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要: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控制旨在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风险防范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项目中的潜在风险。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构成和风险源,提出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强调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以助力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因此,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建筑企业应重视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的核心,其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例如:材料价格波动、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安全事故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延误和质量下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复杂性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特点中的复杂性包括涉及领域广泛、资源管理难度大、协调工作量大、技术更新速度快、影响因素多等。在建筑企业项目的日常管理中会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标准,项目管理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协调和管理项目。而且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项目管理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这些资源,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由于建筑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资源管理还需要考虑资源的采购、储存、运输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另外,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工作,包括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采购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利益,项目管理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从技术方面分析,建筑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项目管理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便及时采用新技术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对旧的技术和材料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不确定性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中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整、技术风险、供应链风险、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信息不对称等。在日常发展中,建筑项目的实施往往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和资源采购等方面的调整,从而增加项目管理的不确定性。其次,政府对建筑行业的政策调整也可能带来项目管理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项目的审批流程、法规要求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改变,使得项目管理面临不确定性。而且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技术难题或新技术应用的风险。这些技术风险可能导致项目的进度延误或成本增加,使得项目管理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也会存在供应链风险,由于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供应商、承包商和分包商等,这些合作伙伴可能存在供应链风险。例如:供应商的供货不及时、承包商的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导致项目管理的变化,增加项目管理的不确定性。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例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项目的进度延误、成本增加或安全问题等,使得项目管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风险性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特点中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决策安全等。其中由于建筑项目的合同涉及多个方面,如工程量清单、合同价格、工期等。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公平条款、业主违约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另外,财务风险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一点,因为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资金筹措不当或资金链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也可能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同时,建筑项目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如果项目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对建筑企业的声誉和经营产生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安全风险,例如: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除了以上提及的几点之外,还会存在法律风险和决策风险。在法律风险方面,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各种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权纠纷、劳动纠纷等。这些法律问题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三、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论概述
(一)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建筑企业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通常包括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审核、已发生费用的分配和归集,以及进行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等。其中,建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成本计划,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預测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成本目标和行动计划。成本计划的制定可以促进企业员工明确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同时为评价和考核企业及部门的成本业绩提供标准尺度。其次,建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成本核算,它通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分类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等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识别超支或预算偏差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例如:成本核算系统、预算控制系统等,辅助进行成本监控。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变更,例如: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对这些变更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确保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所以需要进行成本变更管理。除此以外,还有成本调整与节约,因为一旦发现成本超出预算或出现偏差,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调整和节约。可以通过重新评估项目需求、资源配置以及进度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二)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并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拥有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除了风险意识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还有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指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环节。
四、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不完善
目前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设计阶段不够精细、施工阶段浪费严重、核算和分析不到位等。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设计阶段往往存在不够精细的问题。设计人员可能缺乏对建筑项目具体情况的全面了解,或者对设计方案缺乏足够的优化和深化,导致后期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和成本超支等问题。同样,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也存在问题,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经常出现材料浪费、人力浪费、设备闲置等问题,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不达标也会导致返工和维修等额外成本。另外,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需要详细核算和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建筑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核算和分析机制,无法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还有对成本变动的控制不够及时和精准的。建筑项目中,成本是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而发生变化的。如果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机制,或者监控手段不够及时和准确,就很难对成本变动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产生额外的成本和损失。与此同时,从手段和工具的角度分析,也会出现监控和管理成本的手段和工具不够完善的现象。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需要依靠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支持。然而,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或者对现有系统的使用不够充分,导致成本的监控和管理效果不佳。这可能会使企业无法及时获取项目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及时的成本调整和决策,从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风险防范不健全
在目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风险防范方面存在明显的风险意识不强,由于一些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往往只关注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却忽视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风险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在提高企业人员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风险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其次,建筑项目的合同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对合同条款的制定和执行都存在不足,导致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的发生。而且在项目启动之前,建筑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技术、市场、法律、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可能只着重于某些具体的风险,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导致项目进展受到影响。除了已经提到的,还有项目变更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在建筑项目中,变更是难以避免的。不过,一些企业在处理项目变更时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包括缺乏明确的变更申请和批准程序、没有对变更进行适当评估和控制等。这样容易导致项目范围的不稳定性和成本超支。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一些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无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首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可能导致成本超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监控成本的支出,就可能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管理人员疏忽、操作不当或者故意违规等原因造成的。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可能导致浪费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监控资源的利用情况,就可能出现浪费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这些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资源浪费成为一种常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还可能导致风险防范工作的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监控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情况,就可能出现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工作不够重视、操作不当或者故意违规等原因造成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这些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风险防范工作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五、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在企业的设计阶段,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成本估算的重视,进行全面的方案设计和优化。这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工等各方面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和成本超支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要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和方案优化。其次,在施工阶段,建筑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任务管理和资源优化机制。这包括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材料、设备和人力等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闲置,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所以,需要进行实施阶段的任务管理和资源优化。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核算和分析机制,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掌握和监控。通过详细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发现项目成本的问题和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核算和分析阶段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同时,从资源配置方面分析,建筑企业应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源计划,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在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对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源浪费行为。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筑企业还应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定期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
(二)完善对风险的防范
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经验分享等活动,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建筑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包括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所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也是一个可以针对风险防范的措施。另外,在合同管理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环节的管理流程。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管理方面还应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和协商,避免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的发生。在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制定风险应对预案也是很重要的,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筑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风险的类型、影响程度、应对措施等内容,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指标等措施,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从管理便捷的角度考虑,建筑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和监控。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问题。
(三)制定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在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时,应考虑风险防范的需求,避免因追求降低成本而增加风险。同时,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也应考虑成本控制的因素,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全面的项目管理团队,包括设计、施工、采购、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确保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更好地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另外,由于建筑企业是在科技化时代下发展的,所以需要建筑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例如:BIM技术、精益管理等,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也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以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和成本。在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建筑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通过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和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索赔意识方面也应该加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提出索赔要求,维护企业利益。最后,建筑企业还应建立项目管理的综合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纳入考核体系中。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结语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全员参与。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风险防范也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本文先介绍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项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等。可以看到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将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在实际操作中,建筑企业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的目标。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斷完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光尧,余杰,伍任雄,等.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2023,22(11):34-36.
[2]陈书高.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04):27-29+50.
[3]邵亦乐.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01):46-47.
[4]田利军,宋月.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4(Z3):63-66.
[5]杨战红.工程管理风险防范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性[J].中华建设,2011(09):102-103.
[6]余光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预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19-20.
[7]李维玉.关于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38-39.
[8]王卫华.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95-97.
[9]杨斌.谈建筑企业的风险意识与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6):75-77.
[10]熊林,吴健.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01):49-51.
[11]郭虹.新时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3(11):127-129.
[12]袁焕.房地产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策略探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3,45(05):206.
(作者单位:湖北山禾锦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