺利实施,例如:《企业带教导师的遴选培训制度》《校内学业导师制度》《本科生实习手册》《药学专硕校外实践考核制度》《校外专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等,这一系列制度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性实施。其次,针对校企合作项目中面临的知识产权划分、利益分配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保护双方利益的同时促进校企科研合作。最后,制定定期举办沟通和交流会议制度,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使产业界与学术界能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趋势和市场信息,促进双方互动,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校企之间建立师资互聘互培机制,促进师资融合。首先,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例如,完善高等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要求45 岁以下的教师每3年完成至少3 个月的实践等。其次,学院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模块课程教学及专业教育工作。最后,学院定期对企业带教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几年师资互聘互培,校内教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行业经验,企业带教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
校企文化融合是促进校企资源共享的源泉,是校企持续合作的精神枢纽,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带入校园文化中,将朝气蓬勃、求实创新、只争朝夕的校园文化带入企业文化中,二者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以科伦药业为例,为促进校企文化交流,校企双方联合举办各种活动,例如联谊会、羽毛球交流赛、员工培训、辩论赛等。此外,党建工作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党支部经常开展各种学习、思想交流活动。
强化宣传,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育人工作。首先,在学校主页、院系微信公众号、院系网站、企业网站等多平台及时发布校企合作相关进展和新闻。其次,定期召开实践基地教学会议,各实践基地分享带教信息,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便于及时在各平台沟通交流合作经验。再次,参与政府搭建的交流平台,分享校企合作经验和信息,如2022 年6 月,学院许小红院长在新都区医药医贸企业座谈会上作报告,吸引了很多企业关注我校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会后多家企业与我院进行了联系,咨询相关人才联合培养的具体细节。最后,院校交流时,分享校企合作经验和信息,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二次医学教育学术会上,学院代表学校在大会上做了题为“行业导向、师资互聘,科教联动、地方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类人才”的报告,受到省内其他高校的高度关注。
基于多年的产教融合,我院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与认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各制药企业的中坚力量。此外,我院申报的题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获得成都市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专项项目经费支持,相关经费全部用于进一步的产业人才培养中,形成良性循环。在药学领域,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研发、生产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