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双双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阜阳 236300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高强度训练以及竞赛对于运动员身体机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此过程中运动员会面临较高运动损伤风险,容易对竞技参与以及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解剖损伤或生理紊乱的一类伤害[2]。无论是现代竞技体育,还是业余体育,都应对运动损伤给予高度重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舞蹈作为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面临着较高运动损伤风险,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3]。基于此,本研究对舞蹈项目常见损伤进行剖析,结合实践提出损伤预防以及康复策略,健全舞蹈运动损伤风险管理机制,以期能够促进舞蹈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亦是诸多运动项目中易受损关节,目前已成为运动员损伤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内容。舞蹈运动主要以下肢动作为主,包括大量跳跃类活动,在此过程中膝关节长期接受冲击,容易产生较大损伤,如常见的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拉伤等。跳跃动作包括多种类型,如双起双落、双起单落以及单起双落等[4]。其中,单落类跳跃动作对膝关节冲击最大,膝关节承受负荷最高。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舞蹈项目膝关节损伤发生率高达38%。此外,由于舞蹈项目特点,舞蹈鞋缺乏足够缓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膝关节损伤发生率。
舞蹈项目对于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以及平衡性要求较高,关键在于踝关节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与稳定。舞蹈中需要频繁进行跳跃、转身等动作,不稳定的着地或错误的姿势可能导致关节扭伤。在舞蹈训练中易发生踝关节急性损伤,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瘀血、活动受限等。例如:常见的踝关节副侧韧带损伤通常就是由于踝关节短暂的扭动或拉伤引起的。
诸多舞种需要进行较多腰部旋转以及下腰动作,动作幅度较大且速度节奏变换较快,在长期重复练习与比赛过程中对腰部造成较大压力。腰部包括运动员核心部位,对于上下肢动作衔接以及提升肢体动作稳定性与流畅性具有重要支撑功能。诸多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练习中对于腰部柔韧性练习较多,容易造成相关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以及错位等损伤。
人体运动能力提升以及技术动作不断优化改进需要建立在长期稳定的训练基础上,不断推动机能水平提升。对于高水平舞蹈运动员而言,其在场上作出精彩表演需要长期大量训练,其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远比想象要大,如高水平舞蹈运动员在备赛阶段每日训练时间可高达7 h[5]。在长期反复训练过程中,身体会承受较大压力,肌肉、骨骼以及关节易产生损伤,如膝关节、髋关节在大量训练中损伤较为严重。
相较于其他项目,舞蹈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动作变换节奏较快,对于运动员整体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从本质上来看,舞蹈训练主要是技术动作训练,需着重夯实基本技术,同时掌握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舞蹈运动员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常出现较为明显的动作不规范、不合理问题,违背了力学原理以及人体动作结构特点,长期重复训练会对肌肉关节造成较大压力。由于技术动作不合理,主动肌以及对抗肌收缩与舒张失衡,在旋转以及跳跃过程中易造成身体不稳定,出现摔倒问题,造成扭伤、拉伤。例如:腾空跳跃是舞蹈项目中的重要技术动作,同时亦是评价舞蹈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落地过程中应尽可能轻柔、安静地触碰地面,触地瞬间屈膝缓冲身体重量[6]。运动员未掌握合理落地技术,易造成膝关节以及踝关节损伤,同时身体重心不稳,易摔倒。
实践中,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往往会存在对运动损伤风险管理重视度不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热身活动不充分、盲目尝试高难度舞蹈动作等。从热身方面来看,诸多运动员在热身训练中缺乏热身意识,热身活动简单随意且不够充分,未能够将身体充分活动开,因而在训练比赛中易出现肌肉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问题。此外,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忽视自身客观水平,盲目学习高难度技术动作,在动作连贯性、稳定性方面较差,易出现运动损伤。笔者在调研中有教练员表示,部分学生存在争强好胜心理,爱展示高难度、危险性高技术动作,因此,损伤风险率大大提高。
对于绝大多数舞蹈运动员而言,运动损伤已长期伴随,尤其对于训练年龄较长的运动员而言,运动损伤较为常见。掌握科学完善的运动损伤康复管理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缓解伤情,更好地从损伤中恢复,投身至下一阶段的训练中。例如:在面对急性肌肉拉伤以及扭伤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损伤救治技能可以大大降低损伤程度,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当前舞蹈运动员普遍缺乏相关基本损伤救治知识与技能,在面对损伤情况下束手无策,或采取错误的救治措施,无形中加重了伤情。调研中有运动员表示,在某次训练课中跳跃着地时,因支撑脚不稳定而导致踝关节扭伤,其与队友错误采取了按摩与加压包扎的救治方法,未进行制动休息以及冰敷,无形中加重了伤情。
运动训练学界普遍认为,加强体能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同时能够对于已有损伤情况进行良好的康复治疗,更好地帮助运动员从伤病中恢复,继而投入下一阶段训练与竞赛中[7]。第一,重视全面体能训练。舞蹈作为一项综合性项目,应全面开展体能训练,促进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整体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体能训练应重点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尤其包括大腿以及小腿等下肢肌肉,提高肌肉抗压能力,以求在训练以及比赛中呈现更好的表现。第二,加强易伤部位功能性训练。舞蹈运动员膝关节以及踝关节易受损,伤病率较高。训练中应重视功能性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力量水平。例如:针对舞蹈运动员踝关节韧带以及肌肉力量发展不均衡问题,训练中应加强踝关节弱侧肌肉力量以及韧带稳定性训练,促进踝关节力量、柔韧水平均衡发展。第三,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要取得理想效益,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以运动员现有水平作为起点,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此外,对于处于损伤康复期的运动员而言,要在专业体能师以及教练员的指引下开展训练,同时要严格控制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
科学有效的热身活动能够提高运动员训练以及竞赛表现,同时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于舞蹈项目而言,需要在常规训练以及竞赛中开展热身活动。首先,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要明确热身活动的功能价值。诸多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缺乏热身意识,对于热身功能认识不足,导致训练竞赛中热身活动开展滞后。因此,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热身活动,将热身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训练计划的一部分,在训练活动开始前进行科学完善的热身活动,将身体充分进行预热。其次,明确热身活动内容。从舞蹈项目特点考虑,热身活动要将柔韧性训练内容纳入核心环节,充分活动关节肌肉以及韧带,降低肌肉黏滞性,增加肌肉血流量,改善肌肉状态,防止因剧烈运动而出现肌肉拉伤、扭伤等问题。最后,对于处于伤病恢复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而言,热身活动要重视“升温”训练,提高肌肉温度。一般而言,在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取慢跑10 min的热身活动,随后进行相关舞蹈专项热身,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
舞蹈训练应着重基本功训练,坚实的基本功水平以及正确的动作模式能够提高动作经济性,同时让动作更为流畅协调,提高动作美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水平舞蹈运动员,夯实基本功,提高基本技术能力,都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高难度技术动作,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基本功训练犹如水之源,木之根,对于提高整体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着实加强基本功训练,在学习高难度技术过程中加强动作分解训练,对于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动作环节应重点进行强化,力求掌握正确合理的动作技术。例如:在竖叉动作训练中,由于腿未伸直且未保持外开状态,易出现膝盖窝撕裂感。长期重复错误动作易导致膝关节韧带受损,影响训练活动的开展。此外,基本功训练要长期开展,融入训练体系中去,要真正做到课课练、天天练,夯实基本功水平。教练员应制订全面的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自身技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诊断评价,建立个性化训练计划,从而不断推动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一,以教练员为主导,强化运动员个体损伤救治基本能力。面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多元运动损伤,运动员个体作为自身损伤管理第一主体,掌握科学合理的损伤救治措施对于缓解伤情,促进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掌握一些舞蹈运动损伤救治手段与措施,提高救治的科学性,让运动员在各类突发急性损伤情况下能够从容应对。与此同时,教练员可联合相关医疗工作人员以及运动损伤与康复类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形式普及相关损伤防护措施原理,掌握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第二,多部门联动,构建运动损伤防护管理协同机制。教练员、运动员、医疗工作者以及相关损伤康复专家应建立系统完善的多主体、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损伤防护管理中的功能,实现“1+1>2”。面对运动损伤,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应第一时间进行急性处理,防止损伤加重。同时,应迅速联系所在部门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治疗。并在相关损伤康复专家指导下,结合教练员个性化训练计划,进行后续损伤康复工作。
舞蹈是一项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对于诸多舞种而言,大量伤病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从损伤部位来看,舞蹈运动损伤主要集中于下肢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同时腰部损伤亦较为常见。为降低舞蹈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应从多层面、多角度着手,包括加强体能训练、重视热身活动、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模式等,不断构建系统完善的损伤预防与康复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