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 国网英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新金融工具准则明确规定,金融工具本质上属于社会经济活动下的各参与方签订的一类合同。对于一些并非基于合同关系而形成的资产或者是负债,例如应缴纳税款,并不符合该项规定,从而也就不可将其当作金融工具。根据新准则,金融资产分类以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业务模式以及指定选择权作为分类判断基准,把金融资产分为按照摊余成本计量(AMC)、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归集到其他综合收益(FVOCI)、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归集到当期损益(FVTPL)三大类别。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否符合基本借贷安排是判断金融资产分类的首要基准,简称为SPPI测试。企业执行SPPI测试的方式,一般是对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判断合同现金流量的来源是否只是包括本金与利息[1]。通常情况下,本金为金融资产初步确定的公允价值,并且会考虑到可能会由于提前还款、展期等问题而在金融资产的存续期间之内出现变动;利息则需要分析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以及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有关的风险溢价。如果这两项都满足,则符合SPPI测试。在实务中,通过SPPI测试的合同,其收益类型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金融资产合同的未来收益(含本金和利息)是能够提前通过计算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按合同约定应收取的现金流量是否固定来判断一项合同是否可以通过SPPI测试。
业务模式主要是指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金融资产实施管理达到获取现金流量的目标。根据持有各类投资组合的业务目标,业务模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下述三类:(1)为了获取合同现金流量所持有,也就是在金融资产存续期间之内,收取合同款的方式来获取现金流量;(2)为获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而持有,又称作双重模式;(3)为出售金融资产而持有。企业在确定以何种业务模式处置金融资产时应当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该类资产的处置惯例、业绩考核方式、风险评估和管理方式,以及业务管理人员的报酬支付方式等。
对于金融资产的指定选择权可以划分成下述两类:(1)指定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将变动归集到当期损益的选择权[2]。例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为某项特定贷款提供融资支持,且债券与贷款的公允价值变动方向相反,如果同时采用FVTPL计量的方式报告该贷款以及债券,将会规避或者是明显降低会计错配问题的发生概率。(2)指定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把变动归集到其他综合收益的选择权。也就是在初期确认公允价值的环节,按照单项非交易性权益工具进行投资,选定为FVOCI-权益工具。
指定选择权赋予了企业对金融资产分类的自主判断选择权利,企业行使该金融资产分类自主选择权时,一旦已经确定了指定选择权,在后期不得发生变更。
按照投资属性将企业金融资产划分为债务工具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在债务工具投资中,对于合同现金流量通过SPPI测试的投资,在不考虑公允价值指定选择权的情况下,其分类和计量的方式主要由管理此项金融资产的业务类型确定。在业务类型为获取合同现金流量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则划分成AMC;在业务类型采取的是获取合同现金流量与对外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则划分成FVOCI;而对于不符合以上两类判断标准的金融资产,则划分成FVTPL。同时,新准则中提出,在确定企业金融资产分类时,可实行指定选择权,指定其属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将变动归集到当期损益范畴的金融资产[3]。
针对权益工具投资,由于不符合仅为本金与尚未支付本金所对应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SPPI)特征,交易性的权益工具将自动归类为FVTPL;对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在初始确认分类时,可使用指定选择权,即:新准则允许主体将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列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者当期损益的选择权,如果选择指定权,则指定分类为FVOCI-权益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指定为FVOCI-权益工具的金融资产,后期若是由于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形成利益或者造成损失,会归集到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消失的利润”;对于指定为FVTPL的金融资产,后期若是由于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形成利益或者造成损失,需要归集到当期损益项目之中,同时,公允价值的波动将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两种计量方法所带来的财务影响程度在企业的整个业务开展周期中都具有一致性,也就是公允价值的波动一方面可能是从入表到出表都会对企业经营利润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在整个业务开展周期内都不会对利润产生影响,而仅反映为所有者权益项目上的变动[4]。
新型投资产品的复杂性和结构化是金融工具会计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企业金融资产的具体形态多种多样,实际分类时需结合风险管理因素以及三分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进行分类和列报。
企业金融资产分类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债务工具投资,具体包括各类债权投资、债券型基金、应收账款、合伙企业份额等[5]。
1.债券投资
通常情况下,对于固定利率的债券,包括零息券和累计利率债券,均属于“纯粹的债”,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可以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对于浮动利率的债券,若利率浮动的基础为政府或监管机构设定利率,如Libor,则利率视为代表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通过现金流量测试;若债券包含嵌入型条款,如浮动利率基准引入黄金价格作为参数,由于包含商品价格变动敞口,其利息不符合基本借贷安排,无法通过SPPI测试。对于设置赎回条款或回售条款权的债券,需要判断赎回或是回售的金额是否几乎代表本金和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如发行人按照剩余本金购入债券,则认为该债券可以通过SPPI测试。可见,对各类债权投资的SPPI测试,除了考虑利率类型外,是否隐患嵌入型条款是否为分级产品、是否设置赎回或回售选择权等都是重要的判断因素[6]。
按照“金融资产分类流程图”的分类路径,对于未能通过SPPI现金流量测试的债务工具投资,划分成FVTPL。而对于通过SPPI测试,并且将获取合同现金流量作为主要目标的业务形式,同时不实行指定选择权的情况下,划分成AMC;对于通过SPPI测试,而且是将获取合同现金流量与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主要目标的业务形式,同时不实行指定选择权,则分类为FVOCI-债务工具;通过SPPI测试同时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管理金融资产,则分类为FVTPL。
2.应收账款
一般情形下,企业按照信用期限管理应收账款,预期持有至到期不发生转让,应分类为AMC。若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有效策略,管理目标通过调整该类金融资产持有量保证企业流动性需求,如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应分类为FVOCI。若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出售应收账款以提前收取现金流量,则分类为FVTPL。
3.有限合伙企业份额
由于合伙企业属于具有确定清算期限的有限寿命主体,一般存在强制分红的合同条款,因此从发行方角度看,实质上承担了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从风险角度分析,投资方承担的是合伙企业的信用风险而非经营风险,经济实质上类似于投资方接受以合伙企业的权益作为质押,向合伙企业提供资金并收取资金占用费,体现的是债权性投资的业务特征,因此从投资方的角度需要按照债务工具投资分析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7]。
对于结构化的有限合伙企业,分类相对复杂,需穿透评估底层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当底层资产通过SPPI测试时,还需结合具体的投资条款、收益安排和业务管理模式做进一步分类判断。通常情况下,合伙协议约定优先级LP按照固定的利率分配投资收益,投资期限期满,优先级LP收回投资本金,这种情形下优先级LP持有份额可通过SPPI测试,应分类为FVOCI-债务工具。劣后级LP由于享有的是剩余分配权,不符合仅为本金和利息的支付的标准,无法通过SPPI测试,应分类为FVTPL。
4.信托收益权和资管计划
一般情形下,信托收益权和资管计划的持有者获取的现金流量取决于底层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既包括投资期间底层资产所产生的持续现金流量,也包括底层资产处置带来的现金流量,这类产品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应分类为FVTPL。
需要关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源生已经发生减值的信托收益权和资管计划,由于合同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基本的借贷安排,未来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主要是出售或处置,因此,收购该类源生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则划分到FVTPL类别中。
企业金融资产分类中涉及的权益工具投资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非上市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和其他权益性资产,不包含对被投资方控制、共同控制与重大影响的长期性股权投资。
1.股票和非上市股权
股票和非上市股权的合同现金流量来源于获取的被投资方后续一段时间内股利分配与清算阶段获取到剩余利润(净资产)的权利,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无法通过SPPI测试。在不考虑特殊指定的情况下,应当分类为FVTPL。
2.股票型投资基金
基金投资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需穿透到底层资产进行评估和判断,股票型投资基金由于底层资产为上市公司股票,无法通过SPPI测试,应直接划分为FVTPL。
3.永续债
一般情况下永续债的持有人可以参考发行方的确认情况进行分类。若发行方划分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由于没有本金偿还义务(仅有利息支付义务),不满足本金加利息的基本借贷关系,通常认为该项不能通过SPPI测试,只能划分为FVTPL;或者满足非交易性条件下指定为FVOCI-权益工具。
新准则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新金融工具准则在许多重要概念上只做了原则性的描述,实务中需要依靠财务专业人员的判断。基于新准则内容的专业性、实际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企业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培养掌握前台业务、金融知识、财务核算等多领域专业知识融合的财务团队,在业务前端参与设计金融工具合同条款,关注各类金融工具的实质性权责利安排,认清复杂交易结构下的业务本质,推进财务工作跨部门合作的广度深度,细化财务管理颗粒度。
新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范围,是否以交易目的而持有作为划分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分类判断依据,同时赋予指定选择的权利,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调控损益的可能性。可见,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风险偏好,选择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管理方式,并确定划分的金融资产类别,两者建立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不同的金融资产分类导致不同的财务结果,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损益或权益变动。企业应规范金融资产分类操作流程,兼顾业务特点、综合实力、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综合确定金融资产分类,审慎合理选择顶层设计金融工具的业务管理模式,综合判断是否运用指定选择权,做好财务影响的路径研究,使得金融资产分类真正契合企业的经济业务实质。
新金融工具准则扩展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范围,企业应建立以财报为目的的定期估值制度,运用专业估值技术和模型而不仅仅是专业判断以确定账面价值是否代表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一般无法取得可观察的输入值,应考虑引入第三方估值机构,由于估值专家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估值结论更具有可靠性,作为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的参考依据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