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党委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学校园的文化地标,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禀赋,采用新方法、新思维、新路径,打造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景,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筑牢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2].高校图书馆应牢牢把握文化育人根本任务,主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加强资源、空间、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建设,真正实现知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助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双一流”建设.
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和文化服务机构,因文化底蕴浓厚、文献资源丰富等特性,而成为文化的保存者、传递者.图书馆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结晶,图书馆历次嬗变,都与文化进步密不可分.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指在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师生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是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窗口.图书馆文化不仅充分体现一个图书馆的馆风、馆纪、馆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广大馆员和读者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等,是对读者进行文化影响、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场域.
从作为高校的支柱之一的定位和服务育人的宗旨出发,高校图书馆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首先,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与基础.图书馆物质文化是指通过馆舍建筑、设备设施、总体布局、细部美化、装饰装潢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以及图书馆的海量文献资源.其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在图书馆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素养、行事风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最后,制度文化.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纪律公约、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是图书馆文化形成的条件和保障.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基本职能.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曾指出:“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藏书的地方,而为教育机关.”作为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也是一种“教育的存在”[3].文化育人是指特定的文化代表形态事物、事件或人对个人或群体在认知和实践等方面产生的启发、激励等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本身就内蕴着文化认同的教育价值.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拓展思路、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帮助大学生夯实文化自信、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抓手[4].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学术的圣地,是天堂最美的模样.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读者勇于探求真知.图书馆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成果,也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探索.一座馆藏丰富、设施健全、服务优质的图书馆能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不断探求真知、寻求真理.二是引导读者端正学风.在图书馆,云集的国内外学术大家和科技精英及其学术成长轨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求真理的踏实作风等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内涵.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政治、哲学、法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书籍是读者树立良好道德规范的知识来源,而数学、体育、科学等学科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的重要理论宝库.三是开阔文化视野.高校图书馆不仅馆藏各类书籍与电子文献,各种形式的馆藏物品也具有文化育人功能,帮助读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办各类讲座、举办各类书展等活动也为广大学生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家蔡元培曾将图书馆看成“学校之外的学校”.他认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清楚地阐明了图书馆对于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有效地对读者发挥熏陶、导向、规范、激励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其一,文化资源优势.高校师生读者通过学校图书馆能汲取各类优秀文化知识.门类齐全、类目规整的文化资源体系,也为高校的科研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知识资源,为图书馆弘扬优秀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
其二,环境优势.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筑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代表了一种优秀文化; 馆舍内部陈设的历史名人、文化雕塑等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 端庄大气、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更是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了学习、传承优秀文化的良好环境.
其三,人才优势.专业的人员配备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阅读引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化知识.高校图书馆在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职能和文化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由于社会阅读形态的变化、图书馆场域的延伸限度,以及图书馆建设理念等问题,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工作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匹配过程中,也存在若干困境,如高端人才的缺乏,核心技术的不足及总体馆藏资源有限等.
高校图书馆馆员来源不一,很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导致整体馆员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服务也局限于文献传递、馆藏咨询、图书借还等简单的操作,不能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甚至学科服务、情报服务及智库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馆员作为图书馆文化服务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其能力的高低及知识结构的多少都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图书馆急需一些专业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信息挖掘能力及专业热点预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图书情报、信息技术及丰富的学科背景知识,这些专业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而制约图书馆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虽然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善硬件环境和设备条件,比如引进自助借还机和人脸识别技术等,但是在服务平台、资源发现服务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等方面,图书馆还缺乏深入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迭代,智能化已成为时代主题,图书馆文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前沿技术的驱动.虽然高校图书馆努力进行智能化转型,但是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学校财政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也是核心技术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
馆藏资源不仅包含纸质资源,还包括电子资源和馆舍空间设备等,是图书馆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服务的前提.无论是采购纸质图书还是购买专业数据库都需要大量经费,由于经费有限,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资源时就会有所取舍,尽量满足大部分读者的一般文化需求,缺乏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投放,导致了文化教育服务质量的下降.图书馆引导读者阅读、实现“为人服务”核心价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阅读推广,其主要服务方式就是将文化教育活动化,但是由于馆舍空间及设备的不足,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力度下降,实施效果不明显,服务效能降低,图书馆价值体现受阻,最后导致图书馆高质量文化教育的有待提质增效.
新时代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供新的机遇,赋予高校图书馆新担当、新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在文化育人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地位,采用新方法、新思维、新路径,在文化育人工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5].
图书馆是学习文化知识,遨游知识海洋的殿堂.要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首先要营造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文化教育有重要影响.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塑造形象,营造图书馆文化学习氛围.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外在手段,使师生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精神.比如可对图书馆的建筑进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装修; 在长廊或厅堂中张贴宣传优秀文化的海报; 设置有文化内涵的雕塑等.其次,图书馆应该注重内在方面的氛围营造.图书馆要不断充实馆藏资源,优化文献资源的等级结构,定期调整馆内文献收藏布局,以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角、指导读书会、开展文化宣传等途径,让高校师生亲身感受文化.图书馆作为弘扬优秀文化的前沿阵地,应重视好图书馆的内外文化底蕴建设,营造文化学习氛围,以此来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文化气息浓厚,读者群体文化素养高,文化接受能力强,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读书月、主题阅读文化活动等,来进行文化教育宣传.首先,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图书馆工作专家或者文化造诣高的国学大师等进行文化讲授,让高校师生近距离感受文化的源流,激发起师生读者的文化热情,提高文化自信.其次,图书馆可以举办不同主题的话剧比赛、摄影大赛、“书库寻宝”大赛、文化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作热情,以此来强化文化教育成果.最后,开展的主题展览、文化讲座和读书俱乐部等活动,使信息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写作素养等的多元素养得到融合培养,提升图书馆在文化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如今图书馆文献资源已从“纸面记忆”转变为多形态、立体化的记忆资源体系,就新时代而言,图书馆的高质量文化教育服务比以前更需要技术的驱动力量和解决方案,都更需要注入全程智能的创新动力[6].在智能技术的应用上,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服务形式,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上[7].首先,要利用数字技术,强化科技支撑,以“云展览”和公众号、微博、APP小程序和抖音等媒体方式设置不同类型、多样化、特色化的栏目,把馆藏资料与主题布展以数字形式呈现.其次,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等智能技术(如5G体验式阅读、AR增强现实阅读、自助图书馆等)的深度应用,能够实现实景与虚拟现实的对接,打通线上线下沉浸式互动文化体验,为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场景,不仅能够更好展现馆藏文化资源,更有助于图书馆服务创新,拓展服务边界,促进图书馆文化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信息时代,只有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上科学谋划,才能满足读者个性、多元的文化需求.大学应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通过培训学习、导师指导、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提升馆员各方面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应着力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学术能力,通过分层次、滚动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联合自助学习、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馆员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学术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图书馆文化教育水平.作为新时代图书馆馆员,应及时加强学科知识储备,提高图书馆专业素养,不断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发展趋势.
图书馆文化教育作用想要长久发挥,需要建立协同合作.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职能离不开学校其他院系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其一,是领导部门的政策支持,认可图书馆的价值,关注、重视图书馆的发展,督促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图书馆的工作.其二,教学部门与图书馆协同合作,图书馆馆员主动走进院系,走进课堂,嵌入科研过程,了解教学科研状况并及时做出资源调整,改进服务方式; 同时,教学人员也应该积极反馈服务效果,积极配合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达到服务效能的最优化.
第二,加强馆际协作.传统的馆际协作往往局限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采购等方面,在高质量文化教育的需求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拓展知识服务生态体系,积极构建图书馆数据联盟,共享用户数据、资源数据、空间数据,激活馆际数据的协同共享.新时代图书馆不再只是以提供文献资料来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机构,不再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一个重要学习节点和教育资源保障中心,能使高校读者在文化的沁润中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实现跨界融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与其他文化场域的协同合作打破传统的展演空间,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图书馆+”协同育人场域和联合体验方式.
文化教育既需要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推动,也需要高校的顶层设计与长效投入,既需要公共教育的参与,也需要社会活动的加持,使图书馆成为新形态、智慧型的学习中心.高校图书馆需要打破空间局限形成立体协同的文化教育全面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人应从观念上重视文化教育工作的价值,把文化育人工作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并使之体系化、制度化.在体系上,编制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内容、实施路径、效果评价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组成部分,既从整体上对文化育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也从细微处优化文化育人体系的各部分构成,从而使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不断优化并得以充分发挥.在制度上,要在长远规划、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机制,如成立信息素养部、阅读推广部,把文化育人列入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完成好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现代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空间资源、专家学者资源、人才优势等,为读者提供了开放、公共、平等的文化教育服务.在社会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从全局出发,抓技术提服务,构建文化服务新业态; 抓服务提质量,提升综合实力; 抓人才提效能,增强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应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来要求自己,开拓进取,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魅力,以内涵和底蕴等内在吸引读者,增强读者的图书馆文化教育黏性,从而用文化能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国家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