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曾宇,曹映霞
(1.湘南学院;2.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湖南 郴州 423000)
茶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积淀下的瑰宝,不仅展示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更是融合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学习茶文化,对于人们修身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渗透茶文化,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平和心态、审美能力,自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幼儿拥有良好的品质,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迎接小学的学习。
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人在生活中创造文化,但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地创造下,又从已知文化中不断向前迈进,走向新的文化世界[1]。茶文化诞生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历长久的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不断的变迁,幼小衔接也是文化变迁的一个过程。幼儿从幼儿园学习转变为小学学校学习,师生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难度都发生相应的转变。学生在面对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和危机。如果处理不好文化变迁产生的衍生问题,不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产生的变化,就容易使学生进入不太稳定的状态中,难以完成幼小的过渡。这就需要加强幼小衔接教育,观察和了解幼儿内心的变化,积极的引入贴合幼儿现实生活的茶文化内容,营造适应幼儿的新文化环境。在营造的文化环境中,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例如茶艺、茶道、茶歌、茶舞等,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调动视觉、听觉、大脑,并对全新的文化内容产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发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茶联谊、以茶会友、以茶养心,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应对环境变化,并展开人际交往,强化内心的力量,使幼儿从认知、认同、再到适应,从恐惧、抵触、到接受,完成幼小上的过渡。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积淀丰厚了文化内涵,形成“中和”思想、道法自然的意境、领悟内省的精神追求[2]。其中“中和”思想是儒家精神内核,能够培养学生中庸的态度,在持续的学习和发展中,通过强化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最终达到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这种理念的渗透,能够使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会理性思考,并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形成理性客观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掌控全局,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和谐谦逊的态度,使学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的人际关系,能够保持内心平和,并完成思想的转变。例如,在煮茶泡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心平气和的状态,感受茶香飘散出的生机,实现思想和精神的升华。而道法自然的意境,主要是指需要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茶叶在大自然中生长,对于茶树的培育和茶叶的制作,需要遵循客观的规律。而在品茶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冲泡的流程,遵循茶叶饮用的规律。将这些客观存在的规范,以及客观条件和自然规律传递给学生,能够帮助幼儿遵循客观规律,在完成幼儿园学习后,自觉地跟随小学教师展开知识的探索。领悟内省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地思考,使内心得到净化。茶不但能够起到健体、提神、解渴的功效,还能够净化人的思想。通过饮茶和品茶,使幼儿能够主动摒弃错误的思想,疏解身心的压力,并审视自身,了解小学学习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控制自身的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为适应小学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教育活动不仅局限于特定的学科,而是通过落实整体化的教学内容,使幼儿教育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幼儿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使学生在面对全新茶文化时,会有着不同的反应,文化的接受程度也表现较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对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认知,并对幼儿展开积极的引导,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茶文化活动,为茶文化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渗透提供支持。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茶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不了解茶文化的育人作用[3]。大多数教师没有茶文化教育的经验,认为茶文化与幼儿园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强,在渗透茶文化的过程中找不到切入点,导致茶文化的融入深度不够。例如,很多教师认为茶文化相关的信息和资源的收集和应用,需要增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成本,相应的活动资料和设施配置难度大,导致设置的茶文化活动停留在图片展示、内容讲解等层面,很多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不能感悟茶文化内涵,导致茶文化还不能指导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出现文化知识融入上的阻碍。
面对幼儿到小学教育中产生的变化,以及幼儿类型、情绪、态度出现的不适应性,需要幼儿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同时也需要家长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通过家校的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完成幼小过渡。但是,幼儿园对家庭资源利用过少,很多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积极性不足,未能认识到幼小衔接和过渡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对茶文化的忽视,而幼儿园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与家长展开及时的沟通,导致开展的茶文化教育局限于幼儿园中,教师不能灵活地利用文化资源,不能将茶文化应用到幼小衔接的全过程中,导致文化教育的功能发挥不全。而家庭教育力量薄弱,家长不能快速的了解学生情绪的变化,以及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和环境适应上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也阻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
紧密结合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情况,坚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幼儿兴趣特点,科学导入茶文化,组织多样化茶文化教育活动,丰富茶文化呈现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4]。吸引幼儿主动了解茶文化,从而增强茶文化教育效果。第一,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文化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选择性制作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趣味图片、影片、动画带到课堂当中,组织学生一同观看,更加直观的了解茶文化来源。并围绕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如“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是否有品尝过?是什么味道的?它源自于哪里?”等等。由于幼儿的年龄阅历不同,有部分学生或许会在家中见到过父母品茶,所以自己也会认识一些茶叶,这时便会踊跃回答教师,其他幼儿也会在他们积极发言下,带入到茶文化学习当中,即便不了解茶文化,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也会展开联想,形成对茶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第二,教师可选择将地方产的茶叶拿到活动当中,自身穿上符合茶文化的服装,拿上茶具,在幼儿面前展示沏茶、泡茶、品茶以及茶礼仪,幼儿在观赏过程中会欣赏到茶艺表演的美,正确认识茶的礼仪要求,对茶文化获得进一步认知。第三,根据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区域活动,将茶文化融入幼儿角色游戏当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兴趣特点,针对性投放游戏材料,重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生活区域内开展“挑茶梗和包装茶叶”活动;美工区域开展“装饰茶壶、设计茶叶包装”活动;科学区域开展“种茶、茶的秘密、茶叶聚会”活动;角色区域开展茶艺表演。通过开展多样化特色区域活动,让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自主选择,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茶文化学习活动当中,能够在良好的兴趣驱动下,激发其对茶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主动学习茶文化,为进一步认识茶文化,体味茶文化魅力奠定良好基础。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渗透茶文化,提高幼儿对茶文化的认知,一是应重视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合作力度,引导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建立起双向沟通机制,更有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幼小衔接。在具体实践中,应利用微信平台组建幼小衔接教育群,邀请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加入其中,紧密围绕茶文化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方法、方案和路径展开深入交流、探讨。通过组织特定交流,能够让幼儿园教师深入理解小学一年级的茶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掌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与授课方式,从而提前引入幼儿教育中,丰富茶文化教育形式,提升茶文化教育有效性[5]。二是定期带领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参加研讨会,成立幼小衔接办公室,围绕茶文化教育经验和想法进行分享、交流,共同制定一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茶文化教育方案。并合理分工,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共同促进茶文化教育高质量开展。三是还可通过充分发挥茶叶协会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优势作用,通过与幼小衔接教育合作,茶叶协会能够更好地弘扬茶文化,提高知名度,幼儿园也会获得更加丰富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实现双赢。其中,应充分利用茶叶协会拥有的丰富茶文化资源,开展幼小衔接茶文化教育活动,比如,利用茶叶协会提供的茶叶、茶具,渗透茶文化,让幼儿正确认识茶叶的加工过程。还可邀请茶叶协会知名人物为学生讲解茶叶的来源、生产工艺和文化历史,对学生形成熏陶,使其将理论延续到实际生活,提高幼儿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四是深入挖掘茶文化,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融合点,从幼儿园茶文化到小学茶文化,明确幼儿需要一个认识、认同、转变和适应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善于观察幼儿内心世界的变化。根据一系列变化努力营造适应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新文化融入环境,采取过渡性、渐变性的茶文化教育方法,实现幼儿园茶文化与小学茶文化有机融合,最终促进幼小衔接顺利进行[6]。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担任着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担,家庭教育会贯穿人的一生。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庭在茶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家庭中是否拥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决定着幼儿对茶文化的接受力和喜爱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家长是幼儿兴趣的激发者,也是孩子茶文化培养的领入者,只有在家庭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增强幼儿家长对茶文化教育的认知、重视和掌握,发挥家长自身才能,树立正确教育观,不断提升自身茶文化素养。进而才能为幼小衔接茶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开展茶文化教育,应重视发挥家庭、幼儿园、小学三大主体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找准自己的定位,履行茶文化教育职责,并付诸行动,帮助幼儿全面认识、了解并吸收茶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首先,幼儿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加强对幼儿认知观念的正确培养,明确认识到幼儿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不可一味地进行灌输。因为幼儿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是直观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从小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先入为主”[7]。如果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知识概念,将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将幼儿根本无法理解的茶文化知识,转化为更加生动、直观、形象的茶文化相关动画、儿歌,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幼小衔接问题。其次,为更好地发挥茶文化育人功能,还应重视构建幼儿园、家庭、小学共同育人平台,加强三方协作配合,实现教育合力,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其中,可选择将小学中的茶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和家庭中,有助于拓展幼儿接触范围,增长见识,开拓知识视野。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配合,将一部分重心转移到幼儿身上,加强与幼儿园、小学间的紧密联系,了解幼儿成长发展情况,协同幼儿园打造茶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再次,还可以选择在一些校园家长会活动、幼儿园一日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带领孩子动手实践做一杯茶,让家长、老师品尝,将制茶工艺、品茶礼仪都传授给家长,使之对茶文化形成正确认知。最后,组织开展茶吧活动,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毕业阶段,应结合本土资源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由大班的爸爸们为小朋友们展示茶技艺,由小朋友们进行茶艺表演,为老师敬茶,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成果。以此来实现家园互动交流,让幼儿更加深刻理解、品味茶文化,提高家长对茶文化教育的重视。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这一过程关系到两个教育阶段能否顺利地过渡,也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情况。因此,落实幼小衔接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上,存在着较多的难题。而引入我国传统茶文化,利用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茶艺、茶道、茶歌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形成平和、稳定的心理,为幼小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对茶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需要幼小衔接教育,能够贴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导入和渗透茶文化,增强幼儿对茶文化的认知。同时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合作,形成茶文化教育的合力,从不同层面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实现幼儿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