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在哪里

2024-06-08 16:51:14邹安时
读报参考 2024年16期
关键词:武陵桃花源记陈寅恪

邹安时

“桃花源”是传统文化中“理想境界”的典型象征,借由陶渊明讲述的故事,成为历代士人心心念念理想之地。若从“纪实”角度看,“桃花源”的建构,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坞堡关联密切;《桃花源记》的情节脉络,也与当时其他故事多有相似。那么,“桃花源”究竟位于何处?又是什么模样呢?

桃林深处是坞堡

著名学者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中认为:“所谓避秦人之子孙亦桃原或檀山之上‘坞聚中所居之人民而已。”这一观点固有其深刻之处。两晋之际,战火纷飞,在地百姓为求自保,自然而然集聚起来,形成独立于政权的存在,其中常见形式就是“坞堡”。坞堡有两大特征,一是同乡百姓在大地主的领导下,自卫自守,躲避盗贼,并自外于莫测的战局;二是多挑选物资充沛之地,所谓“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给自足,进行稳定农业生产。

《晋书》关于坞堡的记载不少,北方战乱频繁,坞堡更为常见。从记载看,坞堡主人多系当地豪强,坞堡中百姓多与其同心坚守。这种组织形式,既有避祸的考虑,也与魏晋之际的人身依附关系极有关联。秦汉早已脱离“奴隶社会”时期,可人格不平等者仍大量存在,最典型当数“部曲”,即脱离原籍、失去土地的佃农,他们也被称为“田客”。他们没有人权,简单说就是主人的“财产”,部曲、奴婢的身家性命完全由地主决定,他们在史籍中也常被称为“僮仆”。所以,坞堡的成员除了在地农民外,其中部曲占比应不在少数。毋宁说,坞堡就是一种大地主阶级的自保形式,也是其下属部曲、奴婢必然的生存方式。

五胡十六国政权交替,但坞堡势力始终保有生存位置。当时,前赵刘聪、后赵石勒等人,都想扫除北方的地方势力,直接管理百姓,可惜力量不足,只能承认大族在当地的统治。历史学家唐长孺总结道:“以宗族乡里的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堡坞豪帅与官僚士大夫,在此时期并未丧失其权利;相反,他们在异族酋豪的保护下倒进一步发展了以大族为主的封建割据势力。”坞堡也便一直存在,无法消除。

据此,陈寅恪甚至认为,“桃花源”的创作,是陶渊明取材于戴延之的所见所闻。义熙十三年(417年),戴延之随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打入关中,得见北方坞堡,且出军时间匹配“落英缤纷”之语。基于此,陈寅恪还认为,“自云先世避秦难”的“秦”不是秦朝,而是氐人苻坚所建立的前秦政权。

综上,陶渊明在建构“桃花源”时,有可能参考了坞堡的组织形式——这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也为这样一片不受打扰的净土,提供了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武陵桃源真与假

《桃花源记》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一时期的武陵郡,下辖区域主要是沅水流域,包括今天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汉寿县等地。

武陵地区一直生活着大量非汉族人口,如三国时期刘备进行夷陵之战时,曾派马良联络“五溪蛮”支援战事。无论是五溪蛮,还是所谓武陵蛮、澧水蛮,都是生活在湘西山地中的部落。从政治角度而言,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不承担中央政权的赋税兵役。

历史上,强有力的中央政权,都试图对蛮夷采用“编户齐民”的模式,亦即转化为可统计、可征税、可调动的户籍人口。《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汉)武陵蛮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即是征收赋税,将其纳入管理范围。三国时期,蜀汉、东吴政权偏安一隅,从人口上与北方的曹魏相去甚远,都在不同程度征伐“蛮夷”,以扩充实力。随着东晋朝廷南渡,这种“开发”的势头愈演愈烈。所以,“桃花源”的子孙,可能躲避的不只是战乱,自然也有中央政权的统治,以及接踵而至的赋税与征调。

坞堡和蛮夷,一则聚众自守,一则凭远避祸,都是中央政权无法有效管理的对象。从缴纳财货和征发兵力的角度,它们都属于化外之地。因此,“桃花源”很可能是基于现实的叠加产物,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受中央政权的统治与征调,这也是隐士或隐逸生活最为关键的特征之一。

那么,“桃花源”真的在武陵郡吗?陈寅恪基于坞堡的猜想,认为“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之弘农或上洛,而不在南方之武陵”。但这种文史互证的研究方式,是否适用于《桃花源记》,十分值得怀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源于陶淵明的治学趣味。

陶渊明一向喜爱稗官野史、怪力乱神,在他的好友颜延之为其创作的《陶徵士诔》中,便有“心好异书”的记载。这些内容在当时被称为“小说”。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也能发现众多的“读后感”,比如《读山海经》组诗、基于历史的《五孝传》等。这些作品说明,陶渊明的阅读,极可能大量涉猎野史异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所以,如果我们将《桃花源记》视作陶渊明搜集并创作的轶闻趣事,也就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那么,地点不过就是一个叙事要素,很难作实证考察。换言之,“桃花源”在哪里,并不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

(摘自《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武陵桃花源记陈寅恪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中外文摘(2019年16期)2019-11-12 20:34:26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28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海峡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04
《桃花源记》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文艺论坛(2016年15期)2016-09-08 09:07:30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文艺论坛(2016年3期)2016-03-28 06:54:10
武陵晨曦
中华奇石(2015年5期)2015-07-09 18:31:07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