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地区中小型纺织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024-06-09 16:08李涵杰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年8期
关键词:纺织管理企业

李涵杰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工业园区服务中心,福建 周宁 355400)

一、研究背景

纺织行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大力提高纺织产业发展水平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纺织产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1]。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部分优势企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纺织品、家纺和服装品牌产品为代表的时尚潮流产业、节能加工工厂为代表的绿色工厂产业”发展新阶段。“高科技、战略性新兴、时尚、绿色工厂”即将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的新方位、新型工业化的标志[2]。

我国的纺织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总加工量的一半以上,纺织服装的出口额占国际同类商品贸易总额的30%以上。其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纺织产业既能满足国内外民众对日用纺织品需求,又能增加国内就业率和上下游相关行业的产值。我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数量约占纺织企业总量的70%,为全国的纺织工业经济成果贡献了重要力量。

福建省作为纺织鞋服产业的重要省份,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纺纱、织造、服装和化纤等多个完整的产业链。涤纶和锦纶长丝产品的领军企业主要分布在泉州市和福州市两地;三明市主要分布着维纶产品的领军企业;泉州市主要分布着丙纶产品的领军企业;福州市分布着氨纶产品的领军企业;莆田市分布着人造纤维产品的领军企业。其中,闽东地区纺织制造的工业企业多数为中小型纺织企业。基于此,本文通过闽东地区中小型纺织企业管理的问题分析,找出企业管理的短板,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对策,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二、闽东地区中小型纺织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融资额度低、成本高

中小型纺织企业固定资产少且规模小,到银行开展抵押担保融资难、授信额度低、成本高。当企业急需流动资金开展经营活动时,不能及时获得纾困贷款。对于贷款少且资金不足的企业,其管理者通常会选择快捷、大额但风险高的融资途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中小规模纺织企业常常选择非正规途径来进行融资活动,但是非正规途径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企业管理机制和体制落后

1.财务管理方面。中小型的纺织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税务管理等制度不健全,通过第三方会计机构做账的情形较多,何谈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例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关注较多的是会计人员工作的认真态度,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偏低,未系统地进行企业运营成本、进货成本管理控制,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2.供应和仓储管理方面。近年来,棉花的出口税收政策、收购储存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纺织公司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小型纺织企业大多都无法进行降本增效。多数中小型纺织企业未健全仓储管理制度或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存货周转速度慢、资金占用率高[3]。纺织企业供应管理多以传统的现场管理方式为主,未开展现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管理。仓储管理多以订单需求为导向,按订单量和顺序进行物流配送管理。例如棉纺厂日常生产的改制30丝、40丝、50丝定制产品,仓储管理多以节约储存空间为要求,产品滞销就堆放在仓库,直到空间不够才降价出售,未开展信息化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导致采购成本和仓库闲置率增高。

3.营销管理方面。中小型纺织企业多数未能建立专门的营销部门,年度营销战略计划未制定,缺乏营销人才和团队文化建设。没有通过电商渠道和媒体运营进行销售,大多通过家族企业的传统零售商进行销售[4]。当企业遇到零售商压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提前做好营销计划调整,未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容易导致部分产品成本价高于市场价,造成产品滞销和资金积压,降低企业长期的经营利润。

4.生产管理方面。中小型纺织企业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多依靠部分车间工人的素质和技能,但纺织企业车间一线工人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占多数,从事过纺织工作且技术好的工人较少,工人的总体素质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如机台挡车工维护保养设备时粗心大意,容易导致机台的灵敏度的降低并缩短设备寿命,从而使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和次品率升高。属地招聘的新工人大多未从事过纺织工作,操作设备不够熟练,生产定制产品质量存在一定波动性,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工资低、福利差、夜班多、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导致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企业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人员招聘和上岗培训。如接线工的职责简单,但工资只略高于城镇最低工资;搬运工干多干少的待遇差不多,加班工资补贴太少;技术工种的工资比管理层的工资低,体现不了个人价值,导致员工频繁离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科学,导致人力成本和人才流失率增加。

三、提升闽东地区中小型纺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对策

(一)申请省级贷款贴息政策

按照《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福建省财政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关于出台福建省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工信投资〔2021〕47号)第四款第二条贴息标准,省级财政对于符合文件申报条件的合作银行相关贷款项目,自首笔贷款资金投放之日起的3年内,给予实际投放贷款年化2%的贴息[5]。如果企业积极申领此类带有专门用途的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可大大缓解资金压力,减轻融资负担。

根据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的相关政策,企业技改项目经县、市工信局申报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再通过金服云平台提交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申请,经合作的试点银行受理、审批后,企业和银行再确定贴息的贷款利率和贷款合同,资金到账后既有利于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和申请其他惠企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营业收入。

(二)创新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和体制

1.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资金收支进行预算管理,根据预算和财务信息的反馈结果,由董事会审查财务的收支情况,最终再确定项目长期的经营和管理战略。如果纺织公司的项目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6]。同时,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展纺织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储存、处理、调整财务数据,开展预算和决算管理,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财务行为,减少项目运营中资金的浪费。针对信息化系统出现的预警问题,及时通知相关经办人改正。在企业准备开展投资项目前,应结合会计方法进行资本决算,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财务收益,真正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前瞻性。

2.利用云平台进行供应和仓储管理。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云平台的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通过企业的管理云平台、API数据接口等模块对应的标准化建设,待系统正常运行后,能够使纺织产品更加符合国家标准及国际通行标准。

企业管理云平台通过软件和网络技术,实现统一快速的管理和调配资源功能。供应管理方面,根据企业订单需求和各车间的物料需求数据倒推采购计划,及时进行竞价比价、入库、付款等全流程的控制管理。仓储管理方面,设定不同成品或原料属性类别,对仓库储存的各类产品开展分类管理,通过软件设立多个子系统进行分别管理[7]。通过打造管理云平台,动态管理供应和仓储,达到供需平衡,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建立营销团队快速占领市场。管理专家布雷德拉普指出,单位的愿景指明了团队预期完成的目标,并提供了团队发展的蓝图,而且是团队高效发展的力量和成员行动的基本准则。因此,中小型纺织企业必须制定营销团队的长期战略规划,成立专业细分的营销部门,建立一支规模恰当、职能综合、能力相当的营销队伍,并招聘高等院校纺织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储备干部,开展多元化市场营销,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当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时,营销人员单打独斗已很难开展高效的营销活动,打造团结、学习、协作的营销团队刻不容缓。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纺织产品附加值,提前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8]。

4.采用7S现场管理和节能技术。采用7S现场管理方式对中小型纺织企业生产现场人员、机器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实时配置管理。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实时情况,及时处置疑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机器故障、保证质量、维持安全生产、较少作业周期、及时交货、减少物料浪费、节约各项成本[9]。另外,通过给纺织机器安装负压风机,将室内停滞不动的热气、粉尘等迅速排到室外,同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对换,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安装负风压机能使每台机器24小时省电十几度。如按照中小型纺织厂50台~200台机器的规模来算,每年可省电17万度~140万度,扣除节电设备的成本,可以降低产品的总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企业酌情邀请第三方公司在纺织车间的顶层安装光伏设备发电,可实现额外的经济收益,进一步降本增效。

5.建立特色混合薪酬体系。中小型纺织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高薪人员多为企业主的直系亲属,较多企业不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未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但是,对于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任命应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10]。企业可以建立特色混合薪酬体系,行政人员采用基于岗位的薪酬制度,根据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给予报酬,实现同岗同酬,职称晋升工资增加,可促进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生产车间工人采用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计件(工时)薪酬制,多劳多得,减少预投入人工成本,可提高生产效能和效益。技术专家和职业经理人采用年薪制或股权制,员工的能力越强,收入越高。这样可促进企业留住人才,保证企业的核心专家和经理队伍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闽东地区中小型纺织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企业都使用自动纺纱机器进行生产,但是为保证生产全流程管理和全天候设备管理,仍旧需要数量众多的管理者和工人。同时,资金、信息化技术、纺织业人才和机制体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供应、仓储、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因此,闽东地区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应积极向属地政府申报贷款贴息和其他惠企政策,打造企业信息化和管理云平台,建立精英销售团队,开展7S现场管理,利用国内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改造,积极招聘优秀的技术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各项成本,真正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创造出极具影响力的纺织品牌,最终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更多龙头企业,走出闽东、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纺织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澳洋纺织
企业
企业
企业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