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现路径

2024-06-09 17:13刘俊玲徐文建张星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

刘俊玲 徐文建 张星

【摘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肩负的庄严责任,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任务,也是完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心愿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为重要基础,在一代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一次次历史性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要基础|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智慧,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文化、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双向互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才能不断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主义发展新的奇迹。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现路径,对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蕴涵

“新境界”之“新”,是在守正、革旧、返本中创新,不仅解决或回答了以往的问题,还在于提出了新的议题。相比“新境界”的表述方式,此前更多出现的是“新飞跃”及其相关表述。“新境界”与“新飞跃”用来描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飞跃”指的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变化,变化是主动行为的结果,变化结果是前进的,变化前后有着显著的差异;“境界”则意指事物空间上的疆界或性质上的程度,“境”多表达内容细节的丰富程度,“界”表达范围与高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新飞跃”用来形容新老更替的发展过程,“新境界”则形容积微成著的发展态势,代表着成熟、稳定、可持久的发展样态。“新飞跃”是“新境界”的基础,没有从无到有、新老演替的过程,就无法从原有境界跃升到新的发展境界,每一次“新飞跃”都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新境界”是“新飞跃”后达到的发展效果,有了“新境界”量的积累,为下一次的飞跃做了必要的准备。

发展往往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新事物产生和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过程中酝酿量的积累,逐渐形成质的突破,从而达到新的境界,实现飞跃式的、革命的发展。回首百年党史,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基础构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新一次的飞跃,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总结提炼出立足国情、面向时代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重要论述,形成了科学性、系统性的思想理论体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沉稳应对世界和时代之变,科学回答“三大时代课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基础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经历了从发端到发展成熟的历程,建立在一次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理论创新和付诸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创新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以成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众多先进人士大量译介西学以启蒙思想、救国救民,马克思的学说随之传入中国。但彼时传入国内的马克思学说零散、不成体系,且尚缺乏马克思学说生根发芽的社会基础,产生的影响较小。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先进分子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力量,开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大批进步青年在比较甄别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前提条件,若马克思主义没有传入中国,或是没有得到廣泛传播,中国的前途命运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形成创新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等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式发展,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开辟新境界的根本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来领导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者”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1]。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实践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识有机接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接续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也是开辟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两个结合”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产生深刻联系,与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相融通。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和现实的双重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同频共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践行“六个必须坚持”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永远处于进行时,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前发展,需要提炼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现在时更是进行时,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方向并提供了实现方法的遵循。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是本质意义上的人民政党,以人民理论建设人民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中,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矢志于不负人民,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开辟新境界,要站稳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服务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服务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绝大多数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利益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增进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引导多样性的发展方向,合理控制利益差异与冲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精准、全面把握人民愿望。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至上”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方法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耦合,从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到提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再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始终把握人民愿望。人民群众的愿望是鲜活具体且多元化的,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的显性愿望和隐性愿望,关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民主、公平、安全、环境等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尊重人民创造,持续激发创新动力。要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畅通民意渠道,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在基层治理、科研攻关等领域的创造活力。要从广大人民群众中凝聚力量,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新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迈上新台阶。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集中人民智慧,将成就依靠群众与群众共享成就相统一。发展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也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凝聚。集中人民智慧,需要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人民群众,以人民为师,从人民生活中汲取智慧养分并将其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运用理论成果指导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坚持自信自立的立足基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一百多年来始终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实践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上建立起富强的新中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实事求是和革命精神充满自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国情出发回答发展问题,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要坚信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深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在前进道路上要有定力、有主见,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主要矛盾,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国情出发回答发展问题,推进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要自信自立于革命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前发展,引领社会革命创造伟大成就,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能帮助党和国家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循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三)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

知常明变、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常”是事物的本来状态,“知常”就是知晓万物本性之自然,了解社会常规与自然法则。“明变”即是与时俱变、相机而变,能够根据时机做到灵活变化。“守正”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而“创新”则是敢于突破定势,不墨守成规,做到推陈出新。“知常明变、守正创新”就是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能顺应时势灵活变通,反映了古人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守正创新反映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并非现成的教条,而是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根源在于同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不断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守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之正,创战略、理念、思路、举措之新,以守正固本强基,以创新发展壮大。要将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恪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实践中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立足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揭示新规律、形成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通过创新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不竭动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着眼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找准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直面问题打开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回答。

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找准现实中的问题,如改革发展问题、党建问题、民生问题、国际局势问题等,全面、精准发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症结所在,摸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分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通过多方充分研究论证,实现精准把脉和对症下药,妥善解决问题。思想理论创新是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五)堅持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注重事物的结构层次和客观联系,以全面辩证眼光认识世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通过整体性推进实现协调发展。

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科学研判中国发展的机遇、挑战和深层次矛盾等,以超前思维抓住发展的主动权。将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统筹设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体制,使全局和局部的改革举措相配套,从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带动全局的突破口。全面关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目标任务,把控各项举措的进度和节奏,统筹兼顾,协同配合,通过补强、重点突破等方法提升整体推进效果。

(六)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

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幸福为价值追求,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敌视对立、封闭脱钩等错误路线,推动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打破破坏和平稳定的一切阴谋。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联手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重大问题,将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

四、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没有历史终点,开辟新境界永远是进行时,理论创新没有止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认识和总结以往理论创新的经验,在新时代实践中守正创新,在“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吴昊,徐云舟,张明学.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J].社会科学家,2023(5):138-143.

[4]路克利,王俊.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四重逻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3,25(2):14-23.

(作者简介:刘俊玲,海军潜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徐文建,海军潜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星,海军潜艇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及其路径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