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10 01:41:25张丽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情境

张丽英

(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方法正逐步走向先进化、科学化、规范化,在生活化情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生活案例引入及创设,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中涉及的概念、公式等。数学并不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学科,相反,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教材、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环节紧紧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实施常态化的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惯性培养,能够在区域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让小学数学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情形,很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些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后也无法进行小学生生活背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兴趣难以提升。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来看,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各方面逐步健全的成长阶段,其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抽象理解为主的时期,过多书面语言的教学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很难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只有通过生活化模式辅助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具象的科学知识抽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陌生、晦涩难懂的新知识。在“双减”背景下,义务阶段教育普遍提倡家校共育的理念,学生的家庭教育更符合生活化的教学背景,将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生活化设计符合学生减负增效的目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真正地得到教育助益,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把社会化教学和数学课堂的高效率建构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精神。因此,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自教学生活化理念提出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M 市5 所小学的调研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生活化教学理解薄弱。首先,访谈的80.3%小学教师普遍关注小学生课业成绩,针对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各方面逐步健全的成长阶段,教师应普遍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关注学习成果,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在进行现场听课观摩过程中,有近91.6%的教师授课语言书面化、授课内容教材化,这明显不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个别教师虽然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但案例的生活情境创设多以自己的生活视角,学生也难于理解。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加上教材的生活化改革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

1.2 作业设计生活化情境创设不够。2021 年7 月国家正式提出“双减”政策后,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评价等环节中仍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目标实施对象之一就是课内外作业,学生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机构繁杂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课内外作业在内容、形式、数量上不能相互协调。大部分教师课后留有的“家庭作业”还是按照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直接将课后习题、练习册等题目布置给学生进行纸上练习,并没有一些符合家庭生活场景的实践作业。调查表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情境创设不够主要表现在:在作业内容上,直接选取教材、习题册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大多缺乏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枯燥沉闷,练习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倦怠现象;在作业形式上,87.9%小学数学作业均为纸面作业,要求当天完成次日提交,而访谈的结果是几乎全部的学生及家长更愿意做实践作业,将数学知识运用中生活中完成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作业;在作业家校分配上,一些家长反映,小学高年级作业在家庭辅导过程中出现了偏题怪题,很多家长自己也束手无策,对孩子的帮助微乎其微。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2.1 联系实际生活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用数学解释事物基本性质和规律的意义所在。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经过细心观察生活而得出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层认知。联系生活就要时刻感受生活,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展开调研,分析学生有意或无意的生活行为,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融入课堂、课后,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得到提高。

2.2 合理分配的原则。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能够选取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生活故事、场景作为素材,合理地进行内容的整理与调整,让学生感同身受、积极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情境,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全盘覆盖的,要注意其穿插的时点、数量是否合理,例如,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上,要注意课内外分配是否合理,要把生活化的作业可能多地放在课后。

2.3 重视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建立评价制度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初期、中级、末期,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整体推进、阶段考核、经验总结。一般而言,初期展开的评价适用于前期调研,划分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等都可建立初期评价,以判定某个生活化案例是否适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期评价就是在该生活化案例使用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等的自身实时反馈,形成的阶段评价,有助于评定某教学生活化案例是否继续使用,或在使用中需要改进的内容;末期评价则主要指该生活化案例使用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成果后进行的整体评价,该评价结果不仅作为案例成果的评判依据,还可作为一种教学经验总结,为后期开展类似案例征集提供指导。

3 生活化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1 用生活化的故事吸引学生。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叙述规范,例如数学定义、公式、定理等,在表达和使用的时候都必须严格遵从相关的要求。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严谨科学的要求反而成为了制约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很多学生一听到公式、定理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一种“我肯定学不会”的畏难心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工作十分不利。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利用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激发起学生对这种描绘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以破解传统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形式僵化和教学效率低下的难题。例如在区分“整数与分数”的知识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整数与小数,可利用课间学生喝水来解释。特别口渴的学生可以喝一杯水,其他学生可以按需喝1/2、1/3、1/4……的水,这样学生就知晓整数与分数的区别,并借此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计数可拆分,哪些不可拆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表达方式很形象地说明了整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整数与分数的概念以及区别。

3.2 用生活化的情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很多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出自生活,但由于定义、公式等的高度总结,小学术语变得简洁、精炼,小学生在生活中即时发现了一些数学问题也不一定能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细心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理。小学数学多以概念性知识点出现,并不难于理解,所以在生活中变得更加隐蔽,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教师每天上课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自己去运用数学知识的眼光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家庭内部的买卖过程完全由孩子进行计算,家长进行现场辅导。大部分家长均觉得孩子计算耽误时间,为了简单省事,家长自己完成,而不能联系实际数学问题,使孩子得不到锻炼,成为了学习数学最大的误区。

3.3 合理创设生活化的课内外作业。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小学作业的分配比例、内容、形式等都应进行优化,现如今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已取消了家庭作业,这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实质性举措。设置课内外作业是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寻求作业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小学数学教改的重要内容,合理创设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显然离不开生活化的熏陶,作业能够巩固知识,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更能让巩固知识变成一种无意识行为,形成永久知识。

3.3.1 在课内外作业的分配比例上,课内作业知识性、理论性、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亦有每天两小时的专业教师课后服务时间,因此,课内作业应安排学科相关度较高的内容,课外作业可安排无需专业教师指导的作业,降低课外作业的分配比例,让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实质性的“质效双增”目标。

3.3.2 在课内外作业的内容上,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主要面向于课外作业的设置。课内作业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尤其是一些家长反映的习题、超纲题等文字性作业,坚决要安排在课内或延时课中进行,内容上更加贴近教材,起到巩固教学知识点的目的。课外作业内容要符合小学生家庭日常生活,能够与家庭劳务活动、娱乐活动等相结合,形成寓教于乐的氛围。

3.3.3 在课内外作业的形式上,“双减”政策提出前,校本化的作业是课内外作业的一种常见形式,校本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体系成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巩固作用明显,作业形式基本固定,多为习题、练习等纸质形式呈现,因此,课内作业可继续沿用这种形式。对于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更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起到“减量增效”的目的。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在课内以纸质练习的形式由教师辅导完成,课外可结合劳动、手工等课程,通过动手完成任务。

3.4 反思与评价并行。反思与评价是教学持续改进的有力手段,良好的教学来自于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情境个案并不是既有素材,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来设定,具有探索性、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入的生活化案例要不断完善,实时征求专家、学生、家长等公众的意见,不断反思与评价中形成经典的小学数学生活案例。反思能够让教师从自身发现教学问题,形成良好的内部调节机制,促进教学内生动力;接受外部评价是教学系统性问题得以调整的重要手段,外部评价能够促使教学科学有效改进。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创设,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更需要学生、家长等生活的主体作为评价人进行综合评价,从内部与外部相互协调发展,反思与评价并行才能促使小学数学生活化逐步渗透到教学中。真正深入研究“反思”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他在《How We Think》一书中将反思定义为一种思考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主体是教师,对象是教学实践中的活动或事件;教学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常规的、粗略的教学反思不能归入其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并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生活化教学体系的评价同样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应用上遵循全面客观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让生活化的教学丰富课堂。

4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科提倡教学的生活化,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一些公式、定理等往往是学生理解最大的障碍,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加了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完成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小学数学“双减”目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始终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化的故事吸引学生,用生活化的情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作业设计中,要合理分配课内外作业,注重分配比例、内容、形式上的探索,寻求适宜于小学生生活情境的作业;在阶段教学中,要遵循反思与评价并行的原则,自身不断反思,实时展开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课业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业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快来写作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