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目标。专科师范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输送师资力量,在高等教育分类中,专科师范院校大都被“块状”分为高职高专类,按照职业院校进行建设管理。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宏观部署,需进一步提升专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破解专科师范院校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加强“1+X”证书试点工作成为新时代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专科师范院校要准确把握以“1+X”证书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特征。首先,要明晰“1+X”证书制度的内涵。通俗来讲,“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校期间既获得学历证书,又取得其他类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为“‘1+X’证书制度”;其次,要明确“1+X”证书制度的内在关系。在确保取得“1”(“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强化和拓展“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成新形式的“双证”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之间要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要妥善处理好“1”(“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在关系,即要深刻领会到“1”和“X”的有效衔接和融通是实施该制度的关键精髓所在。
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实施“1+X”证书制度是体现“职教20 条”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设计,专科师范院校应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高水平产教融合等各项工作,准确把握以“1+X”证书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专科师范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积极探索切合职业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行路径,进一步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加快推进专科师范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类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很多专科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还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范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投入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实践中。“1+X”证书制度作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教育核心放在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中,全面开发专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并推动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遵循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科学合理重构教学内容,修订适应“双证”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一线教学过程,使其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式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师范生毕业后常常无法做到与教学岗位的无缝衔接,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或培养,这样就使得用人单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和物力对新人开展培训,以便让其尽快上岗适岗。专科师范院校重视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学生毕业目标为导向,制订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严格的考核标准,在科学系统地教授师范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实际教学技巧的教学,大大缩短了师范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另外,“1+X”证书制度完善了学历教育与培训体系,让师范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幼儿照护、母婴护理、实用英语交际等职业等级资格证书,有力提升了师范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
新时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产生了新现象、新问题,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专科师范院校要以推行“1+X”证书制度为理念依据和实施载体,立足学校专业特点和实际,着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课程、实践和评价等环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路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其对教学运行过程、教学任务安排与执行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并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等内容。遵循“1+X”证书制度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基本规律,保证相对稳定性,又要符合适应社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科学合理、适时有序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因此,专科师范院校在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按照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专科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要对接好师范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统筹师范专业教学和培训资源,全面梳理和科学定位师范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1+X”证书制度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就要重点保障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专科师范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培养适应新技能、新标准培训需求的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创新团队,能够把握“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掌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熟悉师范专业教学设计,能将校内的教学、实践资源和校外的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整合起来,以政府、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为基础,建设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基地,鼓励引导教师参加职业技能、专业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其次,要加强师范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学懂弄通“1+X”证书制度的理念、标准与要求,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等相关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最后,要强化校政企合作,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加大力度聘请已获得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士或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加入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是直接影响师范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和师范生学习成效的基本要素。课程体系设置应有效支撑师范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并充分体现师范专业特色。重构师范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一是要推进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相互融合。在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判后,将已经纳入现有教学和能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成的内容转化为师范专业课程,或转化为教学模块,整合融入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每个师范专业需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制订若干门专业课程标准[1]。二是着力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为教材选用、实施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主要依据。因此,专业要成立教学大纲制订小组,开展行业职业发展背景、岗位能力需求、学生学情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1+X”证书制度要求制订教学大纲统一模板,指导科任教师制订课程大纲,并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审定。
职业技能是教师在岗位立足的根本,师范生练就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是专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主要是指“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三个方面内容[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使师范生在分层次、阶梯式的学习中强化教师职业技能,所学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教育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对接,将新标准、新规范、新技能融入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引进高质量的社会培训资源,让师范生在掌握普通话与口语表达、“三笔字”书写、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教学媒体应用、艺术应用等技能的同时,获得器乐艺术指导、艺术培训机构教师等技能等级证书,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不断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实践体系,开展职业标准修订、教材和课程资源开发、考试站点建设、考核颁发证书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增强师范生职业发展的新动力,为师范生打造职业能力名片,成为个人求职的推荐信。
专科师范院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的开展中,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仍是其人才评价的核心要素,不能片面地将通过分数和合格率当作唯一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结果,虽然这样的测量结果容易量化,以便分析师范生的总体情况,但是不能通过职业技能考核来测量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坚持“1+X”证书制度理念,要将职业技能素养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提升职业技能素养评价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另外,要以搭建行业资源框架、统一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为重点,开发信息化教育培训资源,推进在线学习模式,建设“学分银行”和证书信息系统,建立学习成果互认机制,从而使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效互认互通。
立足新时代,专科师范院校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