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宇
道路自信是一种坚定信仰,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路自信,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可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大学生只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树立坚定的信心,才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同时,道路自信也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会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实际行动也是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理论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理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培养大学生的理论自信,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有实质性的贡献。一方面,理论自信是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大学生只有具备理论自信,才能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是理论自信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对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认知和体现。具备高度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他们也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制度自信是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坚定信心。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制度自信源于对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现实优越性和未来发展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只有对国家制度充满信心,才能自觉地树立公民意识,积极履行公民责任,并且积极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另外,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主人,具备强烈的公民意识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行使,都是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豪感,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信心和尊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人格塑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坚守。大学生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认识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品质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对于道德规范、伦理价值的认知和践行,是对于自身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具备高度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会更好地展示自身的文化自信。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短板,缺乏坚定的信仰和自信,这主要源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度不够高,缺乏坚定的信仰和自信。另外,大学生还处于核心价值观正在逐步完善化和成熟化的阶段,他们的认知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社会舆论的影响。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感缺失的情况。当前,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考虑。在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有待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他们更加重视职业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汲取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和掌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制约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在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失。在高校实际教育中,相较于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公民意识的教育在大学课程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公民意识的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往往被忽视。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有待加强。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部分大学生对于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认知和践行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而对于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另外,一些高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等,导致大学生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缺乏有效的途径。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优化思政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思政课程的内容和课时,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密切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有效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探索有效的思政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与实践有效结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成立传统文化社团等方式有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建设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等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
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通过亲身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问题,理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实践锻炼,他们可以积累实际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以便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基于四个自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推进文化教育,强化社会实践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高度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