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促进植物学课程教学建设

2024-06-09 20:07刘华彬王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9期
关键词:植物学

刘华彬 王松

摘要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植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部分待改进之处,本文结合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分别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创5个方面入手,分析大赛对植物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构建“课程+实验+实习+项目+竞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为植物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标本制作大赛;植物学;农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S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9-0117-05

Relying on the biological specimen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otany course

Abstract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Botany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competition on the reform of Botany teaching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competition to promote learning,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raining,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eaching, competition to promote reform, competit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proposes to construct a five-in-on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ourse + experiment + practice+ project +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Botany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biological specimen contest; Botany;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在應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产业发展的关键桥梁之一,学科竞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科竞赛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实际应用和科学探索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拓展专业的深度与学科的广度,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升。课堂教学以专业知识传输为主,创新思维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有待进一步丰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1-2]。因此,通过学科竞赛的有序开展促进植物学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尤为重要。张会香等[3]基于“以成果为导向,以赛促学”理念,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了课程目标、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长效改革。单瑞霞等[4]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学科专业知识与竞赛相结合,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以致用。

本文以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学科竞赛在促进应用型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激发生物学类和农学类相关专业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探究生命的专业兴趣,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

1 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植物学课程是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类、农林类和生物类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覆盖面广、实践性强[1],课程教学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两个部分。

1.1 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

植物学课程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较为固定,通过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完成授课内容,而其前沿性知识内容有待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师生间交流互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加上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2]。

1.2 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其更好地掌握植物学知识,各大高校开设了植物学实验课程。植物学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密而细,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教师可能重点强调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将全部知识点讲授清楚,教学可能是通过文字讲述和图片展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4]和教学质量[5]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部分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实验课时少、实验操作简单的情况,部分实验是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的创新性、综合性和趣味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实验课可能是将理论课内容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可能不做实验也能从课本中找到结果,其探究的兴趣和挑战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培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6]。

1.3 教师教学能力方面

高校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学历背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加入大学教师队伍,极大地促进了本科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践中,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科研压力较大,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投入的精力可能不够,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可能在某个领域提出了新的理论、重大发现或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暂时没有得到同等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学生指导如何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是一线教师,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1.4 教学模式方面

部分植物学教学模式可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习为辅,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部分实验教学环节可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课前老师已将相关的实验器材、药品配制到位,课程内容设计偏重实验原理讲解和基本实验操作的常规示范。在实习环节,部分高校安排6~7 d野外实习,学生可以通过野外实习直接观察和接触不同种类的植物,加深对植物形态、结构和生长习性等特征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运用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分类,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技巧[3]。实践中实习教学的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野外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学模式下可能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总结报告即可,野外实习的预期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植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和优化十分必要,课本知识亟待进一步更新,以拓展学生对当前学科发展的认知。

1.5 专创融合方面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创新型人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加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专创融合、学以致用的育人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初衷。学科竞赛作为连接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桥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助推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其学时有所减少,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待深入实践,学生接受的知识量有限,获取知识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6]。因此,专创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 标本大赛对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标本大赛为各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科间的联动。大赛对植物学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标本大赛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学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达到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学习相辅相成、协同促进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标本大赛校内选拔赛和省赛的顺利举办,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高涨。2018—2023年,通过精心组织和校内赛初选,共46组作品参加省级大学生生物标本大赛,获省级奖项达3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13项,省级三等奖14项(表1)。2020—2023年,校内赛参赛作品总数从31件增加至97件,其中植物标本组从5组增加至26组,创新创意组从19组增加至52组(图1)。2023年标本大赛参与学生400余人。可见,课堂知识、实践课程与大赛内容相结合,参与竞赛的过程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与实践热情。

2.2 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将课本知识与最新学术进展和学科动态发展方向相结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通过竞赛,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加强对科学研究相关前沿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在学习植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的基础上,通过参加标本大赛,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参加标本大赛既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选题立意、查阅文献和材料准备,再到整个参赛作品的制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7]。标本大赛于每年10—11月举办,学生提前半年做参赛准备,在学习、构思和反复练习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植物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和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其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省级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中,2019—2023年,参加省级决赛作品数由213组增加至279组,2023年植物标本组、创新创意组参赛作品每组100余件,参赛作品数量和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创意新颖、構思独特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以赛促教,有利于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通过对标本大赛获奖项目进行分析和学习,有助于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同时,大赛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借鉴的平台,在参加省赛前,学校会先进行校内初赛,邀请校内外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和改进,并挑选优秀的作品参加省赛。大赛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要用创新、独特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从教热情,也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4 以赛促改,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有效打通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堵点。通过项目开展研究,在竞赛机制和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8],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因此,积极构建“课程+实验+实习+项目+竞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图2),将竞赛作为课程和实验实习的提升环节,形成以竞赛为导向,以学生参赛为中心,以理论课程为基础,以注重实践、激励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教学模式由传统教育向开放式教育和创新教育进行优化。

2.5 以赛促创,协同推进专创融合

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现代媒体手段(慕课、雨课堂和显微镜成像系统等)、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本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有条理性和直观性,实验课的开设和课外实习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带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9]。丰富的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

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思维是教学的重点环节[10]。适当开设具有针对性的、适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科研训练,有助于选拔和培养科研型人才。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资料查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植物分类实习,学生可以学习使用网络资源,如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自然标本馆和地方植物志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11]。而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这些资源成为教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标本大赛中,学生是参赛主体,在备赛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提供指导的同时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查阅文献等实践方式进行摸索尝试。学生在选题构思、制作方法学习及作品修饰等过程中大胆创新,动手制作创新创意标本,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2],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赛专门设置了创新创意组,标本制作过程中采用的设计或思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将课堂、实践和实验课程的内容与大赛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专创融合。

3 结语

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应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竞赛体系的建设可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竞赛中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敢想象、敢创新、敢尝试、勤动手、善总结。本文结合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分别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创5个方面入手,分析大赛对植物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构建“课程+实验+实习+项目+竞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植物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动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魏作富,刘鑫钰,康雅楠,等. 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23):130-133.

[2] 王薛平,黄星,陶玉华. 应用型高校“植物学”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8):150-151.

[3] 张会香,李子院,李静,等. “以成果为导向,以赛促学” 理念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工业微生物,2023,53(3):145-147.

[4] 单瑞霞,贾森,张丽华. 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装备制造技术,2023(4):288-290,298.

[5] 杨向黎,刘敏,李霞,等.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2022(4):719-724.

[6] 刘志雄,胡蝶,周存宇. 新时期地方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举措:以长江大学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5(22):87-89.

[7] 陈继辉,赵学春,陈超. 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4):129-132.

[8] 謝小芳,陈煜,林向民. 基于实践能力提升为本位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21(38):46-49.

[9] 李琰,苗芳,崔宏安.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8):14-16.

[10] 徐智敏,冯茜丹,刘晖,等. 实验素养与科研能力融合培养的改革:以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1):53-55.

[11] 谢艳萍,吴晓敏,张兴旺.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7(6):117-119.

[12] 李永民,禤志冰,郑涛,等. 生物标本制作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探究[J]. 教育观察,2022,11(28):91-94.

猜你喜欢
植物学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基于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