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紫葳,刘永相,范春艳,檀子卿
(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猫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是猫病毒性鼻气管炎(Feline viral rhiontracheitis,FVR)的病原体,主要引起猫的上呼吸道疾病和眼部疾病。目前已知,FHV-1只有1种血清型,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可引起患猫抑郁、发热、打喷嚏、眼鼻浆液性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疡,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饲养猫的家庭越来越多,猫作为伴侣动物,其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 FHV-1传播范围广、潜伏感染的特点,其诊疗工作较为困难,这对猫科动物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对该病毒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FHV-1的研究进展,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根据基因组序列差异和致病特点等被分为α疱疹病毒、β疱疹病毒和γ疱疹病毒三大类,其中α疱疹病毒主要有可感染人的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2,HSV-1/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和可感染动物的FHV-1、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virus,MDV) 等;β疱疹病毒主要是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γ疱疹病毒主要是可感染淋巴样细胞的EB病毒。
FHV-1作为α疱疹病毒,与其他α疱疹病毒一样,具有其共有的增殖快、神经嗜性、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的特点,不同的是其他α疱疹病毒宿主范围较广,FHV-1仅感染猫科动物。据血清学研究表明,FHV-1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猫科动物感染FHV-1后,80%会出现持续性感染,而持续性感染的猫中约有45%会由于自然压力等原因对外排毒,70%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对外排毒[1]。在宿主组织中的潜伏是疱疹病毒的关键特征。在初次感染期间,FHV-1病毒粒子侵入宿主组织内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末梢并传播到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颅底中颅窝的颞骨岩部凹陷中,FHV-1在这里形成潜伏感染[2]。虽然潜伏感染是一个临床静止阶段,但潜伏期相关转录本(latency associated transcript,LAT)的转录,在维持潜伏期和允许复发性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组织中LAT的鉴定被认为是组织充当病毒潜伏位点的证据。虽然三叉神经节内的潜伏期已被证实,但关于FHV-1是否能够维持其他组织内的潜伏期存在争议。人类疱疹病毒LAT已在人类角膜中鉴定出来,但通过RT-PCR检测,并未在临床正常的猫角膜中鉴定出LAT,这表明猫角膜不支持 FHV-1 的潜伏期。
FHV-1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毒,正20面体对称,直径约为120~180 nm,因病毒粒子所处位置和生长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毒粒子由核衣壳和囊膜组成,核衣壳包括衣壳和芯髓,芯髓中含有大量遗产物质,为双链DNA,被六角形病毒衣壳核心包裹,衣壳外层为双层囊膜结构,由162个壳粒构成,表面被整齐排列的纤突覆盖。
FHV-1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率较低。FHV-1对温度敏感性强,56 ℃下可在30 min内被灭活,4 ℃下可存活5个月[3],长期保存应在-80 ℃。FHV-1对有机溶剂敏感,可被多种消毒剂灭活。FHV-1对酸、碱溶液抵抗性差,pH低于5.0或高于8.0时,FHV-1可被灭活。
FHV-1主要通过膜融合和胞吞侵入宿主细胞,主要在上呼吸道复制,严重时也会出现在肺脏等内脏器官中。FHV-1在囊膜蛋白和衣壳蛋白的保护作用下,在宿主免疫细胞中进行大量增殖,攻击中枢免疫器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继发感染。FHV-1具有潜伏期,可潜伏存在于神经系统中,潜伏期的FHV-1处于非复制状态,且机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FHV-1主要潜伏于三叉神经节、翼腭窝和颅颈神经节中,同时也可潜伏于呼吸道和其他神经系统,感染过FHV-1的猫几乎都会终身携带FHV-1,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会经历病毒再激活或周期性活化。
FHV-1的基因组结构为双股DNA,核苷酸长度约为126~134 kb,其中GC约占总基因组大小50%[4]。FHV-1基因组由长独特区( unique long region,UL)、短独特区(unique short region,US)、末端重复序列(terminal repeat short,TRs)和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hort,IRs)4部分组成[5]。现已知,FHV-1基因组有78个开放性阅读框,其中UL区63个,US区12个[6],可编码约74种蛋白质,主要包括毒力蛋白、结构蛋白、复制酶等,也可将其分为病毒特异性蛋白和病毒囊膜糖蛋白。病毒囊膜糖蛋白又分为必要糖蛋白和非必要糖蛋白,共8种,它们在识别宿主细胞受体、介导细胞融合、病毒复制与感染的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gB、gD、gH和gL为必需糖蛋白,在病毒复制与感染的过程中不可缺失,非必需糖蛋白为gE、gG、gI、gC,主要作用于病毒的复制过程[7]。
gB蛋白为组成FHV-1囊膜的重要成分,作用于FHV-1的复制和感染,属于重要的免疫蛋白。gB蛋白是一种极为保守的囊膜糖蛋白,在疱疹病毒不同毒株间的不同组成蛋白中具有较高同源性,有研究表明[8],不同毒株间的gB蛋白存在相似的功能,可实现互相替代。gB蛋白可与gC蛋白共同作用,识别肝素样受体,并可刺激宿主产生中和性抗体。而gB蛋白也能诱导小鼠和家兔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来抑制病毒复制。故对gB蛋白的深入研究对抗FHV-1感染的疫苗研发起重要作用。
gD蛋白亦是FHV-1病毒囊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存在于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中。gD蛋白具有种属特异性,gD蛋白所具备的血凝性,可导致不同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对红细胞产生差异性凝集[9]。gD蛋白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还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10]。据研究[11],FHV-1 gD蛋白对猫源细胞系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故表明gD蛋白在FHV-1的宿主选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用通过亲和层析技术从FHV-1中纯化得到的gD蛋白刺激小鼠和家兔,同样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以抑制病毒的感染。故在FHV-1相关试剂、药物、疫苗等研发方面,gD蛋白亦可作为研究重点。
gC、gE、gG、gI蛋白属于8种FHV-1囊膜糖蛋白中的非必需糖蛋白,目前对其生物学的研究相对匮乏。gC蛋白在FHV-1吸附宿主细胞初期起介导作用,可刺激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属于主要的肝素结合糖蛋白[12]。同时,gC基因也属于FHV-1重要的毒力基因。gE蛋白主要作用于FHV-1复制过程,可在宿主细胞融合的过程中起介导作用,趋化病毒转移至神经系统。gE基因是FHV-1的毒力基因之一,多种基因的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了FHV-1的毒力强弱。gG蛋白是一种属于病毒趋化因子结合蛋白(vCKBP)家族的外分泌蛋白。gG基因编码的蛋白以分泌形式和膜锚定形式存在,分泌形式蛋白水解裂解产生膜锚定形式蛋白,两种形式蛋白均可结合趋化因子。gI蛋白亦为毒力相关蛋白,可对细胞融合和病毒扩散起作用,同时,gD蛋白对病毒的体外复制增殖也起促进作用[13]。为更加全面了解FHV-1的感染、复制机制,应加强对非必需糖蛋白的研究。
FHV-1非结构蛋白主要有核酸复制的相关酶、衣壳蛋白和影响病毒毒力的非结构蛋白等,其中较为常见的非结构蛋白有核苷酸还原酶RR、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K、胸苷激酶TK等。非结构蛋白的作用主要体现于FHV-1的DNA复制、包装释放、基因调节和细胞融合等方面。胸苷激酶TK可影响FHV-1毒力,主要作用于核酸的代谢过程,是重要的毒力相关蛋白之一[14]。此外,TK也是用于FHV-1生物信息分析的重要基因,可用作对FHV-1的基因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
自1958年美国首次将FHV-1分离出来起,许多国家也陆续发现了该病毒,包括加拿大、瑞士、英国、荷兰、匈牙利、日本等[15]。我国也多次成功分离到了FHV-1。据研究表明,FHV-1呈世界性分布,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对所有猫科动物均易感染,近年来在野猫、猎豹、东北虎、华南虎甚至犬和龙猫身上均分离到了该病毒[16]。FHV-1主要通过感染易感猫的结膜、上呼吸道进行增殖,并可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使其终身潜伏带毒。因此,临床康复猫是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它们会经历周期性的病毒再激活,特别是在产生应激后。FVR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而受感染猫和易感猫之间的直接接触则是主要传播途径,易感猫直接接触受感染猫的眼、鼻、口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住所等都会被感染,此外,猫在发情期交配也可引起感染FVR。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引起FHV-1的传播,但FHV-1在外界环境中无法长时间生存,所以环境因素不会成为长期感染源。FHV-1的发病率较高,在多猫聚集地甚至能达到100%,各年龄段的猫均易感染,其中幼猫对FHV-1极易感染,然而,由于母源抗体的免疫保护,大多数2周龄以内的幼猫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4周龄以后,随着母源抗体减少,幼猫较易发生感染,且病死率高达50%。
由于人们对宠物猫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且猫作为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对FHV-1的相关研究依然较为匮乏,故近年来各地区都开始加强了对FHV-1的调查研究,以了解FHV-1的进化变异情况,完善实验用猫的标准,为FHV-1的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王吉等[17]在2020年通过对来自北京地区3月龄~19岁的142只猫进行分析检测,FHV-1感染率为41.92%,其中幼猫和老龄猫感染率分别为77.78%和60.00%,雌性猫比雄性猫感染率高9.63%,流浪猫比家猫高14.03%。钟雪[18]收集了广东地区2018-2020年共1 292份样本,2018样本阳性率为8.3%,2019样本阳性率为7.7%,2020年为9.8%。杨玥晗[19]调查了2020年安徽地区的300份病例,FHV-1感染率为45.4%,无症状组均为阴性,有症状组中家猫感染率为10%,流浪猫为20%。李丽景等[20]采集了2020-2021年四川地区的样品共340份,阳性检出率为17.94%,其中健康样本检出率为14.65%,发病样本检出率为20.77%。谢画画[21]2021年从上海地区3家宠物医院中收集了患病猫的眼鼻分泌物样本500份,其中FHV-1的感染概率为57.8%。张东阳[22]在2021年对新疆地区23家宠物医院中收集的140例猫上呼吸道病例进行分析,其中FHV-1阳性检出率为37.14%,幼猫发病率为60%,春、冬两季发病率较高。孙厚民等[23]采集了2019-2021年山东地区猫眼鼻拭子样本218份,其中FHV-1阳性检出率为10.1%,幼猫阳性率为13.6%,成年猫为7.0%。综上研究可知,FHV-1的感染与猫的年龄、性别、品种、免疫程度以及所处地域、季节和生活环境均有关,且北方地区FHV-1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FHV-1主要对猫科动物的眼部和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根据感染毒株、动物年龄、免疫情况和其他因素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会出现差异,感染后的潜伏期也会随之改变。动物感染FHV-1后,初期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眼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随着病程的推移,呼吸道出现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鼻腔弥漫性充血,舌和硬腭溃疡,淋巴结肿大;眼部会出现结膜炎、角膜炎、结膜水肿甚至短暂性或永久性失明等症状;FHV-1还会感染生殖系统,引发炎症表现;孕猫感染FHV-1后,多会影响产仔的成活率。病情严重时,患病动物还会出现继发感染,引起病毒血症、急性肺炎并侵害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神经症状。有些成年猫感染FHV-1后表现耐过,康复后病毒潜伏于神经系统、扁桃体、淋巴结、鼻甲骨和口鼻眼分泌物当中,造成持续性潜伏感染,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会在产生应激后向体外排毒,这就给FVR的诊治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
感染FHV-1后,患猫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上呼吸道,表现为充血、溃疡甚至坏死。发病初期鼻腔上皮病变,细胞质水肿变性,气管中杯状细胞黏液减少;随着病情加重,鼻腔上皮细胞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受损,鼻腔内充满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纤维蛋白等,淋巴结肿大,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皮质和髓质充满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混合物;严重时,鼻腔则出现骨溶性病变和缺血性坏死,并出现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肺小叶结缔组织坏死,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出现红细胞和炎性细胞,表现为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感染FHV-1的临床症状与感染FCV和上呼吸道感染衣原体、支原体的症状极为相似,故从临床表现来看,难以判断是否感染FHV-1,因此需要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
FHV-1感染猫后,可存在于患病猫的鼻喉部和结膜处,通常采集患病猫的眼鼻拭子,将拭子悬液进行无菌化处理后接种于猫肾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状态,从而进行判断,因没有固定评判标准,所以病原学检测并不实用。且FHV-1仅可在患病猫急性感染时易分离到,慢性感染时则难以分离到[24]。
将扩增分离的病毒进行纯化处理,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中和试验(serum neutralization test,SNT)等进行进一步鉴定[25]。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感染FHV-1的猫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或继发感染等不同时期。不同感染时期的FHV-1均可被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根据FHV-1基因中的保守片段设计引物,将FHV-1核酸进行扩增,通过电泳成像,基因测序,做出准确鉴定,还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鉴定。周红蕾等[26]建立的FHV-1、FCV、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准确性高,且对FHV-1、FCV和Bb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10、100拷贝/μL,此方法可提高对猫上呼吸道疾病的检测效率,为患猫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治方案。
由于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成本较高,耗时较长,且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不太适用于宠物临床诊断。近年来为了可以快速检测FHV-1,已建立出很多对FHV-1的快检方法。
5.4.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LAMP)是一种在链置换DNA聚合酶作用下,恒温扩增核酸的检测方法,将LAMP的核酸扩增产物用基因镜进行观察,检测其荧光值,从而判断产物是否阳性。此方法成本低,操作便捷,耗时短,1 h左右就可对样本进行检测。冀中豪等[27]建立了一种检测FHV-1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金属浴、烘箱、恒温水浴锅与PCR仪分别进行扩增,结果均达到LAMP要求,出现特异性梯形条带,最低检限为10拷贝/μL,灵敏性较高。
5.4.2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检测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侧流层析试纸(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技术是一种结合重组聚合酶扩增检测(RPA)与侧流层析试纸技术(LFD)的新兴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较强,灵敏度也较高,且操作便捷,家用微波炉煮沸样品后体温孵育,可在检测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FHV-1的检测,仅需20 min即可得出结果,较为适用于宠物医院对FHV-1的临床检测。Liu M Z等[28]建立出了一种用于检测FHV-1的RPA-LFD检测方法,此方法针对gD基因扩增,最低检限为103拷贝/μL,虽灵敏性与普通PCR相近,但实际检出率略高于普通PCR。
5.4.3 重组聚合酶扩增-Cas12a反式酶切反应-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 重组聚合酶扩增-Cas12a反式酶切反应-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Cas12a-lateral flow dipstick,RPA-Cas12a-LFD)检测技术是以重组聚合酶扩增(RPA)、Cas12a反式酶切反应以及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显示技术为基础所建立的快速可视化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由黄坚等[29]首次建立,针对TK基因设计扩增引物,利用体外合成的crRNA引导CRISPR-Cas12a识别经RPA扩增的核酸序列,而后利用Cas12a的附带切割活性降解反应体系中的ssDNA探针,最后在LFD上出现标记信号,以此来判断检测结果,结果显示RPA-Cas12a-LFD法对20份临床样本的检出率为35%,阳性符合率100%,效果较理想。
5.4.4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CPA)技术是一种利用显色剂SYBR Green和恒温水浴锅进行病毒核酸扩增的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可直接观察到检测结果的显色变化,使检测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提高了检测效率。Tan Y X等[30]利于简单的恒温仪器,在BstDNA聚合酶作用下,63 ℃反应45 min,完成了目的基因的快速扩增,再通过SYBR Green Ⅰ染料实现结果的可视化,从而建立了一种CPA检测法,此方法最低检限为100拷贝/μL,阳性检出率为100%,检测效果较优于普通PCR。
5.4.5 胶体金速测卡 胶体金速测卡检测FHV-1的原理是待测样本中的FHV-1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FHV-1单克隆抗体结合,二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因毛细作用逐渐向检测线移动,与检测线上固定的FHV-1单克隆抗体再次结合并呈现红紫色,由此得出检测结果。胶体金速测卡因其成本低,操作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宠物的临床诊断,该方法虽可快速得出检测结果,但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且该方法对于低浓度FHV-1和混合性感染无法判断,因此难以做出精确诊断[31]。张君等[32]将胶体金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0%,而胶体金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57.3%。萧晟等[33]将胶体金检测方法与普通PCR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对比,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71%,普通PCR检出率为57%,而胶体金速测法检出率为29%。
5.4.6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是一种等温扩增技术,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利用简单的加热设备,在核酸外切酶作用下,37~42 ℃恒温条件下,即可完成核酸的指数倍扩增[34]。此方法耗时短、操作便捷、结果读取多元化。王颖等[35]针对UL55序列设计出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出FHV-1的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此方法最低检限为76拷贝/μL,其灵敏性高于普通PCR,且特异性较好,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
5.4.7 核酸可视化检测技术 核酸可视化检测技术是一种将RAA技术和封闭式一次性核酸可视化免疫层析试纸装置相结合的核酸检测技术。该方法对仪器设备和温度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只需将反应体系置于适宜温度内反应20~30 min,然后通过封闭式一次性核酸可视化试纸装置观察检测结果。刘美慧等[36]建立了一种针对FHV-1 TK基因的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最低检限为14.2拷贝/μL,且与FCV、FPV等常见病原均为交叉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该方法的建立有利于FHV-1的快速检测,可适用于宠物医院或基层单位,有利于对临床病例快速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FHV-1的传染源不仅只有处于感染或潜伏感染的动物,还有患病动物所接触过食物、水源、猫舍、饲养人员等,尤其是猫群密集的地方,FHV-1的感染与传播程度更高。为了有效预防FHV-1的扩散,需要定期通风清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并对动物的生活住所进行消毒处理。为了更好的预防FHV-1感染,最主要的措施是接种疫苗,现有的疫苗分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弱毒疫苗虽然也可诱导易感动物产生相应抗体,但更易引起动物潜伏感染。相比下,灭活疫苗的应用更为安全广泛,国内使用的也只有灭活疫苗,常用的灭活疫苗为猫三联灭活疫苗,可对FHV-1、FCV、FPV进行预防。接种疫苗后,虽不能完全预防病毒感染,但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毒的感染与复发,减轻感染后的临床症状,疫苗的免疫程度还与易感猫的年龄、品种、生活条件等有关。
目前,对FHV-1的感染并无特效药,可治疗FVR的抗病毒药物有西多福韦、三氟胸苷、干扰素、食源性L-赖氨酸等,但由于这些药物成本高,效果一般,所以很少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方式对FVR进行治疗,以减缓病症。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眼部和上呼吸道,针对眼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病症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继发感染。若发生继发感染,出现病情恶化,需使用抗菌药物和收敛类药物进行治疗。当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病动物无法主动摄取食物和饮水时,还需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维持代谢平衡,以减缓病症。对于出现复发性角膜炎或结膜炎的成年猫,抗病毒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此外,压力也是引起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压力源可能包括并发的全身或局部皮质类固醇给药、分娩和哺乳、与其他病原的合并感染、环境的变化等。因此,及时的识别并减少压力源对防止疾病复发和治疗疾病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对于患有慢性间质角膜炎的成年猫,治疗选择则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需要进行抗炎或免疫抑制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案存在着诱导病毒复发的风险,因此仍需研究出更好的治疗方法。患病动物居住环境也应保暖通风,灭菌消毒,但要注意避免消毒剂中毒。
虽然FHV-1的毒性较强,对猫科动物造成的危害较大,近年来在野猫、猎豹、东北虎等野生猫科动物身上均发现了该病毒,还出现了在犬身上分离到FHV-1的案例,且FHV-1还存在着感染人类的风险。目前分离到的FHV-1病毒株数量相对较少,尚未研制出免疫原性好、效价高的疫苗,国产FHV-1疫苗研究板块缺失,也未研制出治疗FVR的特效药物。但我国对FHV-1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对FHV-1的相关研究也仅局限于宠物临床诊疗,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应答机制的相关研究缺乏。因此,要加强对FHV-1的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这对于猫科动物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