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数字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翻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蓬勃发展。虽然机器翻译(MT)技术显著提高,但由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机器翻译(MT)译文中的错译、漏译等现象仍十分常见,需要结合人工译后编辑(PE)以保证翻译质量。“MT+PE”翻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优势,提高单位时间产出,同时确保译文质量。而这一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和进步中。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想要学习和了解茶文化,茶学专业中涉及大量行业科技词汇和中国特色词汇,高质量的英译文欠缺,使得宣传和掌握茶学文化难度不小。本文旨在通过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对茶学文本进行分析,总结问题,梳理思路为高质高效地翻译茶文本提供借鉴和方向。
随着数字媒体爆炸式发展,包括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机器翻译技术研发与系统设计、机器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机器翻译适用性对比研究以及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等方面着手,对机器翻译进行了研究。如樊玉消[1]围绕“机器翻译是否能够取代人工翻译”对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关系的研究,展开分析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优势与不足,指出由于“翻译是以人为中心的”、“翻译受到语境的制约”、“文学翻译等领域离不开人”,人工翻译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杨璐等[2]设计了一个基于编解码递归神经网络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模型,基于知识的上下文向量来映射英语和汉语单词,其目的在于能够通过更多考虑单词的实际意义来实现更准确的翻译输出。Ashengo[3]采用基于语境的机器翻译和递归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将英语文本翻译成阿姆哈拉语文本,研究发现这种方法比起简单的神经机器翻译,性能等各方面有所改善。邬昌兴等[4]则对机器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计算机科学的自然语言处理出发,提出现阶段自然语言处理教学应与时俱进,应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为核心,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教学法形成对比,从而培养符合当今市场需求的人才。王华树等[5]则从翻译硕士的翻译技术教学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翻译技术教学现状,统计了全国两百多所招收翻译硕士院校的数据后得出,目前翻译技术教学中存在教学意识薄弱、课程体系缺失、教学资源匮乏、专业师资欠缺等问题。张法连[6]基于机器翻译适用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谷歌、必应、欧路、腾讯这四种机器翻译的译文,将机器翻译难点归结于四个方面:“术语的语际理解与对等”、“多义词的含义选择与顺应”、“语言色彩的感知与再现”以及“语句的逻辑判断与重建”。
由此翻译过程从译前准备为确保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再到译后审校编辑能够进一步实现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风格的一致性。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茶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传统学科,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在现代茶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学研究日趋成熟且逐渐系统化,茶元素和茶产品的认知更具专业性和具体化,使茶学文本增加了许多茶专业化词语。鉴于此,无论是从事茶企业或者是相关的技术人员,都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表达。
就词汇层面而言,可分为茶名、茶道以及茶叶加工等,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其词汇特点,词汇来源,从而进一步归纳其特征,才能忠实地传递信息[7],而鉴于其文化背景的丰富性,机器翻译无法准确传达原本词汇的含义,由此译后编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些专业词汇比如:茶坯,专业翻译为:dhool;有道翻译结果为:Green tea;搜狗翻译结果为:Tea blank,若是直接采用,显然不妥,再比如儿茶素catechin、回味aftertaste、茶碱theophylline、茶巾teacloth、茶道teaism等都是茶学领域常用专业词汇。通常的做法是对等传达,广泛查阅资料,再敲定。
茶作为专业化门类,其词汇特征具有普通词汇专业化的特点,比如tossing一词在矿物加工专业中是“洗矿”的意思,而在茶学专业中意为“浪青”;再如caddy在体育领域意为“球童”,在茶学专业中意为 “茶叶罐”等等。鉴于此,词汇在不同专业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意义,翻译时切忌固化思维,需要结合语,选择恰当的译本。
茶学专业英语的构词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派生词(derivation):semi-fermented(半发酵的);缩略词(abbreviation):CTC:cut tear crush(红碎茶);合成词(compound):jasmine pearls(茉莉珠茶)等。茶学词汇多元且丰富,词汇具有多源性,如:young hyson 熙春茶中hyson一词源自粤语[8]。
就句法层面而言,茶学专业英语中包含有大量农业科学知识,包括茶养生、茶历史、茶文化、茶培育、茶加工等。该专业文本逻辑性强,用词规范,文章朴实,信息传达准确。茶学文本的第一个特点是无灵名词做主语居多,由于茶学文本描述的是事实或发现,因而使用无人称句子使用较为频繁。第二个特点是被动语态使用广泛,恰当使用被动语态可以突出重要信息的突出地位,提高表达效果,体现表述的客观性(杨文秀,2012:12)。在翻译中,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的同时,译者还需采用仿译、增译、减译、转译、顺译、分译、合译等翻译策略,才能规避掉机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译文质量。所以译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以《饮茶史话》文本为例,源文内容主要是茶树栽培、采收和茶的烘焙,以及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这些都被赋予深厚的专业知识内涵。所以,茶有很多专门的词汇并在源文本中引用了大量古籍来介绍茶的科学和文化。此外,有许多反映中国文化独特特征的词汇,机器翻译很难满足译本的准确以及丰富性的要求,需要译者在译入语中找到相应的词,再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如意译、音译、注释等将用于处理难词。
茶学的相关词汇,专业性很强。
例1:“当然唐代有饼茶,也有散茶、末茶,以饼茶最负盛名。”
DeepL:Of course,in the Tang Dynasty,there were cake tea,loose tea and tea,with cake tea being the most prestigious.
有道翻译:Of course,there were cake tea,loose tea and end tea in the Tang Dynasty,and cake tea was the most famous.
搜狗翻译:Of course,there were cake tea,loose tea and late tea in Tang Dynasty,and cake tea was the most famous.
译后编辑:And there were Cake Tea in the Tang Dynasty,as well as Loose Tea and Dust Tea,with Cake Tea being the most famous.
分析:
上述例句中,机器翻译能够完成句子的基本翻译,且译文质量是过关的,可以采用,这为译者的翻译效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然机器翻译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译后编辑。首先是细节拼写上,DeepL、有道翻译以及搜狗翻译对于该句子中专有名词的处理,均未进行首字母大写,直接以普通名词书写,笔者认为作为专有名词,需要在译后编辑的过程中进行改写;再者准确性有偏差,在中国,有不同形状的茶。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存放不当,茶叶的原貌会被破坏,很容易被压碎。因此,茶叶需要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以保持其风味和质量,减少运输途中的伤害。此外,茶叶制作成各种形状可以提高其美感。译者分别搜索了 “饼茶”“散茶”还有“末茶”。“饼茶”指的是茶被紧紧地压成圆饼的形状,字面上可以翻译成“蛋糕茶”;“散茶”指的是松散的、未被挤压的茶叶,而“松散”的意思是“没有牢固地固定、没有握在一起或绑在一起”,所以可以直译为“松散的茶叶”;由此,对于“饼茶”和“散茶”的机器翻译结果符合其原文。但是对于“末茶”的处理,DeepL、有道、搜狗的译本分别为:“tea”、“end tea”、“late tea”,显然错误,译者在译后编辑这一环需要进行再次处理,“末茶”指的是将茶叶制成细粉,充分干燥后,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再慢速研磨成细粉,基于此,译者搜索了“dust”一词,牛津词典的一种解释是这的:由非常小的特定颗粒组成的细粉物质。很恰当地描述了其特点和含义,所以“末茶”可以理解翻译成“尘茶”,进而英文表达为“Dust Tea”。所以首先译者需要对这三种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形式原文,还可以忠实地把意思传达给目标读者。此外,这种翻译保留了特色,遵循目的论的忠实原则,通过再现“散茶”、“尘茶”、“蛋糕茶”等平行结构来再现原文中的词语结构。
例2:“书中介绍了宋代皇室御用茶园北苑的历史、制茶技术、进贡的经过,记录了龙凤团茶的形制与规格。”
DeepL: The book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Beiyuan,the imperial tea plant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the tea-making technology,the process of tribute,and records the shape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Dragon and Phoenix Group Tea.
有道翻译:The book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Beiyuan,tea making technology and tribute process of the imperial tea garden in Song Dynasty,and records the shape and specifications of Dragon and Phoenix group tea.
搜狗翻译:The book introduces the history,teamaking technology and tribute of Beiyuan,a royal tea garden in Song Dynasty,and records the shape and specifications of Longfeng tea group.
译后编辑:The book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Beiyuan tea garden used by the imperial family in the Song Dynasty,the technology of making tea and the process of paying tribute tea.It also records the shape and specification of dragon and phoenix cake tea.
分析:机器翻译的三个译本基本传达出句子意思,且结构以及表达是可行的。只不过“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根据《中国茶学词典》注释,“团茶”是一种饼茶。宋初(978年),唐太宗派使者到建安北苑去监督其制作,并将这定为皇室专用茶。龙凤呈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和平的世界,由此龙凤的图案被印在茶饼上,得名“龙凤团茶”。三个机器翻译软件分别处理为:“Dragon and Phoenix Group Tea”、“Dragon and Phoenix group tea”、“Longfeng tea group”,对于“团茶”机器翻译处理为“group”显然不妥,译者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将其理解成“龙凤呈祥饼茶”,保留了它的原始形态和文化内涵。此外,这种翻译可以忠实地表达其在源文本中的意义,遵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理论。
“茶学文本通常强调描述清晰客观、文辞简洁、条理有序、结构严谨等,但通常也具备文化美感,我国许多茶学著作多由茶学研究者和文学作家并兼的学者著成”[9]。作者在对茶产品进行描述时通常在用词造句方面进行反复推敲使其具备美感和文化底蕴,从而更吸引读者的兴趣。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要结合语境并体验其文化内涵。所以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逐字转换,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对于一个陌生或不熟悉的领域来说,的确有必要查阅大量文献来了解其文化背景。而机器翻译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比如中国的茶文化,对于那些陌生的术语,译者应善于利用各种搜索工具和渠道了解其背景知识,如对于一些茶具的名称,译者不仅需要查一些文字资料,还需要观看大量的视频和浏览一些介绍它的图片,以便译者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这个术语并采用更合适和准确的翻译。此外,为了让译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合理可验证,阅读大量文献和材料可以帮助译者避免主观翻译,从而导致误译或省译。此外,一篇合格的专业翻译还应该有严谨的格式。因此,译者在格式、排版上也需要进行再次编辑。
当然基于上述“MT+PE”案例分析,虽然机器翻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总的来看,翻译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翻译的应用帮助译者实现快速翻译,改变了译者的传统工作模式,给语言服务行业注入全新的动力和活力。由此“MT+PE”翻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优势,提高单位时间产出,同时确保译文质量,具有极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