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4-06-08 13:48:37李莉
科技风 2024年15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办学协同

摘  要:作為一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当中,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新趋势。经历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融合等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国际化人才储备,逐步在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上水平、上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协同为视角,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个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理论与现实路径的分析,以中外合作办学与行业企业合作为案例,探索转型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转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协同;校企合作Abstract: As a spiritual power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tegrates in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a more active attitude, which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provided a broad vision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 reserv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gradually mad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attemp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t a higher level.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from the strategic coordination, knowledge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three aspects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path analysis, with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case, expl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new ideas.Keywords: transform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ord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改革开改以来,我国尝试国际合作办学,逐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1],也经历了由外方教育资源单纯引进,到中外教育资源融合与协同,中外合作办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大环境下,高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起来,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内涵建设,如何融入地方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将是一段时间里学校需要思考的重要发展命题。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 “支持转型试点高校开展与国外同类高校合作办学”的要求。可见,中外合作办学又赋予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命,在办学过程中又多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转型发展之路。转型,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与转型目标

(一)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质量保障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质量保障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张汉林、梁艳,2005)。”[1]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围绕保障与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而形成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活动,在活动中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并对办学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

(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转型目标

在转型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逐步达成四个转型目标,形成稳定的质量标准。目标一,在高校转型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逐步整合、融入教育体制内部资源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设好中外合作办学的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的灵敏度,提升与行业企业对接的能力;目标二,协调好中方高校、外方高校、企业方三者关系,明确三方权责利,科学定位,把控运行风险,理清权责边界,纠正偏离标准的盲动行为;目标三,构建以教育资源“投入——过程——产出”[1]为主线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中外产教融合实时监控、中外合作等效保障的发展态势,促使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具备可成长、可预警、可纠偏的修复能力;目标四,通过中外合作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与沟通能力的人才,使之能够精通国际规则,胜任国际事务,熟悉国际化市场运行规律。

二、转型背景下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探讨

(一)协同理论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次研究基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在1971年提出的协同理论[2]。协同理论提出,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3] 20世纪90年代协同理论引入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关系中,“1992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和中科院联合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促发了大量有关产学研合作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组织模式与治理机制、组织间关系及演变、交易成本和制度安排、合作效果评价的研究”[4]。当前,学者对产教关系又有了新的推动点——高校应用型转变,即从转型的视角思考高校与企业的新型产教关系。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出现“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1]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预示着中外合作办学与转型更加密不可分。此次研究将协同理论引入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分析新型产教融合关系,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个方面分析与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运行的规律。

(二)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分析

1.转型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战略协同体系

2011年起,大连工业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在国际教育学院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几年来,中外合作双方努力探索了“实质等效”的教育效果。学校启动转型准备工作,由校長亲自挂帅指导,由教务处牵头,协同科学技术处、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和教辅单位,共同起草学校转型申报方案。最终,学校转型方案顺利通过辽宁省教育厅审批。之后,中外合作办学也纳入了学校整体转型的发展当中,逐步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之路。

大连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质量战略协同体系层面,借鉴外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企业现实需求,与具有特色的博物馆、艺术区、艺术工作室、时尚芭莎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转型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还通过制度建设,稳定和固化中方、外方、企业三方的协同形式与合作成果,并形成与企业交流的机制与体制。中方、外方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计划等,共同评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与效果的达成度,以及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需求的适应度。

2.转型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知识协同体系

“知识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阶段,是知识在合作组织间的转移、吸收、消化、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5],本质上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各自拥有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和提升过程[6]”。同样,知识协同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当中的中方、外方、企业方协同创新、共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之所在,在这个质量保障知识协同体系中,特别重视隐性知识协同的质量与水平。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把转型过程中的隐形与显性知识相互整合重组,形成知识互补与文化相近的态势,构建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尽可能“减少双方在合作中的冲突以及知识转移中产生的信息破损。”[7]

3.转型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组织协同体系

转型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组织协同体系,会涉及到“不同利益目标的创新主体,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跨组织关系。”[8]“单个组织无法取得合作的全部控制权,需要有新的管理技能和组织设计能力。”[4]根据组织协同的目标、范围、方式以及路径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组织协同体系尝试了多种转型发展的组织形式。例如外方高校质量保障机构、中方高校质量保障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联盟、学生社团等组织。这些组织相互协同运作,克服了许多传统模式下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进行保障,从多方面探索不同利益方的诉求渠道,共同构架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转型背景下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讨

(一)转型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战略协同体系的实践探索

2011年起,大连工业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在国际教育学院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连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质量战略协同体系层面,借鉴外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企业现实需求,与具有特色的博物馆、艺术区、艺术工作室、时尚芭莎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转型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还通过制度建设,稳定和固化中方、外方、企业三方的协同形式与合作成果,并形成与企业交流的机制与体制。中方、外方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计划等,共同评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与效果的达成度。

(二)转型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知识协同体系的实践探索

1.课程质量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目前,大连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出了“模块课程-多任务下达-理论授课-工作室实践-形成性反馈-终结性评估”的课程评价方式,并且学校引入了企业、外方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评价与监控。

2.课程质量考核

在合作办学项目中,通过学习英方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将现有课程考核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发展情况。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又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活动记录、阶段性反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性跟踪评价。终结性评估主要指每学期模块课程最终设计作品所获成绩,并作为最终教学成果的考察,该成绩的获得需分别通过任课教师互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相关程序以保证其成绩的客观、公正。

(三) 转型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组织协同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连工业大学全方位、立体式地构建了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层面以教务处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中心为依托,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总体监控与保障;学院层面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依托,成立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标,对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与监控。在学校统一引导下,国际教育学院从学科(专业)特点、办学实际情况、专业发展规划定位等角度出发,设立明确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监督方案,邀请学校专兼职督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前来听课,重点改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薄弱环节,并突出办学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赵彦志,孟韬.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2-29.

[2]百度百科.协同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Faf8hrS9VPne7j6kOyKEoCiypPZojEpc46ITdFy6ESUMcu0AIXxgmYC9AZYNJ_zVYHNwdy5GwoDXVvYHeI_alaYgMZvL5K8JScViOdm5rehy0WpLmagEJ0g-1gx56PK,2016-11-25.

[3] 李莉,牟光慶,耿新英,等.协同视角下的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路径分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6(6):7.

[4]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6-171.

[5] Koschatzky K.Network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between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transitioncountri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lovenianinnovation system [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1):27-38.

[6] Perkmann M,Walsh K.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and open innovation: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7] Aken J E V,WeggemanMP.Managing Learning ininformal innovation networks:overcoming the dilemma[J].R&D Management,2000,30(2):139-149.

[8] BorysB,Jemison D. Hybrid arrangements as strategicalliances:theoretical issues and organizationalcombinations [ J ]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2):234-249.

作者简介:李莉(1980—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研究员,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院校研究。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办学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