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吓妹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幼儿园 351100)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实施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幼小衔接阶段是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能否平稳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成长的转折点,既是知识性的衔接,也是幼儿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等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幼儿园体适能教育强调运用多种运动和游戏体验,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能有效避免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出现断层,最终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实现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体适能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方式,教师通过“适时性”开展“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启思、学会控序、遵守规则、乐于合作。一方面,体适能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其未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体适能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全面锻炼和基础体能的强化,还能纠正幼儿站、坐、跑等错误姿势,促使幼儿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体适能游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理念,而体适能游戏是以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依据开展的,其“寓教于乐”的教育性有助于体教的深入融合。体适能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合理运用规则,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亲子活动在体适能游戏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家园共育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基础。以“袋鼠跳跳跳”游戏为例。教师先布置好主题游戏场景,并在场景内放置游戏所需的小道具,如袋子、袋鼠衣服等,以家庭为单位分组,家庭成员和幼儿需模仿袋鼠分别向前跳跃进行接力,幼儿跳跃时家长可在一旁指导、鼓励,与幼儿沟通跳跃技巧,注重幼儿的游戏感受。这种亲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均衡发展。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亲子拔河比赛,每班均派出爸爸和幼儿各6 位,哪一队能把对方拉过中线即为胜利。比赛前,每队可先讨论拔河策略,家长可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亲子活动能让家长对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为家园教育理念的同步提供了沟通的载体,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竞赛可以让幼儿在体适能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胜利的乐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但要注重幼儿的“差异点”,教师要以幼儿学习能力和游戏水平等的差异性为依据,合理设置竞赛活动,使其能够与幼儿自身的游戏需求相匹配,激发幼儿的挑战精神和学习意愿,促使幼儿的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以“闯关”游戏为例。教师可鼓励幼儿参与到闯关路线、情节、玩法等的规划和设计中,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各种游戏设备。游戏路线涉及多种活动,包括攀爬、钻轮胎、走荡桥、爬滑梯等,教师再据此设置比赛的起点、终点及游戏规则等。在教师的“发起”下,幼儿在“实施”中完成路线“闯关”。教师可根据男生、女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队,设置不同的距离和难度,通过公平竞争促使幼儿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分队闯关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配合、互帮互助,确保比赛的顺利完成;若队友因输了比赛而情绪低落,幼儿应适时给予同伴安抚和鼓励,肯定同伴在比赛中的努力。教师可通过情感激励重建幼儿比赛的信心和再次挑战的勇气。
将音乐元素融入幼儿体适能游戏,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活力,也可以提升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在晨间操时间,教师可设计一些力量型活动,如双手拍球、运双球等。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跟随着节拍做动作。教师需适时引导幼儿找对节奏,根据音乐的停止和播放进行动作的切换和变化,正确做出上肢、下肢、跳跃、腹背等动作,以此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张弛有度、涨落有致的节奏感,也为幼儿学习状态的有效控序提供支撑。组织幼儿开展双手运双球活动时,教师可先做示范,让幼儿进行模仿练习。此时,教师可播放一段有循环节奏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循环进行运球训练,以此提升幼儿的耐力和持久力,并促进幼儿左右手协调能力的全面开发,最终实现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幼儿体适能游戏中音乐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可以调动幼儿多重感官,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幼儿通过主观认识对体适能游戏有了大概的领悟。在整体感知的加持下,幼儿情绪表达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展现更具多重性,进而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有趣、多样的体适能游戏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游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互动机制方面,即包括游戏参与者之间的主观互动,也包括“游戏参与者-任务”的被动互动,这两种互动机制能够在参与过程中为游戏参与者提供引导作用。教师可创设一些与幼儿智力发展、学习效果等相关的体适能游戏,设置任务和游戏规则并给予幼儿正向反馈,以此激发幼儿在游戏行为中的群体认同、自我认同等需求,而这些需求的实现与幼儿注意力息息相关。
以亲子障碍赛跑活动为例。在赛道上设置一系列障碍物,如绳子、椅子等,家长和幼儿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这些障碍物,哪组通过所有障碍物的用时最短,哪组获胜。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幼儿集中注意力。又如“两人三足”游戏,幼儿可两人一组自由组队,教师用绳子将两幼儿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并叮嘱幼儿听到游戏开始的口令后方可一齐向前跑,不可抢跑,为幼儿创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幼儿跑至标志处需折返,然后再跑向起点,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游戏过程中要想避免出现绳子脱落或同伴摔倒等意外情况,就需要幼儿团结合作,对起跑策略及比赛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提前进行商讨。幼儿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能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并更加专注地完成游戏任务。
体适能游戏通常包含一些规则和动作序列,幼儿需要记住并按照规则进行操作。幼儿通过参与体适能游戏可以锻炼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加深对规则和序列的理解。以卡片游戏为例。这种游戏以认读汉字、拼音等为目的,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共同制作卡片。卡片的制作过程既考验了幼儿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力和掌握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书写能力。然后,幼儿可以两两一组开展寻找卡片的游戏,通过卡片上的字或拼音看哪位幼儿能够快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卡片。同时,教师还可在课中开展音乐律动游戏,如“凑十手指操”既活动了幼儿的小手,又加深了幼儿对0~10数字的记忆。此外,教师还可准备各种带有图案的卡片,让每个幼儿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幼儿需根据卡片上的图案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教师再给予点评和指导,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词汇,还能帮助幼儿快速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体适能游戏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设计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幼儿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游戏场景和角色。如在“闯关”游戏中,幼儿参与游戏路线设计环节,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幼儿提出可以创新玩法,如爬滑梯的时候可在入口楼梯上放置积木作为障碍物;有的幼儿提议把钻轮胎的路线设置成弯道;有的幼儿说可在岔口用箭头标记一下,这样在比赛时就不易走错。此外,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道具,如足球、绳子、挡风桩等,鼓励幼儿利用这些道具尝试各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和创意活动,有的幼儿两人一组,一起用绳子控制小球的滚动速度,同时还需跨越障碍物;有的幼儿双腿夹球跳过障碍物等;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幼儿可以共同创造出新的游戏规则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