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韶华 潜心读书

2024-06-07 17:35黄超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佳话潜心韶华

黄超

“路再远,读书是前途,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父亲的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95后博士生杨孟平。杨孟平年幼时,家乡的小伙伴会把书掏出来,用书包去背矿石,一天能挣几十元,有一些学生因此辍学。在父母的支持下,杨孟平勤学不辍,并于2015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4年后被保送攻读本校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杨孟平坚持每年回乡,开展劝学扶智的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大家“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人自古崇尚读书,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留下佳话。在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得以赓续。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李大钊同志博通典籍、深思好学,曾生动比喻:“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毛泽东同志早在学生时期,就“从早至晚,读书不休”。从这些历史上的读书佳话中可以清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积蓄青春远航的动力、储备人生搏击的能量。

对于青年人来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都需要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走上了公司管理岗位;挖过矿、当过汽修工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返乡办起职业学校,让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安心读书。读书,不仅带给他们职业发展的跃迁,还有更广阔的人生格局。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扩大知识的半径,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步伐。

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各种新知识爆炸增长、快速迭代,读书怎会无用?各种听书APP、图书市集等持续“圈粉”,社交网络上一系列学习型小组热闹非凡,见证着青年人读书学习的高涨热情。对于青年人来说,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润德端行的重要途径。因此,读书之时,切不可把书读“窄”了,要通过阅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善养吾浩然之气”。发扬“挤”和“钻”的精神,让读书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青年人一定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广阔、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人的青春时光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通过读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期待,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18日,有删改)

●赏析

这篇文章先简述四川凉山95后博士杨孟平受到父母的激勵,勤学不辍并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进而引出中心论点:“青年人应该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又列举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等古人求学故事,阐述中国人自古崇尚读书的良好精神承传;用李大钊、毛泽东的读书佳话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我们应循前人足迹、思时代需要;然后用袁石剑、张俊成的事例论述青年人需要通过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总结,呼吁年轻一代要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期待”。

猜你喜欢
佳话潜心韶华
潜心为国铸长剑 强国路上追梦人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不负韶华,砥砺筑梦
中纺院 不负韶华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错字”反成佳话
韶华·奋斗
『潜心』三十载 为国铸重器
突出特色学雷锋“五老”潜心育后人