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质量发展下的企业管理会计升级
——基于风险清单工具方法的应用

2024-06-08 06:19:24付俐俐
财政监督 2024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付俐俐

一、前言

在大智移云时代, 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系列原因, 导致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存在投融资决策不科学、 营运资本管理和合同管理不规范、建设项目流程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 这些工作漏洞的存在表面上看是相关人员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认知不足, 实质是由于企业管理会计工具落后, 不能适应新时期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需求, 业务与财务之间缺乏融合, 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018 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管理会计指引700 系列,其中《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 号——风险清单》 建议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中使用风险清单法。企业应用风险清单,以表格的形式、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展现出可能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 以及风险引发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最终形成直观反映企业各种风险状态及可能防范措施的风险清单。在企业管理会计中应用风险清单,有利于解决企业日趋复杂的财务管理风险,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投融资和经营活动的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二、 风险清单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作用

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 号——风险清单》 有助于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是将风险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严格遵循全面预算管理规则, 应用风险清单能有效对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预先规划和规范, 在制订财务工作指引时参照风险清单, 在业务流程上标注可能出现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 针对不同的风险问题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

二是强调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企业风险管理重点是采集和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重要性等级,再按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次序列示在风险清单中。通过风险清单,将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进行流程化、规范化、可视化处理, 提高风险沟通效率和报告效果, 有助于企业采取有效的监管预警和及时的应对措施。

三是充分利用数据的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数据在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企业要做好不同业务的相关数据收集,按重要性程度对业务进行排序, 随时了解业务所涉及的数据,及时采集投资需求、融资来源、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详实记录,精准制定数据分类标准,合理使用相关数据,通过数据信息识别风险,分析造成风险的原因,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是促进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财务部门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是管理会计的趋势,通过风险清单能精确找到业务对财务支持的场景,定位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交叉点,提出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相互支持。

三、风险清单在企业中的应用设计

(一)明确风险清单的目标和思路

风险清单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新的工具方法,其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找到应对或降低风险的方法,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管理流程,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 号——风险清单》, 企业要明确应用风险清单工具方法的目标:识别企业各种业务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 对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重点进行精准定位,基于“谨慎性原则”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活动,依据重大、重要风险评估结果,将管理会计重点聚焦于核心项目和业务,构建企业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管理会计工作。 企业以应用风险清单工具方法为契机,通过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的管理会计理念梳理所有的经济业务流程,将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列示于风险清单中,并制定配套的风险应对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通过应用风险清单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企业综合考虑所处的外部环境, 根据自身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制定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制度,以提高业务、财务工作效率以及降本增效为目标,以自身业务为主线展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对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制定层次分明基本框架,将风险进行精准归类,并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优化风险清单的应用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繁多,现代化企业需要更加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全员主动参与风险管理氛围,通过风险管理培训、宣传、监督和制定约束机制,依托信息化系统和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打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一是提高员工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更新迭代,不仅要求管理会计方式方法变化、提升和创新,更要求企业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并正面回应所有的风险问题。 企业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帮助员工了解业务流程,认识业务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风险点及其严重性,培育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制定一系列工作指引、议事规则和岗位流程来帮助员工厘清工作思路,理顺业务流程背后所蕴含的财务和风险管理逻辑,优化企业应用风险清单的环境。

二是综合运用各种风险防范工具。借助新的财务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与业务财务相融合的管理会计信息技术工具。 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通过投融资决策模型、预算管理、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转移定价法、精益六西格玛、价值网、企业资源规划、物料需求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识别风险隐患,再进行集中规避、有效防控。

三是理顺不同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的财务活动表面上看是钱与物的增减变动,但钱与物的增减变动实质上体现了不同财务关系之间的经济活动,可见,财务关系体现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并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管理会计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取得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其他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管理会计目标。

(三)确定风险清单的应用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 号——风险清单》的应用程序,企业要明确风险清单的内容。不同企业因为业务具有特殊性,可以自行设计风险清单或风险检查表,尽量包括本企业所有的显性和潜在的风险,并着重体现本企业所具有的特殊风险。 企业设计的风险清单可以按一定的优先顺序并结合以前年度的重大风险事项进行排列,企业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清单中的各类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每项业务活动之中。 实施风险清单,在可能的节点尽快识别风险,并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措施。 在管理会计中实施风险清单法,微观上能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降低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宏观上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降低系统风险。

(四)制定风险清单的应用流程

企业应用风险清单的流程一般包括三步骤。

步骤一,收集并梳理风险基础信息。 全面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问题,确定每项经济活动的工作标准。 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进行定位,不断反馈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及时发现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管理模式隐藏的风险,按照风险类别进行分类,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卡片式”风险预防措施台账,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信息库。

步骤二,全面梳理风险的内容。 通过内部讨论和流程分析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统计出包括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确定风险管理类别、风险名称、风险描述、风险成因和影响、风险定级、评估对象、日期等信息。 财务部门根据梳理的风险识别内容,与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针对各种风险引发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打分,对于重大内容和议题提交高层决策。

步骤三,对风险点进行清单式列示。 针对步骤二梳理出的风险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和集体讨论, 根据可能诱发的结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通过风险评估,筛选出企业的经济业务中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控的风险环节和风险事项,以便于决策层对各项风险进行优先顺序排列和资源配置。 风险等级反映风险的严重程度,一般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测评。 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预测, 判断风险重要性等级。 再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分别填列企业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潜在的后果和应对措施等进行分析和归纳。

四、风险清单在企业实施的困难和挑战

在当前情况下, 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很多企业在实施风险清单管理工具方法时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风险环节和风险点的精准识别

对风险环节和风险点的精准识别是风险清单管理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工作,只有对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 才能全面分析风险,合理应对风险,将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风险清单作为一个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覆盖范围较广,所以对风险点定位可能难以精准和细致,而且很多企业的信息链条较长,涉及上下游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因此,企业在运用风险清单工具时,需要连续、准确、客观地采集数据并进行智慧处理,以确保数据质量和精细度,这无疑也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时间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实施风险清单时, 要正确使用经济业务的分类,按规则准确记账,实现数据口径多样化,数据横向可连接,纵向可延伸,在任意节点都可形成立体维度的数据和信息,满足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和决策需求。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险清单能为企业各项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提供可视化的工具。 当然,在对风险的重要性判断上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而总体风险重要性等级是基于风险清单中所列举的个别风险重要性等级进行数学运算的结果,任何一个数据的偏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风险重要性等级的可信度。

企业对风险环节和风险点的识别方法有:一是工作流程图法。 通过绘制投融资、采购、生产、销售、结算、资产管理、薪资发放、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图,理顺主要经济业务各环节的逻辑联系及衔接顺序,逐一识别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通过组织学习工作流程图帮助业务和财务人员熟悉整体业务, 知晓工作标准及范围,记牢重要时间和事件节点,对关键要素和关键时点进行准确定位。 在工作流程图上对关键流程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对次要工作进行简单列举和简化处理。二是监督结果运用法。对企业风险的监督形式主要有企业内部审计、 政府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这些监督工作反馈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企业要充分运用监督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整改, 将非系统性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同时及时根据监督结果对风险清单进行补充和修订。 这些在监督工作和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都是管理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管理层将发现的风险信息传达到风险管理责任部门作为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参考, 各责任部门针对这些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通过监督反馈问题,对一些日常工作中容易疏忽的苗头性风险和难以预料的前端性风险进行预警。

(二)责任部门和人员风险的管理能力提升

风险清单需要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会影响风险清单工具方法的实施效果。 提升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主要举措有:其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培育。 在风险管理面前,人人都是防火墙,处处都是隔离带。 企业中参与风险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对照风险清单和工作清单检视工作完成情况,对具体风险事项和工作任务持续跟踪管理,使风险管理的意识常态化,形成风险主动防范、工作及时落实的责任感。其二,落实风险管理岗位责任。 推进风险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制定岗位职责清单和岗位工作流程, 将风险管理的防控点和防控措施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使业务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风险防控肌肉记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工作流程,每一笔业务处理力求规范,做好每一项经济活动可能风险的防范。其三,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风险管理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需要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度参与。企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业财融合、风险防控、标准示范类型的培训和学习, 结合日常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开展专项工作研究,将风险分析融入具体工作中,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将风险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

(三)风险问题整改机制的长效性保障

风险问题和防控措施经过风险清单整理后,还要做好防控和既往问题整改的后续工作才能确保风险管理循序渐进,完成风险管理的完整闭环。 为此,企业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确保风险问题整改机制的长效性。例如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切实有效、 便于操作的“立改废释”,从源头控制风险,夯实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基础。制度完善后再进行广泛宣传,让所有员工都知晓制度变化,清楚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高风险事项和应对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推进风险防控和问题整改工作。 企业建立起常态化、 动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按照已制定的工作流程,对于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常抓不懈,做到需要整改的高风险问题有明确的防控措施。 对风险防控手段和问题整改效果开展事后评估,实现风险防控绩效式管理。最终实现用制度管控风险、用流程避免风险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平稳高效持续运转。

五、风险清单工具应用的期望成效

企业以财政部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号——风险清单》为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和原则, 借助管理会计风险清单工具, 明晰风险管理职责,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针对所识别的风险点具体施策, 能提高风险管控成效, 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内部治理能力,稳步改善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效率。

第一,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协同工作,解决风险管理制度落实难、执行慢问题。通过风险清单管理工具方法,完善作业流程,明确部门分工,明晰风险管理责任界限,有效杜绝推诿现象。风险清单系统梳理企业运行中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点, 有助于缜密的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增强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工作的协同性,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改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不科学问题。通过加强企业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实现工作流程依法合规,构建风险识别、风险清单、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措施的风险控制体系,避免重大风险情况发生,提升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如根据资产盘点结果溯源资产流转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点,健全资产制度建设并实行归口管理,实现资产管理全动态监控。

第三,提高前瞻性精确性决策能力,化解决策上被动性、片面性问题。 通过对企业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进行数据化采集和动态性分析,管理层转变风险应对态度,从被动变主动,对历史项目暴露的问题及时在风险清单上更新和提示,在未来类似的经济事项中适时展示需关注的风险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几率。 在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中,风险清单管理工具顺应了当前企业业务和财务数字化的新趋势, 能驱动财务数据要素的安全流动,提高管理层决策的前瞻性和精确性。

第四,强化效益性约束性绩效水平,消除绩效标准低、意识差问题。 实施风险清单管理工具有利于引导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紧贴企业业务工作开展,并结合风险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考核指标的效益性和约束性, 一方面将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考核分工,增强责任意识,让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一家之事”,更需要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利用风险清单体系中的评价功能,强化绩效管理制度的刚性,提高绩效管理效果,通过战略分解与管理强化进一步夯实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企业积极贯彻和实施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2 号——风险清单》,运用风险清单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实现风险事项有实、风险描述有据、风险分析有理、风险应对有力,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共同参与、 监督部门适时加入的全员参与方式,通过决策层把控全局,突出了重点风险管理与防控,科学优化了业务流程,大大提高管理会计效率。在风险清单上,所有的风险描述来源于业务,风险链条来源于流程,风险防控来源于企业组织。 通过风险清单工具改革创新,利用数据资源查找风险源头,理顺业务流程并规范管理,有效识别风险并加以治理。

可见,企业在管理会计升级时,通过实施风险清单,充分利用业务财务信息,平衡资金来源和使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在实施风险清单时,可以借鉴同行业的经验,因为同行业企业的经济事项大致相同,业务性质和风险管理内容相对一致, 有些风险信息可以形成行业标准, 所形成的行业信息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同行业企业共享, 所识别的风险点可以为同行业形成客观的正向引导。 风险清单能让业务部门在第一时间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能怎么做”,在业务发生同时能够为财务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依据,实现真实意义上的“业财融合”。

为了充分发挥风险清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重大风险专项档案,对照重大风险清单,因地制宜逐级摸排评估,同时辅之以责任分工清单、防控措施清单、 监测监控清单和应急处置清单等, 科学实施,精准治理,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完整闭环,确保做到对重大风险措施严实、可防可控。 ■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水利财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