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魅力的充分体现,受文化全球化趋势影响,茶文化对外交流已成大势所趋,对国家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外交流中,语言成为文化互通的最大障碍,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可将深奥的茶文化转换成英语传达给国外友人,使其能够加深对茶文化与相关知识的了解,如茶品类型、起源地、文化背景等等,从而充分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在英语翻译中,还要注重中西方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差异,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尽量将原文意思准确翻译出来,为茶文化对外交流提供更多助力。
英文翻译是通过英文标注,将其他语言转变成英语,达到与外国人交流的目标。在翻译中应遵循“雅”“信”“达”三项准则,其中“雅”是指翻译期间要利用语言文字修饰原文含义,增强译文的魅力与感染力;“信”是要求译文必须忠于原文,按照原文内容进行翻译,使原文与译文间的信息量相同,翻译官应做到谨慎认真,不可掺入主观意识,曲解原文意思;“达”是指译文翻译应言简意赅,不可过长,以免影响读者阅读与理解,要求以通俗易懂的译文传递原文含义,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此外,英语翻译除用词规范之外,在语义表达层面也有相应准则,即禁止用指代不明的文字进行形象化翻译,而是要确保概念统一,这就要求翻译官要坚守翻译准则,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和专业能力,准确高效的完成翻译任务[1]。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将茶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扩大对外交流覆盖面积,对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英语作为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纽带,可将文化内容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和地区,吸引国外游客的到来,对我国茶文化传播与跨国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但集成了儒、佛、道等思想精华,还涵盖许多民间艺术精髓,始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现阶段,国民生活品质提升,越来越注重养生,饮茶作为高雅兴趣,不但提神醒脑、清火排毒,还具有减肥保健等功效,深受国民喜爱,但很少有人能够准确解读茶文化精神,对背后故事、文化背景一知半解,而外国友人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更不全。通过英文翻译在茶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可使此类文化以英语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被更多世人所知晓,特别是母语为英语的西方国家,更能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知晓不同类型的茶品、茶器、茶精神等,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此外,在文化传播中,国民为了适应文化潮流,也会自觉学习和接触茶文化。例如,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韩国得到认可,且准备将其申遗,激发了我国民众对儒文化的探究欲望,逐渐在社会上掀起国学热的浪潮。茶文化通过英文翻译同样会激发国民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文化挖掘与传承之中,使其被更多外国友人看到,并加入到文化学习与宣传队伍中来[2]。
我国作为茶叶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发展史,从《茶经》问世开始,我国茶文化便正式形成和发展,该书中详细阐述了茶叶种植、采摘、制茶等方式,还介绍了不同茶具品茶的方式与感受,融入民族化因子,形成完善的中国茶文化体系。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想促进茶文化的跨国融合,就需要通过英文翻译的方式,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表述出来,茶学专家通过深入了解各国的茶文化,深度分析不同文化特点与内涵后,对全球茶文化未来发展前景、方向进行评估,结合茶爱好者的需求与反馈,不断创新优化本土茶文化,各国在相互交流中融合发展,使茶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文化旅游成为新潮流,茶文化旅游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对国家之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应大力推广。但是,茶文化对外发展中语言问题成为最大障碍,国家之间的语言不通,影响产品介绍与内涵展现,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在此方面能发挥出重要作用。但通过英文翻译,可使文化之间互通,为茶文化交流与对外发展提供切实保证。
2.3.1 是茶文化对外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背景下,开始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国友人,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国,与各国友人共享茶文化。对此,应提前做好迎接准备,英语翻译作为茶文化对外发展的助力之一,在语言相通的前提下,双方才能够表达需求,实现顺畅的沟通,否则外国友人只能是走马观花,很难体会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其他风景名胜相比,茶文化本身带有巨大的文化能量,只有通过精准的英文翻译,才可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扬出去,可见注重英文翻译对茶旅游发展的作用,应给予高度重视。
2.3.2 是茶文化对外发展的桥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国茶文化对外发展应注重创新,除了形式创新之外,还要注重语言方面的革新,在汉语介绍的基础上,面对西方国家的游客应提供英文讲解和翻译,并尊重中西方文化背景、语言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茶文化交流中,翻译者应充分了解双方差异,我国茶文化主张清新淡雅、英国崇尚下午茶、美国人喜喝冰红茶,这就需要译者遵循儒家“和而不同”的说法,能够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尽管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各具特色,但英文翻译可发挥桥梁作用,消除彼此的隔膜,实现共同发展。在茶旅游行业发展中,英文翻译更是不可或缺,译者与导游一同带领外国茶爱好者走访各处茶园,了解茶叶种植、采摘与加工制作等流程,并知晓每种茶叶背后故事与民间传说等,从而激发探究兴趣与购买欲望[3]。
2.3.3 是茶文化对外发展的保证。中国茶文化是多种文化结合,兼顾田园风光、生态之美、优秀文化等,深受国外游客的青睐。但是,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优秀的旅游形式同样需要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茶文化本身具有悠久历史,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之中,通过英文翻译对外传播,足以打动其国内外游客追求宁静、向往自然之心。在茶文化旅游中,可通过口语与笔译双重翻译,使外国游客了解中国茶文化,还可创建专门的宣传网站,以互联网联动方式,将茶文化展示给各国民众,欢迎大家的到来。
当前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显著,我国茶文化如何乘借“东风”,更好的“走出去”值得深入探讨。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应注重相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在“一带一路”影响下,借助国际茶会契机,不断拓展茶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文化内涵,并与沿线国家交流中做好翻译工作,真正实现跨国传播。对此,要求翻译者提前做好翻译准备,并借助国际茶会、博览会等契机进行茶文化传扬。
一方面,做好译前准备。在茶文化交流环节,先要做好行前准备,应选择更符合场合、易于文化传播的服饰,如唐装或汉服,可展现浓厚的中华文化韵味;还要提前准备交流材料,以及中国风伴手礼,如茶叶、茶具等;翻译者出行前应规划好路线,以免因堵车、迟到等让对方留下不良印象;还要做好心理准备,茶文化交流现场人员众多,对译者专业水平带来严峻挑战,在交流中很可能遇到未了解过的茶叶类型或相关知识,应保持头脑冷静,可请交流人员讲解内容再翻译,这样可避免翻译错误,还可拓展知识。
另一方面,拓展茶文化交流渠道。我国茶文化需要“走出去”,可借助国际茶会的契机,促进文化宣传。例如,日本、比利时等国家每年都会举办茶会,各国茶爱好者、茶商都会参与,交流和展示茶品、茶器等产品,促进茶叶贸易,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海上丝绸之路将我国茶文化传播到了更多国家或地区,再如万里茶路,从我国福建到蒙古、俄罗斯、再进入欧洲,使得茶文化宣传渠道进一步拓展,通过英语翻译使更多国外友人了解中国茶叶,对我国茶行业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背景下,许多园博会、博览会等活动召开也为茶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以茶艺歌舞、茶品评鉴、茶学知识问答等方式,对我国优秀茶文化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此期间,对英语翻译工作也提出严格要求,应灵活运用翻译策略,精准传达意义,为茶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承贡献更多力量[4]。
茶文化对外交流应注重英语翻译的应用,并要求译者掌握多种翻译技巧,可灵活应对不同的语境与翻译要求,准确传达内容,具体如下。
3.2.1 结合特定场景翻译。将中西方词汇对比可知,英文词汇量要少于汉语,因此更易出现一词多义情况,确保英文翻译准确的前提在于结合特定场景,将语句的真正含义表达出来。在翻译期间,要求译者翻阅大量资料与文献,并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结合使用情境进行翻译,不但要明确词语本身意思,还要掌握在特定场合中的衍生演绎,以免翻译内容出现失误。例如,在“lass”翻译中,不同场景下的含义不尽相同,如“She is the last woman to go”,可翻译成“她是最后一个走的”,但在翻译“She is the lass for such a job”时,如若仍然直接翻译,便是“她是最后一个做工作的人”,但实际上是“她无法胜任该工作”。可见,在不同场景下英文词汇的诠释不同,应遵从西方逻辑思维,可才避免文化冲突引发的错误翻译,使真正含义得以准确表达。
3.2.2 适当应用增减法。因汉语与英语在词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翻译时常常出现一词多义情况,且部分汉语词语无法用英语解释,需要灵活使用翻译技巧——适当增减法。在茶文化英译期间,要避免严重逻辑错误、语句不通情况,每句英语都要独立成段,使听者能够明确翻译内容。例如,翻译语句内出现多个定冠词,在茶文化交流中,可直接将其省略掉,而文言文翻译时,则要根据语境和语言表达需求,适当加入新的英语词汇,使原文内容得到清楚、准确的表达。
3.2.3 音译与注释相结合。因茶叶属于特色农林产品,不同地理位置生产的类型不同,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地域特色,翻译期间难免遇到许多地名,可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对于单纯音译难以准确表示或与其他译文无法区分的情况,可采用音译与注释相结合,如“Fuding White tea(福鼎白茶)”、“Da Hong Pao Tea(a superor Oolong tea)(大红袍)”采用译文方式备注其是武夷山生产的极品乌龙茶,不但可向外国茶爱好者介绍茶叶产地与类型,还可激发其对我国其他地区特色茶叶的好奇心[5]。
在茶叶贸易中,跨境电商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如若多个电商企业销售同一种中国茶叶,甚至同一产地的茶叶,这便需要考虑英文信息传播标准化的问题,如若忽视这一点,很可能自说自话,影响茶文化在国际市场中传播的严肃性、权威性,进而影响销量。对此,翻译者应统一翻译标准,尊重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并巧用翻译技巧,吸引更多外国消费者的关注与支持。
一方面,统一翻译标准,展现文化精髓。在茶文化交流中,存在翻译不标准的情况,影响后续文化传播与跨境电商发展,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使翻译的茶文化能够获得外国人的理解与认可,产生探索兴趣。当前市场现状来看,国外按照发酵方式、发酵程度的不同,将茶叶分成多种类型,在明确分类前提下,统一翻译标准,使茶文化翻译更为轻松,便于外国茶爱好者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茶文化涉及许多专业术语,部分术语可按照统一标准翻译,以免增加外国友人的理解难度,包括制茶工艺、茶精神等方面,以西湖龙井为例,按照固定思维翻译会增加理解难度,不利于茶文化传播,可采用直译方式,直接翻译成“Xihulongjing Tea”,不但方便记忆,还会激发外国友人的好奇心,主动探究茶叶内涵与源起,结合龙井茶背后故事进行茶叶内涵、发展历程翻译,可加深西方人对茶叶的理解,传播效果倍增,并带动消费。在电商运营中,个别卖家会迎合消费者心理,指出茶叶的减肥功效,却很少提及茶叶典故与文化内涵,使得原本独具特色的中国茶叶被埋没。以西湖龙井为例,该茶反映出了我国的孝道文化,传说乾隆皇帝曾用西湖龙井治好了母亲的病,并将18棵茶树封为御茶树,至此西湖龙井声名远扬,后人纷纷买来送给长辈品饮。跨境电商如若能够意识到文化传播的力量,在售卖页面上加入孝道文化的英文故事,展现文化精髓,将更易激发买家的兴趣与购买欲望[6]。
另一方面,尊重中西文化差异,感悟茶文化奥妙。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茶文化也特色鲜明,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外国友人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选用恰当的词语与翻译技巧,将茶叶巧妙地翻译出来,使译文与读者思维相适配。例如,英国人喝茶时喜欢混饮,将奶、糖等加入茶水中,减轻茶水的苦涩感,使其更加甘甜。但《茶经》中提及“啜苦咽甘,茶也”,茶若人生,总是甘苦相依,这不但是茶的真味,同时也透露着人生哲理。在该词翻译中,如若仅仅译为“Sipping bitterness and swallowing sweet”,尽管能够忠于原文,但会使西方人产生抵触感,无法接受茶的苦味,这就要求电商人员应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结合外国友人的认知习惯进行产品翻译,在上述翻译的后面补上一句“It’s like life”,不但会使其领会到“啜苦咽甘”的深层含义,还会通过饮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茶文化的奥妙,从而激发购买欲,促进茶产品销量提升。
综上所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茶文化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到来,为了更好地介绍茶产品与文化内涵,应充分发挥英语翻译的作用,打破语言交流障碍,并通过借助国际茶会契机、运用翻译技巧、依托跨境电商宣传等方式,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充分体现茶文化魅力,使外国茶爱好者被深深折服,在文化碰撞与交流中,将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