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2024-06-08 06:23:22
学苑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中华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张 锐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安徽 霍邱 237400)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英语已成为国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过,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中的运用少之又少,多数英语教师仅仅是将英语知识与外国文化结合到一起,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为此,英语教师应该将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中,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有助于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较为单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可以引入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如成语、诗词、故事等,使英语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领悟我国的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容易产生对我国文化的忽视甚至自卑。在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全球舞台上,自信地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我国文化,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审美情趣

中华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空性”等。这些思想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风格,如诗词、书画、音乐等。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共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血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二、现有教学策略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

尽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教学策略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待提高

目前,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教材和辅助资料,但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师在开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时,难以找到系统、合适的教材资源,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英语教师在自身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此外,一些教师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素养也亟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现有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强调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效果有限。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难以将其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课程设置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课时紧张,课程内容繁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承沦为“走过场”。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资源整合

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将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缺乏实践环节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内化传统文化,更难以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地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在现有教学策略中,课程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缺乏全面的资料支持。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如编写校本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引入实物道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文化传承

当前的英语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发展评估不够全面。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忽视个体差异

在一些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从而激发课堂活力。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关注整体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跟不上教学进度,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六)缺乏长期规划和家校合作

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可能仅关注短期教学目标,而缺乏长期规划。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应制定长期教学规划,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逐步提升文化素养。在家校合作方面,部分家长和教师对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家校应共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为弥补现有教学策略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开发更多优质教材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跨文化教育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三、初中英语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资源和融入教育技术

为了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更具实效性,我们需要开发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等。这些资源应涵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跨文化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研讨会、座谈会,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创设实践平台和完善评价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传统文化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可以通过英语角、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重视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形式,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四)优化课程设置,融入课堂教学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如成语、典故、诗词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五)举办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剪纸展示、中华美食节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六)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陪伴者,他们的支持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至关重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七)提升教育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八)拓展国际交流

鼓励学校与国外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冬令营等,增加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有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一代青年。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软实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反思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下是一些实践与反思的方法:

(一)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要扩充知识储备,为自己“充电”。教师的充电途径有多种,如可以多观看一些有关经典文化的节目和书籍。

(二)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见解和疑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三)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定期评价,了解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和不足。通过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四)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对于绘画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并介绍中国传统画;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中华传统音乐和乐器。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英语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进展。家长可以协助教师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七)融入国际化元素,关注社会热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的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八)结合社会热点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本土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新一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增强文化自信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力量。在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